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汇编

上传人:徐皓 文档编号:196815855 上传时间:2021-09-22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26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汇编(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双双重预预防机制建设设管理制度汇编汇编编编 制:审审 核:批 准:受 控 状状 态态: 2021-5-18 发布 2021-5-18 实施 目 录录“双双重预预防机制”建设责设责任制度 .1安全生产检查产检查管理制度.5隐隐患排查查治理管理制度 .11安全风险风险警示和公告制度.20事故隐隐患建档档、监监控及报报告制度.23隐隐患排查查治理资资金使用专项专项制度.28事故隐隐患向从从业业人员员通报报制度.30事故隐隐患报报告和举报奖举报奖励励制度.32风险风险分级级管控管理制度 .35“双双重预预防机制”考核奖惩奖惩制度.49有限空间间作业业管理制度 .53 1“双双重预预防机制”建设责

2、设责任制度1.目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南应急办202129号)的精神,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围本责任制适用于公司各组织机构、各级人员,同时作为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考核的重要实施依据。3.术语术语定义义双重预防机制: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4.各级级人员员及岗岗位职责职责4.1总经总经理职责职责4.1.1 对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及持续保持有效承担领导责任,并就有关事项向全体职工、安全监管和行业主管部门

3、作出书面安全生产承诺。4.1.2 确保可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双重预防机制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监测工具或仪器、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等) 。4.1.3 明确涉及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与权限。4.1.4 确保全员参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4.1.5 掌握 2 级以上(橙色级和红色级)风险分布情况、事故后果、典型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4.1.6 负责组织对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及保持情况进行考核。24.2厂厂长职责长职责4.2.1 组织开展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及持续改进工作。4.2.2 审核、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

4、专门技能、方法、监测工具或仪器、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等)4.2.3 掌握 2 级以上(橙色级和红色级)风险分布情况、事故后果、典型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4.2.4 组织拟订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4.2.5 组织拟订并审核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规章制度。4.2.6 协助总经理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及持续改进的考核并落实。4.3安环环科职责职责4.3.1 负责起草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制度。4.3.2 负责组织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协调和调度各专业工作组分工。建立风险管控清单和成果档案,定期向领导汇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展情况。4.3.3 负责双重预防机制

5、建设工作的培训。4.3.4 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的组织实施、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4.3.5 掌握公司所有风险分布情况、可能后果、典型管控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4.3.6 依据风险管控情况,制修订隐患排查治理清单。4.3.7 依据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组织实施开展综合、专项、日常、节假日、季节性等安全检查,督促落实公司重大风险、较大风险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落实情况。4.3.8 建立重大风险清单、较大风险清单和一般风险清单。针对辨识出的风险,制定可靠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安全培训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

6、3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4.3.9 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危险因素、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4.3.10 建立健全隐患信息,包括隐患台帐、隐患整改通知单,重大事故隐患信息还包括整改方案(计划)等。4.4各专业专业管理(职职能)部门职责门职责4.4.1 各专业管理(职能)部门总经理为本部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及负责专业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4.4.2 成立本部门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为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和实施提供必要

7、的资源。4.4.3 对涉及本专业的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价,建立本专业的安全风险分级清单。4.4.4 掌握本专业涉及的 3 级以上(黄色级、橙色级和红色级)风险分布情况、可能后果、典型管控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4.4.5 依据风险管控清单,制定本专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4.4.6 依据本专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开展本部门辖区内各种安全检查,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4.5各生产车间职责产车间职责4.5.1 各车间总经理为本车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车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4.5.2 成立车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为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44.5.3 确

8、定本车间的风险点,并对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价,建立本车间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4.5.4 掌握本车间所有风险分布情况、可能后果、典型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4.5.5 依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制定本车间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4.5.6 依据本车间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开展车间级各类安全检查,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4.5.7 建立健全车间级隐患整改台账,负责车间内各类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形成闭环。4.6各岗岗位人员职责员职责4.6.1 积极参加本岗位风险点的识别,并参加本岗位风险点的风险评价。4.6.2 积极开展本岗位隐患排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4.6.3 学习并掌握本岗位涉及的风险分布

9、情况、风险后果、可能存在的隐患及典型管控措施等相关知识和应急救援知识。4.6.4 掌握本岗位 4 级以上(蓝色级、黄色级、橙色级和红色级)风险分布情况、可能后果、典型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4.6.5 学习、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做到“四不伤害”。4.6.6 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5.考核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依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及持续改进考核实施办法 ,定期对各部门、车间及人员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5安全生产检查产检查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定公司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职责、安全检查内容、形式、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方法、隐患排查、隐患整理、考核等管理,特

10、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管理。2.术语术语2.1安全检查是消除危害、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是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3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2.4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

11、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2.5五定四不推6五定是指定资金来源、定措施、定责任人、定整改完成期限(时间)、定验收人,四不推是指个人能整改的不推给班组,班组能整改的不推给车间、单位能整改的不推给公司。3.工作职责职责3.1总经总经理和分管安全生产产厂厂长长安全检查检查工作职责职责3.1.1总经理对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负责。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资金进行审批。3.1.2分管安全生产厂长负责重大隐患治理方案的审核。3.2安环环科安全检查检查工作职责职责3.2.1负责制定公司隐患排查方案并组织实施。3.2.2组织开展公司级综合检查、节假日检查、季节性检查和业务范围内的日常检查、专业检查。3.2

12、.3统计、分析、汇总、通报及上报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3.2.4会同相关专业部门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查出的安全事故隐患下发整改通知。3.2.5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验证、评估。 3.2.6对各单位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监督管理。3.2.7对存在的重大隐患,负责向上级单位和安监部门备案。3.3生产产管理部门门安全检查检查工作职责职责3.3.1负责按照基础设施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对公司基础设施、设备、特种设备等进行专业安全检查。3.3.2负责组织设备、设施的隐患排查与治理。73.3.3负责对设备设施专业检查结果和治理情况进行登记、汇总和建档。3.3.4负责组织公

13、司的工艺安全检查。3.3.5负责组织生产工艺的隐患排查与治理。3.3.6负责对生产工艺专业检查结果和治理情况进行登记、汇总和建档。3.4项项目管理部门门安全检查检查工作职责职责3.4.1负责组织公司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3.4.2负责组织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隐患排查与治理。3.4.3负责对设备设施专业检查结果和治理情况进行登记、汇总和建档。3.5保卫卫管理部门门安全检查检查工作职责职责负责对公司防火防盗实施检查、监管。3.6各单单位安全检查检查工作职责职责3.6.1组织开展本单位范围内的各类安全检查3.6.2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各类安全检查。3.6.3对查出的隐患,单位能整改的,按规定进行整改;单

