《泊秦淮》教学的案例分析

上传人:凯和****啦 文档编号:196882445 上传时间:2021-09-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泊秦淮》教学的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泊秦淮》教学的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泊秦淮》教学的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泊秦淮》教学的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泊秦淮》教学的案例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泊秦淮教学的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古代诗歌的教学。针对七班级同学学习古代诗歌的阶段性特点即先“译诗”后探究“诗意”,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仍是理解诗歌的整体意思。结合本单元的重点教学方法“知人论事”,从探究其人以及写作的社会背景动身,水到渠成地阐发诗歌的主旨以及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秦淮河的地理位置南京(古称“金陵”)引发历史的联想。秦淮河是奢华文化的畸形产物。帝国的风雨飘摇也阻挡不了这种奢侈。由诗句“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潇条,城对着夕阳道。”引发历史上诗人对于秦淮河的书写,以此为引子带入杜牧的秦淮河。 二、简介 重点介绍“小李杜”

2、以及杜牧作此诗的人生经受和此时的时代背景。 三、解读诗歌 “诗读百遍,其义自现”。第一个环节同学齐声朗读诗歌。其次个环节“译诗”。老师提问同学逐句解读诗歌的.含义。在每句诗的解读过程都采纳“抽丝剥茧”法逐字解读,特殊是对重点字词进行深化、透彻地分析。第三环节串讲全诗诗意总结诗歌主旨以及艺术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老师通过两个问题的设置将同学自然带入诗歌的情境。“这句诗写了哪些意象?有声么共同特点?”“整个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烟”、“寒水”、“月”、“沙”朦胧、缥缈、凄清。 “夜泊秦淮近酒家”,老师主要引导同学探讨此句诗的作用。重点探讨诗句内部的规律关系解读此句含义。由于“夜泊秦

3、淮”才“近酒家”。然而“夜泊秦淮”又为上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有共性,更具典型意义。而“近酒家”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此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商女不知亡国恨”此句老师解释“商女”的内涵以及在诗句中深层含义。 “商女”达官贵人、统治者 “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句重点解释“后庭花”以及“犹”,结合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引申诗歌的主旨: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解读完毕,老师结合本学期所学的爱国诗歌进行对比,总结杜牧泊秦淮的艺术特色:柔中带刚,直指人心。 四、作业布置 1、翻译整首诗 2、复习第一句诗的景物特点。 3、复习其次句诗的作用。 4、复习第三、四句诗所表达的感情。 评析: 1、教学讲解细致入微、重点突出。 2、深、浅度适中,符合七班级同学对于古代诗歌学习的阶段性特点。 3、思路清楚、环环相扣,前后引导水到渠成。 4、作业布置准时地巩固了本课所学,很有针对性。 5、对于同学诗歌的朗读要求应更明确,学完诗歌后可引导同学结合景物特点以及诗人情感再读诗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