14、位无力整改的,按照公司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实施报告整改。3.6.4配合各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的隐患排查,对职责范围内的隐患进行整改。4.安全检查检查的内内容4.1查各级领导及全体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4.2查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4.3查各工种、岗位操作人员培训教育,考核发证情况。4.4查各种生产设备、装置、设施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可靠;危险源(点)各级管理责任落实和控制措施到位情况。84.5查现场安全管理、物流定置管理情况。4.6查职工劳动防护用品佩戴、使用情况。4.7查安全工作目标逐级分解及责任承包落实情况。4.8查各单位安全管理工作情况。4.9查反“三违”

15、活动的开展、隐患查处整改及职业危害治理情况。4.10查对已发生的事故(事件)调查、分析、处理、整改、教育情况。4.11其它需要检查的相关内容。5.安全检查检查形式公司安全检查主要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和日常检查等方式。5.1综综合性安全检查检查5.1.1检查人员:综合性安全检查由安环科组织,参加人员有公司领导、5.3-5.7专业部门管理人员、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5.1.2检查内容:安全标准化各要素涉及的所有内容。5.1.3检查频次:公司级综合检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各单位级综合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5.2专业专业安全检查检查5.2.1检查部门:专业部门组织各自业务范围内的专

16、业安全检查。5.2.2检查内容;对在用设备、设施、消防器材、工艺等进行专业安全检查。5.2.3检查频次:专业安全检查每半年不少于一次。(1)春季安全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防建筑物倒塌为重点;(2)夏季安全检查:以防暑、防中毒、防汛为重点;9(3)秋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爆、安全防护设施、防冻保温为重点;(4)冬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冻、防滑为重点。5.2.4检查频次:季节性检查在季节之初进行,每季度不少于一次。5.3节节假日检查检查5.3.1检查部门:节假日检查由安环科组织各相关单位在节假日前进行。5.3.2检查内容:主要是对节假日前保卫、消防、设备设施、应急管理等安全方面进行检查。5

17、.3.3检查频次:每年重大节假日不少于一次。5.4日常检查检查5.4.1检查部门:各单位检查内容:设备设施运行、劳保佩戴、“三违”行为等。5.4.2检查频次:班组日常检查每班进行,各单位建立频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5.4.3各种安全检查均应按相应的安全检查表逐项对照检查,参加安全检查的人员在安全检查表上签字,并填写安全检查记录/台账。5.5安全检查检查表的编编制5.5.1专业检查表由专业管理部门组织编制,5.5.2综合检查表、季节性检查表、节假日检查表由安环科组织编制。5.5.3安全检查表应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或依据、检查结果、检查人员、检查时间等内容。5.5.4安全检查表归档按安全

18、生产安全生产文件档案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5.5.5安全检查表编制、修订按照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记录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6.隐隐患治理10安全检查出来的隐患治理按照公司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7.管理考核7.1 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中因漏查隐患或隐患治理不力而造成事故的单位,按公司规定实施奖惩。7.2 事故隐患排查整改责任单位,未按期限进行有效整改,视整改项目大小处以200-1000 元罚款。11隐隐患排查查治理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公司各机构及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公司财产及人

19、员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等法律、规定,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及进入公司进行作业活动的相关方作业活动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管理。3.规规范性引用文件(1)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4)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4.术语术语和定义义4.1 安全生产产事故隐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

20、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4.2 一般事故隐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4.3 重大事故隐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125.职责职责5.1 公司总经总经理隐隐患排查查治理工作职责职责公司总经理对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负责,负责对公司隐患排查方案、组织实施公司级隐患排查以及组织制定和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资金进行审批以及对定期上报监管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报告的审批。5.2 分管安全生产产的厂厂长隐长隐患排查查治理工作职责职责分管安全、

21、生产厂长负责安排及监督公司隐患排查方案及隐患治理工作的实施,负责对重大隐患治理方案的审核。5.3 安环环科隐隐患排查查治理工作职责职责(1)负责组织制定公司隐患排查方案并组织实施。(2)组织开展公司综合检查、节假日检查、季节性检查和业务范围内的日常检查、专业检查隐患排查方式。(3)统计、分析、汇总、通报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并向公司领导汇报。(4)对组织实施的隐患排查发现的隐患下发隐患整改通知。(5)对组织实施的隐患排查发现的隐患治理情况进行验证、评估。 (6)对各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监督管理。(7)对存在的重大隐患报公司总经理审批后负责向上级单位和安监部门备案。(8)组织制定重大隐患整改方

22、案和临时防护措施并组织实施评审,对重大隐患的整改完成情况组织验收。5.4 生产产管理部门隐门隐患排查查治理工作职责职责(1)负责组织并参加公司的生产工艺专项隐患排查。(2)跟进生产工艺隐患治理工作实施情况。13(3)负责对生产工艺专项隐患排查结果和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登记、汇总和建档,发现重大隐患的需向安环科报告。5.5 承包商作业业管理部门隐门隐患排查查治理工作职责职责(1)负责组织并参加公司施工项目专项隐患排查。(2)跟进施工项目隐患治理工作实施情况。(3)负责对施工项目专项隐患排查结果和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登记、汇总和建档,发现重大隐患的需向安环科报告。6.各单单位隐隐患排查查治理工作职责职责(

23、1)根据隐患排查方案要求组织开展本单位隐患排查。(2)配合相关单位开展隐患排查。(3)对本单位存在的隐患,本单位有能力自行整改的按规定进行整改;对本单位无力整改的隐患,需将隐患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5.3-5.5条款各报专业主管部门组织整改,对主管部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或要求的隐患,其治理完成情况需以书面形式回复主管部门。(4)对本单位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统计,每月26日将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报公司安环科备案。7.隐隐患排查查方案7.1 公司全面隐隐患排查查方案安环科每年年初组织制定公司隐患排查方案,排查方案中需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目标、隐患排查范围、隐患排查方式、隐患排查责任单位及具体工作要求。

24、隐患排查方案需以公司生产特点及危害情况和上年度事故及隐患分析情况作为依据,确保方案的针对性。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厂长需对公司隐患排查方案进行审核,公司总经理对14公司隐患排查方案实施审批,安环科将审批后的隐患排查方案发至各单位。各单位根据公司隐患排查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本单位范围内的隐患自检自查和隐患治理工作。7.2 特定专项隐专项隐患排查查方案接到当地监管部门、集团公司隐患排查通知发文后,安环科根据通知要求的隐患排查工作重点协调专业主管部门制定专项隐患排查方案。专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隐患排查并将排查情况书面报送安环科,安环科负责将排查情况书面报送发文单位。7.3 隐隐患排查查治理目标标安环科结合

25、政府主管部门、集团公司对公司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的要求,在公司隐患排查方案中制定公司隐患排查和隐患治理目标。原则上要求公司隐患排查目标为隐患排查对公司的场所、作业过程、管理等方面覆盖率 100%,治理目标为隐患整改及时率 100%。7.4 隐隐患排查查范围围7.4.1 隐患排查要包括所有人员(包括各种外部人员) 、所有活动(常规和非常规的) 、所有场所(企业内部场所以及外部租赁场所等) 、所有设施(建筑物、设备及工器具等) ,同时还要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 。7.4.2 专项隐患排查可以针对特定的对象,但要对特定对象界定范围所涉及到的所有场所、环境、人员、

26、设备设施和所有作业及管理活动等全面排查。7.4.3 在一特定时间段内,企业组织的各种检查必须要覆盖所有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所有作业及管理活动等。7.5 隐隐患排查查方法7.5.1 隐患排查方式主要采用安全检查形式和风险评价两种方式实施,安全检查工15作要求执行公司安全检查管理制度条款,风险评价工作要求执行公司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管理制度 。7.5.2 隐患排查人员具体隐患排查方法为:(1)对被检查区域内的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访谈;(2)查阅安全管理的相关文件、记录和档案;(3)对现场的环境、设施、工艺、指标、显示、标识、作业等观察和记录;(4)排查人员要依据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

27、作出判断,找出主要问题,即物、人、环境、管理几方面的不安全因素;(5)必要时可以通过仪器进行检验。8.隐隐患治理8.1 隐隐患治理基本要求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8.2 隐隐患分级级8.2.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16号)将隐患等级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

28、大事故隐患。8.2.2可能导致一般事故发生的隐患定义为一般事故隐患;可能导致较大或重大事故发生的隐患构成重大隐患。16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划分了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的指标:(1)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8.2.3安监总局第16号安全生产事

29、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事故隐患等级划分:(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8.2.4只要满足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或安监总局第1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中重大事故隐患界定条件的都构成重大隐患。8.2.5公司隐患整理等级划分依据公司按照隐患治理难度及其危害程度将公司存在的隐患划分为公司一般事故隐患、公司较大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8.2.5公司隐患整理等级划分

30、原则17(1)公司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各基层单位、部门存在的能在三个月时间内自行完成整改的隐患。(2)公司较大事故隐患是指各基层单位、部门存在的依靠本单位资源无法在三个月内完成整改,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协调公司内部资源可在三个月内完成整改的隐患。(3)重大事故隐患是指隐患威胁较大,各基层单位、部门无法自行完成整改的隐患,利用公司内部资源无法在三个月内完成整改的隐患。(4)较大隐患所属单位需编制公司较大事故隐患报告,报告中明确隐患治理安全措施方案,明确隐患基本情况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情况、整改具体的技术措施、整改措施落实存在的问题,公司安环科审核后由主管安全生产厂长做出批示,批示需明确该隐患等级及治理资

31、源要求。重大事故隐患报告需由总经理进行批示。8.3 隐隐患治理工作实实施程序8.3.1公司隐患治理工作基本流程:(1)隐患排查组织单位根据隐患排查结果确定各隐患治理责任单位,对责任单位下达隐患整改通知,隐患排查当时责任立即整改并且隐患排查人见证了隐患整改完成的可不再下达该隐患的整改通知,隐患整改通知需明确隐患情况、隐患整改期限、整改要求;排查出重大隐患的,将重大隐患情况书面报送安环科,安环科按照重大隐患治理要求进行重大隐患治理。(2)各隐患治理责任单位根据隐患整改通知要求安排实施整改,对本单位无力完成整改的隐患要以书面形式将较大事故隐患治理申请报告报安环科,安环科审核同意认定为公司较大事故隐患

32、的,需提交公司主管厂长进行审核审批后方能按公司较大事18故隐患要求实施整改,未认定为公司较大事故隐患的,由所属单位落实整改;隐患整改完成情况须在整改期限前以书面形式报隐患排查主管单位。(3)隐患排查组织单位对排查的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各单位对本单位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验证。(4)隐患排查组织单位和隐患治理责任单位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台账。(5)隐患排查组织单位和隐患治理责任单位每月26日前将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台账报安环科。8.4 一般隐隐患治理要求8.4.1各单位在自检自查中查出的事故隐患,由各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8.4.2对公司级安全检查中查出的事故隐患,在各单位或班

33、组整改能力范围内的项目,由相应专业管理部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事故隐患所在单位应立即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相应专业主管部门备案。8.4.3各单位一般事故隐患治理可不编制专门的治理方案,但要在隐含治理台账中记录治理完成情况。8.4.4各单位应对本单位无力整改或在三个月内无法完成整改的隐患以事故隐患治理申请报告形式报公司安环科,事故隐患治理申请报告中需明确隐患治理安全措施方案,明确隐患基本情况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情况、整改具体的技术措施、整改措施落实存在的问题;跟踪较大事故隐患治理申请报告审批结果落实整改。8.4.5安环科对各单位填报的事故隐患治理申请报告进行审核,将审核结果报主管厂长进行审核审批,

34、批示结果需明确该隐患等级及治理资源要求。8.5 重大隐隐患治理要求198.5.1各隐患排查单位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以书面形式报安环科。8.5.2安环科将重大事故隐患报公司总经理,由公司总经理根据重大隐患情况组织相应专业管理部门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主管领导组织各专业人员对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实施论证(必要时可请外部专业机构出具方案可行性论证报告),公司总经理对重大隐患治理方案进行审批。8.5.3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9.隐隐患统计统计分

35、析及上报报要求9.1 隐隐患统计统计9.1.1各单位对本单位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统计,每月26日前需将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报公司安环科备案。9.1.2安环科每月对公司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隐患治理台账。9.2 定期上报报安环科每月对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云南省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系统”上报。9.3 重大隐隐患上报报20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安环科将总经理签字后的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21安全

36、风险风险警示和公告制度1 目的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安委办201611号)的精神,全面落实我公司安全风险公示,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安全风险警示和公告方式、内容等的管理3 管理职责职责3.1总经理负责安全风险警示牌、安全风险告知卡的制作、公示的批准。3.2安环科负责确定安全风险警示牌、安全风险告知卡的内容、公布位置、公示方式,并实施监督管理。3.2各部门、车间负责做好区域内安全风险警示牌、安全风险告知卡的维护管理工作。4 管理要求4.1 设置原则4

37、.1.1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告知卡,分别标明标明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类型、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电话等内容。4.1.2在重大危险源、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明显标志,标明风险内容、危险程度、安全距离、防控办法、应急措施等内容。4.1.3在较大危险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标志,标明治理责任、期限及应急措施。4.1.4在生产班组、工作岗位标明安全操作要点。224.1.5及时向员工公开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执行情况和整改结果。4.1.6及时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内容,建立档案。4.1.7生产班组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4.1.8存在职业危害如粉尘、噪声、烟尘及

38、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应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并如实告知其职业危害;4.1.9在厂内道路应设置限速、限高、禁行等安全标志;4.1.10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场所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4.1.11在公司显著位置设置公司风险空间分布图,在各个车间醒目位置设置车间风险空间分布图。4.2 设设置要求4.2.1安全警示标识设置在醒目的地方和所指示的目标物附近(如易燃、易爆、有毒、高压等危险场所),使入现场人员易于识别,引起警惕,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4.2.2对于有夜班作业的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应有足够的照明,保证操作人员在夜间能够清晰可辨;4.2.3安全标志不宜设置在门窗等可移动的物体上或已被遮挡的地

39、方;4.2.4安全警示标识的集合图形的具体参数、图形颜色必须符合安全色 (GB 2893-2008)和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2894-2008)的规定。5.设设置计计划划及其他要求5.1各部门、车间根据现场需要和相关标准规定提出本部门、车间安全标志设置需求,报安全管理部审查汇总后统一购置;5.2在日常工作、检查中发现需要设置警示标识,应及时提出申请,报安环科统一购置;235.3安环科根据风险管控情况,制定岗位重大、较大风险告知卡,绘制全厂风险空间分布图。5.4各车间根据风险管控情况,绘制车间风险空间分布图。5.6安环科、各部门、车间负责区域内标志的日常维护,保持整洁,防止沾污和损伤;

40、5.4安全风险公告牌的使用、发放、回收由安环科负责,并做好发放记录,作废回收的安全标识,尽可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再作废品处理;24事故隐隐患建档档、监监控及报报告制度1.目的为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档案,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证全体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生产作业区域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工作。3.职责职责3.1 总经理负责公司事故隐患建档、监控及报告的考核、奖惩。3.2 安环科负责公司事故隐患的建

41、档、监控,及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3.3各部门、车间负责对本单位事故隐患的监控、建档及报告。4.事故隐隐患排查查治理和监监控4.1 事故隐患定义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施工生产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4.2 事故隐患分级根据危害和整改难度,把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25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大,需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产业,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

42、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4.3 事故隐患排查4.3.1 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每日对作业区域内的设备、设施、工艺等进行隐患排查;各部门、车间负责人根据其岗位职责,每周对作业区域内的设备、设施、工艺等进行隐患排查。发现事故隐患的,立即通知现场负责人。4.3.2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每月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下列事项进行排查:(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过程中是否存在事故隐患;(2)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过程中是否存在事故隐患;(3)危险作业和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是否存在事故隐患;(4)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

43、预警过程中是否存在缺陷;(5)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事宜是否落实到位;(6)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发放和使用是否落实到位;(7)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应急救援物质、设备的配备过程中是否存在缺陷;(8)操作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9)生产工艺的合理性。4.3.3 事故隐患排查领导小组会同各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组织开展定期、日常隐患排查,并根据需要制定季节性事故隐患排查、专项事故隐患排查及法定长假前期事26故隐患排查工作。4.3.4 公司所有职工有隐患排查和上报的义务,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公司安环科。4.4 事故隐患治理和监控4.4.1 一般事故隐患隐患发生部门、车间

44、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并按规定对隐患治理形成闭路循环。4.4.2 重大事故隐患对于重大事故隐患,隐患发生应立即报送公司总经理和安环科,公司安环科组织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风险评估,明确事故隐患的现状、产生原因、危害程度、整改难易程度、隐患治理方案。公司没有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风险评估。 (1)报送内容包括: 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隐患的治理方案 (2)隐患治理方案内容包括: 方法和措施:隐患治理所采取的方法及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防护措施。 经费和物资:概算此隐患治理所需经费及物资需求。 人员需求:针对需治理的事

45、故隐患情况,确定相应人员的落实需求。 治理时限:根据事故隐患治理的难易程度,在假定物质与人员到位情况下,确定隐患治理的时限。 27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在隐患为得到治理前及在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及相应的应急预案。 4.4.3各部门、车间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离工作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4.4.4公司安环科是重大事故隐患监控和整改落实跟踪督办

46、部门,督促有关的隐患责任人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监控并跟踪督办,及时掌握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进度,督促有关责任人按整改方案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彻底消除重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结束后,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向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4.5公司各级人员应共同努力,保证每季度的事故隐患整改率应达到 98%以上。 5.建档5.1公司应配备专人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档案,保存至少两年以上。信息档案内容应全面,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一)排查事故隐患的人员、时间、部位或者场所; (二)事故隐患的具体情形、数量、性质、级别等情况; (三)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 (四

47、)明确隐患治理责任人。 6、报告 实行全员随手查报隐患制度,发现隐患立即报告,并逐级上报。公司各部门、车28间每月将发现的隐患报送公司安环科,安环科每月将所发现和各级上报的隐患在“云南省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系统”中上报,及时了解信息系统内的文件要求,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配合相关部门核查,整改结束后立即报告行业安全监管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予以销案。7、奖惩 7.1对排查、整治和防范事故隐患成绩突出的部门、车间和个人给予 50-500元的奖励,对排查报告重大隐患及治理工作有功人员,给予 1000-2000元奖励。 7.2对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不力的部

48、门和个人给予批评和 200-500元的罚款。 7.3公司安环科连续两月未登陆“云南省安全生产大检查系统”进行事故隐患申报,给予安环科负责人 500的罚款。 7.4对重大隐患瞒报的部门、车间或个人给予批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责任追究,给予严肃处理。 7.5重大隐患整改之前和整改期间没有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加以落实,保证安全,没有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单位,将给予严肃批评,造成事故的将进行责任追究。29隐隐患排查查治理资资金使用专项专项制度1、目的 为加强公司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使用的管理,根据安全生产法 、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监总局 16号令)等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

49、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使用管理工作。 3、职责 3.1公司总经理应保证隐患排查治理资金足额提取、使用; 3.2财务部应保障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优先使用,及时发放; 3.3使用部门、车间据实申请隐患排查资金,保证专款专用; 3.4安环科负责监督隐患排查治理资金的使用。 4、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4.1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使用范围 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和其它与事故隐患治理直接或相关的费用支出。 4.2隐患排查治理资金的使用计划 4.2.1公司应将隐患排查治理资金纳入安全费用使用计划内,并保证足额提取,专款专用。 4.2.2隐患排查治理资金的使用

50、应制定资金使用计划,隐患排查治理资金数额大于当期计划使用资金的,公司应从生产成本中及时补充,保证足额使用。 4.3隐患排查治理资金的使用程序 304.3.1隐患所在部门(车间)根据隐患治理的需要,制定使用计划,并报公司安环科、厂长、副总经理、总经理进行审批。 4.3.2财务部优先列支隐患排查治理资金,隐患所在部门(车间)立即根据使用计划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4.3.3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发现隐患治理资金不足,应及时申请、审批。4.3.4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结束后,多余的隐患排查治理资金纳入财务账目。 4.4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使用台账 4.4.1公司安环科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资金的使用台账,台账内容应包括隐患

51、排查治理费用具体数额、支付情况、使用内容等条款。 4.4.2公司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使用台账应纳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档案内,并保存。 5、奖惩 5.1各责任人不能保证隐患排查治理资金及时提取、申报、使用,导致隐患不能及时治理,应承担相应的职责,导致后果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2发现擅自挪用隐患排查治理资金,公司应按情节严重程度严肃处理。31事故隐隐患向从从业业人员员通报报制度1、目的为加强我公司事故隐患监督和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事故隐患向从业人员

52、通报管理工作。 3、职责 3.1公安环科总体负责全公司事故隐患通报管理工作。 3.2各部门、车间负责将事故隐患及时通报。 3.3从业人员及时了解事故隐患情况及防范措施。 4、通报的程序 4.1一般事故隐患:隐患所在部门(车间)负责人在一个工作日内向公司安环科汇报,公司安环科应当将事故隐患汇总后及时下发各部门、车间、班组。 4.2重大事故隐患:隐患发生部门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向公司总经理汇报,书面向当地安监部门报告,并在公司内部进行公告公示。 5、通报的形式和内容 5.1事故隐患通告:主要分为电话、口头传达和书面告知。主要通告的内容包括隐患的名称、部位及隐患的整改难易程度及紧急程度。 5.2公告栏

53、:公司在厂区门口设立隐患排查情况公告栏,及时对每次隐患排查情况32及每月公司隐患汇总台账进行公告,公告内容包括:隐患名称、部位、照片、可能导致的后果、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等。 5.3重大事故隐患告知牌:公司应当在重大事故隐患部位设立事故隐患告知牌,内容如下: (一)事故隐患等级、状态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二)隐患防范措施; (三)隐患整改时间、整改责任人和验收责任人。 5.4公告公示牌:重大事故隐患应在厂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公示栏,告知本公司重大隐患名称、部位可能波及范围及防范措施等内容。 6、奖惩 6.1隐患发生部门、车间对发现的隐患故意隐瞒不报,扣除当月部门、车间安全绩效奖,如

54、果发生事故后果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2公司安环科未按本制度及时通报事故隐患,扣除当月安全绩效奖,并责令整改。33事故隐隐患报报告和举报奖举报奖励励制度1.目的 为加强我公司生产安全监督,鼓励和奖励举报事故隐患,及时发现并排除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公司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据有关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围 本公司作业区域内事故隐患的报告、举报、受理、核查和奖励适用本制度。 3.职责职责 3.1总经理批准设立事故隐患报告、举报奖励资金;并批准对报告、举报人的奖励。 3.2公司安环科负责受理事故隐患的报告、举报和奖励资金认定,并做好登记。

55、3.3财务部负责事故隐患报告、举报奖励资金的发放。 3.4事故隐患由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受理,并建立接报信息的登记、拟办、批办、转办、催办、办结、建档等台账。 3.5全体职工负责事故隐患的报告、举报。 4.基本原则则 4.1公司每位员工对事故隐患有报告、举报的权利和义务。 4.2公司安环科应当受理报告和举报,鼓励、发动员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报告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奖励和表彰。 4.3奖励资金的认定、发放应客观、公正、及时。 345.事故隐隐患报报告、举报举报及奖奖励励程序5.1发现事故隐患,应立即向当班领导进行报告,也可直接向公司安环科或政府监

56、管部门进行举报,当班领导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核实报告的真实性,并将核实结果向公司安环科进行报告。 5.2公司安环科应核实举报信息的真实性,并做详细记录,决定奖励资金数额。5.3公司安环科于每季度工资发放日前五个工作日会同财务部门确认当月奖励资金,并报公司领导进行审批。 5.4综合室每季度工资发放时同时发放奖励资金。 6.事故隐隐患报报告和举报举报的方式及内内容 6.1员工若发现事故隐患,可采用电话、书面、举报箱和电子信箱等方式,公司在班组和公司区出口设置举报箱,并公布举报电话。 6.2报告、举报内容包括:事故隐患的发现时间、部位、产生原因、状态等内容,同时报告人(举报人)的姓名、所在部门、车

57、间、联系方式等信息。 7.奖奖励励的方式及内内容 7.1报告、举报人获得本制度规定的奖励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实名举报; (二)有明确、具体的报告、举报对象; (三)举报人提供的线索事先未被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部门掌握,或者虽然掌握但未按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四)报告、举报事项被确认属实。 7.2同一事故隐患,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报告人或举报人,只对第一报告人或举报人予以奖励,对其他报告人或举报人予以表扬。 357.3多人联名举报同一事故隐患,奖金可平均分配,由第一署名人或第一署名人书面委托的其他署名人领取。 7.4奖励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 7.5事故隐患报告、举

58、报奖励每季度评审一次,每季度最后一个月下旬颁发奖金。7.6公司安环科每季度评选 13名报告、举报优秀部门、车间和 45名报告、举报优秀个人,并给予奖励。 7.7对于表现突出的报告、举报人或部门采用发放证书或优先考虑评优评先资格。8.奖惩奖惩 8.1事故隐患报告、举报奖励标准 (一)一般事故隐患报告、举报奖励标准为 5元-200元; (二)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举报奖励标准为 200元1000元。 8.2举报人应对提供材料真实性负责,对借举报之名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8.3受理举报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给予处分; (一)伪造举报材料,冒领举报奖金的; (二)

59、对举报人或举报情况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核实查处的; (三)向被举报人或单位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四)因工作失职造成泄密的。 8.4员工若发现事故隐患被瞒报、迟报、谎报的情况,追究相应责任。36风险风险分级级管控管理制度1.目的为认真做好风险辩识、评价和控制管理,规范安全风险控制管理,持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围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含相关方作业)及其他相关活动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3.引用文件3.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3.2云南省金属冶炼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3.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

60、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3.4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3.5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3.7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4.定义义与与术语术语4.1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及其组合。4.2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4.3危险有害因素: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危37险和有害因素分为四大类:“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 “环境因素”和“管理

61、因素”。4.4风险 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4.5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4.6风险分级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存在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得出的风险值对照分级判定标准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注:一个风险点可能存在多个危险源,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可能不同,对风险点的风险分级应按照该风险点所包含所有危险源的最大风险级别进行定级。 )4.7风险点风险点是指存在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4.

62、8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等级、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5.职责职责5.1.总经理工作职责(1)组织开展本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2)确保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监测工具或仪器、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等) 。38(3)负责组织对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及保持情况进行考核。5.2安环科职责(1)负责组织实施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建立风险管控清单和成果档案,定期向领导汇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展情况。(2)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培训。(3)建立重大

63、风险清单、较大风险清单和一般风险清单。针对辨识出的风险,制定可靠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安全培训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4)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危险因素、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5.3其他部门职责(1)各专业管理(职能)部门总经理为本部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及负责专业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2)成立本部

64、门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3)对涉及本专业的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价,建立本专业的安全风险分级清单。(4)掌握本专业涉及的3级以上(黄色级、橙色级和红色级)风险分布情况、可能后果、典型管控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5.4各车间职责(1)各车间总经理为本部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车间安39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2)确定本车间的风险点,并对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价,建立本车间的安全风险分级清单。6 管理内内容6.1策划与准备6.1.1公司根据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工作的需要,成立风险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 长:总经理

65、副组长:厂长成 员:各车间、部门负责人6.1.2各单位应成立以负责人任组长的并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风险评价小组(以下简称评价小组) ,并按相应的程序开展工作。6.1.3评价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危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6.1.4对异常状态和紧急状态、项目改造、危险性较大的检修项目前进行的风险评价,可组成临时评价小组(成员为:安环科人员、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等) ,工作完毕后可自行解散。6.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介绍6.2.1安环科每年一季度组织部门、车间进行一次全面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必要时,各单位可在识别基础上根据实际进行修订完善。辨识过程中

66、应考虑“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因素即危险存在的“正常、异常、紧急”等三种状态;危险识别潜在的“过去、现在、将来”等三种时态。6.2.2公司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险、危险复杂程度,选择作业条40件风险程度评价(MES)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等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详见附件。6.2.3风险分级判定标准6.2.3.1风险点的风险分为固有风险和现实风险。(1)固有风险评价是指假定企业未采取确定的风险管控措施、或管控措施不足、或管控措施失效的风险评价。(2)现实风险评价是在考虑企业已经采取了相应的管控措施,针对其采取的现有管控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的风险评价。(3)现实风险

67、一般小于等于固有风险。(4)在确定风险点的风险等级时,为避免误判或遗漏重点,以风险点的固有风险确定风险点的风险等级,并以固有风险的风险等级来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5)针对同一风险点,针对该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6.2.3.2重大风险(1)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结果,属重大危险源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2)依据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法(简称MES法)确定的危险源固有风险等级为1级的为重大风险。(3)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确定的危险源固有风险等级为1级的为重大风险。6.2.3.3较大风险41(1)依

68、据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法(简称MES法)确定的危险源固有风险等级为2级的为较大风险。(3)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确定的危险源固有风险等级为2级的为较大风险。6.2.3.4一般风险(1)依据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法(简称MES法)确定的危险源固有风险等级为3级的为一般风险。(3)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确定的危险源固有风险等级为3级的为一般风险。6.2.3.5低风险(1)依据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法(简称MES法)确定的危险源固有风险等级为4-1、4-2级的为低风险。(3)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确定的危险源固有风险等级为4-1、4-2级的为低

69、风险。6.3.3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6.3.3.1各单位根据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结果,组织制定风险控制措施。6.3.3.2安环科根据评价结果确认重大(1级) 、较大风险(2级) ,组织制定重大(1级) 、较大风险(2级)风险控制措施,并报厂长审核,总经理批准。6.3.3.3部门、车间风险评价的结果完成后,对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报安环科。6.3.3.4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后,组织制定单位需对控制措施进行评估,以判断实施此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程度,是否产生新的风险,以及决定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426.3.3.5各单位应全面分析各类风险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造成的事故,制定相应的控制内容检查要求,由各级责

70、任人定期进行检查和落实;6.3.3.6制定控制措施和检查内容时,应根据以往的事故案例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进行编制,重点放在设备(设施)和现场环境的检查和监控上,突出容易触发危险因素和酿成事故的重点控制措施和检查要求;6.3.3.7根据风险评价的评定结果,各单位要分别开展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存在重大风险及较大风险的岗位由安环科组织培训,对一般风险及低风险由车间组织培训,形成培训记录和管理资料。6.4风险管控6.4.1对辨识的风险实行分级控制管理。6.4.1.1对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各单位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上墙。6.4.1.2属重大风险

71、、较大风险且符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条件的重大危险源由公司按规定建档并进行监督管理;6.4.1.3厂长、安环科重点对重大风险、较大风险监控管理。6.4.1.4部门(车间)重点对重大风险、较大风、一般风险监控管理。6.4.2班组、岗位对低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实行日常监督控制管理。6.4.3对重大风险、较大风险,安环科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或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报告方式和责任人等内容。6.4.4根据辨识评估的结果,逐一落实公司、部门(车间) 、班组的管控责任,尤43其要加强对重大

72、、较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6.5风险点的检查6.5.1检查的主要内容:6.5.1.1在人、机、物、环境和管理方面是否存在隐患和诱发事故的不安全因素。6.5.1.2查出的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是否得到及时的整改和治理。6.5.1.3各级责任人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定期履行检查职责。6.5.1.4风险点的控制措施是否按要求落实到位。6.5.1.5检查是否按检查内容逐条执行,检查记录填写是否符合要求。6.5.2检查方式6.5.2.1对风险点的检查采取经常检查、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相结合的

73、方式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5.2.2所有风险点,各岗位人员必须每天一排查;重大、较大风险点公司厂长/安环科每季度检查;重大、较大、一般风险点部门(车间)每月检查;重大、较大、一般、低风险点班组每周检查;。6.5.2.3对排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及时向公司安全科报备,并制定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隐患整治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备设施,及时撤出相关作业人员。6.5.2.4公司、各单位所属范围内开展的安全检查,需将重大、较大风险点作为检查内容之一,可与日常检查相结合。6.6风险评价工作的管理与更新446.6.1当发生下列情况

74、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价工作:当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更新时;当生产活动内容、工艺或操作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知识或方法有所进步且认为必要时;技术改造项目时;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时;当安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有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引入时;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时。45附录录A:风险评风险评价方法A.1作业业条条件危险险性分析(LEC)评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

75、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表A.1-1 事故事件发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断准则则分值值事故、事件或偏差发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 ;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3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 ,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

76、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0.2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460.1实际不可能表A.1-2 暴露于危险环险环境的频频繁程度(E)判断断准则则分值值频频繁程度分值值频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表A.1-3 发发生事故事件偏差

77、产产生的后果严严重性(C)判别别准则则分值值法律法规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员伤亡直接经济损经济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100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10 人以上死亡,或50 人以上重伤5000 以上公司停产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0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 10 人以上50 人以下重伤1000 以上装置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15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3 人以下死亡,或10 人以下重伤100 以上部分装置停工地区影响7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 万以上部分设备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47分值值法律法规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员伤亡直接经济损

78、经济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 万以上1 套设备停工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1完全符合无伤亡1 万以下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A.1-4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风风险险值值风风险险等级级应应采取的行 动动/控制措施实实施期限3201级极其危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 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 进行评估立刻1603202级高度危险采取 紧急措施降低 风险,建立 运行控制程序,定期 检查、测量及 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701603级显著危险可考 虑建立目 标、建立操作 规程,加强培 训及沟通近期整改20704-1级轻度危险可考 虑建立操

79、作 规程、作 业指导书,但需定期 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204-2级稍有危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A.2作业业条条件风险风险程度评评价MES法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法(简称MES法) ,R= MES ,其中R是危险性(也称风险度) ,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 M是控制措施的状态;E是人体暴48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S是事故的可能后果;R值越大,说明危险性大、风险大。A.2.1控制措施的状状态态M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

80、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见表A.2-1。表 A.2-1 控制措施的状状态态 M分数数值值控制措施的状状态态5无控制措施3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如警报系统、个体防护用品1有预防措施,如机器防护装置等,但须保证有效A.2.2人体暴露或危险险状状态态出现现的频频繁程度E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见表A.2-

81、2。表 A.2-2 人体暴露的频频繁程度或危险险状状态态出现现的频频次 E分数数值值E1(人身伤伤害和职业职业相关关病症):人体暴露于危险险状状态态的频频繁程度E2(财产损财产损失和环环境污污染):危险险状状态态出现现的频频次4910连续暴露常态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出现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出现2每月一次暴露每月一次出现1每年几次暴露每年几次出现0.5更少的暴露更少的出现注 1:8 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危险状态常存,算“常态”。注 2:8 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危险状态出现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出现”。A.2.3事故的可能后果

82、S表A.2-3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A.2-3 事故的可能后果 S事故的可能后果分数数值值伤伤害职业职业相关关病症财产损财产损失(元)环环境影响响10有多人死亡1 千万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8有一人死亡或多人永久失能职业病(多人) 100 万1000万有中等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4永久失能(一人)职业病(一人)10 万100 万有较轻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2需医院治疗,缺工职业性多发病1 万10 万有局部环境影响的可控排放1轻微,仅需急救职业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1 万无环境影响注:表中财产损失一栏的分档赋值,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83、50A.2.4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风险程度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E1或E2)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分别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风险程度R为三者的乘积(R= MES) 。将R亦分为若干等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M、E、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的级别。风险程度的分级见表A.2-4。A.2-4 风险程度的分级R=MES风险风险程度(等级级)1801 级极其危险90-1502 级高度危险50-803 级显著危险20-484-1 级轻度危险184-2 级稍有危险51“双双重预预防机制”考核奖惩奖惩制度1.目的 为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顺

84、利进行,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培训考核与奖励、惩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员工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考核奖惩管理。3.考核依据 3.1“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小组按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培训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教育。3.2“双重预防机制”领导小组按照隐患排查计划定期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检查。3.3“双重预防机制”领导小组负责对公司级进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考核与奖惩,重大安全责任事项的考核报总经理审批。3.4各部门、车间负责本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绩效考核,安环科负责

85、监督。4.实实施细则细则4.1 一般规定4.1.1 公司年终总结时,由各部门按照考核情况推荐,安环科按照奖惩细则审核,提出奖励建议,报总经理批准,给予奖励。4.1.2 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有特殊贡献者,由部门推荐,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审议,总经理批准给予奖励。4.1.3 发生安全事故后,由公司“双重预防机制”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确定责任人,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对责任部门、责任人、相关人员进行处罚。524.1.4 所罚款项由被罚部门或个人按公司有关规定到财务部门缴纳,不得摊入生产成本。4.1.5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事求是进行奖惩,并接受全员监督。4.1.6 安环科负责编制、修

86、订本制度,公司“双重预防机制”领导小组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4.2 奖励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其功绩大小,分别给予精神表扬或物质奖励。4.2.1 认真执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管理方针、政策、法律和规定,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年终总结被评为优秀的部门和个人,各奖励1000元和800元。4.2.2 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的部门和个人,每半年至少汇总一次,经相关职能部门评估后,根据综合评审等级给予50-1000元奖励。4.2.3 由于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抢险救灾,避免重大火灾、爆炸、人身伤亡、装置停产、主要设备损坏以及有其

87、它显著成绩者,奖励500元。4.2.4 为保证安全生产,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经有关部门审查,确有较大价值,列为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实施后,经实践考核有效者,奖励50元到500元。4.2.5 对改善劳动条件,消除尘、毒和噪音危害,预防职业病发生,对环境保护贡献较大的技术改进项目的主要成员,奖励50-500元。4.2.6 在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临危不惧,奋勇抢救,保护公司财产和人身安全,避免事故扩大,措施得力,成绩突出者,奖励200元到5000元。4.2.7 及时制止违章和误操作并转危为安者,奖励100元到500元。534.2.8 举报事故经确认属实者,奖励50元。4.3 处罚安全生产处罚分为

88、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经济处罚:公司扣罚安全生产责任者的奖金收入。行政处罚: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检讨、停职检查、解除劳动合同等。刑事处罚: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按照国家法律,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3.1 发生因工伤亡事故的处罚4.3.1.1 发生死亡或重伤事故,处以500元到20000元的罚款,对责任部门进行通报批评,部门经理予以责令检讨,责任人予以停职检查、解除劳动合同。4.3.1.2 发生轻伤事故,要对责任部门和责任者给予警告,责任人予以责令检讨,并分别处以50元到200元的罚款。4.3.1.3 对于较大、重大未遂事故,要对责任部门和责任者给予警告、通报批评。4.3.2

89、违章违纪处罚4.3.2.1 对在生产作业中,不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的职工和管理人员,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检讨,并处以20元的罚款。4.3.2.2 在生产作业中,未按本岗位操作规程操作,给予责令检讨、停职检查、解除劳动合同,并分别处以200元到1000元的罚款。4.3.2.3 对生产区内机动车辆超速行驶,违章驾驶或违章乘车者,未造成事故者,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并处以50元的罚款。4.3.2.4 对车间内安全通道不畅通的责任部门,给予警告处分,并处以100元的罚款。4.3.2.5对不按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工作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责令检讨、停54职检查,并处以50元到1000元的罚款。4.

90、3.2.6除上述情况外,对其它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可参照奖惩细则酌情处罚。4.3.3 存在事故隐患的处罚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部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酌情给予处罚。4.3.3.1 各种生产设备、仪器、仪表和生产场地的防护装置、安全装置、指示信号装置要齐全、有效、可靠,对不符合要求的相关部门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处分。4.3.3.2经检查认定为事故隐患,在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对在限期内能消除而不消除的;本部门、车间不能消除,但应制定临时安全措施而不制定的;本部门、车间不能消除,但应提出上报而未提出上报的部门,给予责令检讨、停职检查、解除劳动合同,并处以500元的罚款。4.3.4 加重处罚凡有下列情况

91、之一的应加重处罚,具体加重程度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处罚方式包括对当事人罚款、停职检查、解除劳动合同。4.3.4.1 违章指挥,造成因工死亡、重伤、轻伤及重大未遂事故的。4.3.4.2 发生事故后仍不采取有效措施,不认真吸取教训,致使事故重复发生的。55有限空间间作业业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控制和消除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实现安全生产,特制订本制度。2.适用范围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申请、审批以及作业过程的管理。3.规规范性引用文件3.1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3.2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3.3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

92、深化开展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暨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安全监管执法2018-2020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3.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3.5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3.6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设备通用要求4.定义义4.1有限空间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公司内各类除尘器、酸罐、柴油罐、铅粉仓、固化室、水池、锅炉等均属有限空间。564.2有限空间作业进入有限空间内进行的作业活动。4.3有限空间作业分级(1)有限空间作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为1级(

93、红级)风险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内需10人以上同时实施作业的;有限空间内存在或可能存在煤气、硫化氢、砷化氢、磷化氢、氯气、氨气、甲醛、氰化物等高毒物品名录 (附件1)中列明的物质(含与产生、储存高毒物质的设备设施管道阀门等毗邻、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情形,以及因生物作用可能产生的情形) ;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天然气、氢气、乙炔、丙烷、汽油、柴油、稀释剂(香蕉水、天那水、松香水、二甲苯等) 、可燃性粉尘(如煤粉、锌粉、木粉、淀粉等)等易燃易爆物质的(含与产生、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设施管道阀门等毗邻、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情形以及可能泄漏到有限空间内的情形) 。(2)有限空间作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为2级(橙

94、级)风险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内需3-9人同时实施作业的;有限空间内存在或可能存在氮气、二氧化碳、氩气等窒息性气体或氧气(氧含量小于19.5%或大于23.5%)的(含与产生、储存窒息性气体或氧气的设备设施管道阀门等毗邻、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情形以及可能泄漏到有限空间内的情形) ;有限空间内存在或可能存在能够吞没或掩埋进入人员的物质(如液体(浆) 、料场、料仓、筒仓、料坑等) 。有限空间内存在或可能存在高毒物品名录以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含与产生、储存高毒物品名录以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设施管道阀门等毗邻、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情形以及可能泄漏到有限空间内的情形) 。57(3)有限空间作业存在下列情形之

95、一的,为3、4级(黄、蓝级)风险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内需3人以下实施作业的;有限空间内存在或可能存在导致人员伤亡的电能、热能、机械能、液压能或气压能等(含与存在相关能量的设备设施管道阀门等毗邻、直接或间接连接等情形) ;有限空间内部狭小或通风不良,可能会困住进入人员或使进入人员呼吸不畅等;上述以外的其他情形的。注:“以上”含本数, “以下”不含本数;有限空间内指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涉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实施作业审批。5.职责职责5.1厂长厂长负责1级(红色风险)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5.2安环科安环科是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检查及1级(红色风险)有限空间的审核、

96、2级(橙色风险)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5.3作业负责人职责5.3.1 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5.3.2 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5.3.3 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585.3.4 负责有限空间作业许可的提报。6.有限空间间管理内内容及要求6.1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管理6.1.1范围6.1.1存在1、2级风险有限空间作业的必须按规定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6.1.2存在3、4级风险有限空间的作业由作业负责人、所在单位负责人现场安全确认、做好防护措施后按规定实施作业。

97、6.1.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及审批:6.1.2.1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负责人向安环科提出申请,领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空表。6.1.2.2作业负责人对作业进行风险辨识并制定安全措施,在制定安全措施栏填写有关内容(如果作业安全许可证中列出的综合安全措施不能满足时可增加补充措施)并确认后签字。同时,安排作业人员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并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经安全管理人员确认后报安环科审核,并报分管安全领导审批。6.1.2.3作业人员持审批后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实施作业。6.1.2.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一式两联,作业期间放于作业现场备查,作业完成后两

98、日内由作业申请单位将第一联(手写联)送安环科存档,第二联(复印联)由作业申请单位留存。 (如有外协单位协助施工的应加设一联交由外协施工方留存) 。6.1.2.5未经审批,任何人不得独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6.1.3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时,应注意以下要点:6.1.3.1 设施名称:填写详细,应写到具体设施、设备,任何人无权扩大或更改作59业对象;6.1.3.2 作业内容:指作业的具体内容,如对作业对象进行清理、检修、电焊、涂刷防腐涂料等作业种类,任何人无权更改作业内容;6.1.3.3 作业人员:指直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姓名,有几人就填写几人,进去几人,出来几人,要相互一致,必须本人签名;

99、6.1.3.4 监护人员:监护人员自始至终必须在作业现场,对作业前必须落实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然后签字确认;作业中密切注意作业安全状况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络和沟通;作业后清点人员和器材,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按事故应急救援,携带好相应的救援器材,以备急用;进行有限空间气体检测时必须详细的填写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气体名称、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的气体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负责,然后签字确认。6.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6.2.1作业负责人的安全工作要求(1)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2)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3)在有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

100、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4)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5)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有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6.2.2监护人员的安全工作要求60(1)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监督和保护的职责。(2)了解可能面临的危害,对作业人员出现的异常行为能够及时警觉并做出判断。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和交流,观察作业人员的状况。(3)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帮助作业人员从有限空间逃生,同时立即呼叫紧急救援。(4)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6.2.3作业人员的安全工作要求(1)负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任务。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

101、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2)确认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3)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4)应与监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5)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发现作业监护人员不履行职责时,应停止作业并撤出有限空间。(6)在作业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6.2.4审批人员的安全工作要求(1)审查作业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2)到现场了解有限空间内外情况。(3)督促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6.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616.3.1检测(1)

102、 作业实施单位应严格执行“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的原则;(2)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 ,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 最低爆炸极限的10%) ,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应限定值) ;(3)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4)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5)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6)作业前30 min内,应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

103、可进入。(7)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8)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 h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作业中断超过30 min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6.3.2危害评估(1)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2)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3)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104、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626.3.3通风(1)作业实施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2)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6.3.4防护设备(1)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2)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3)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6.3.5呼吸防护用品(1)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

105、用与维护(GB/T18664)要求;(2)缺氧条件下,应符合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8958)要求。6.3.6配备应急救援装备(1)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2)应急通讯报警器材;(3)现场快速检测设备;(4)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5)应急照明设备;(6)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636.3.7照明及用电(1)有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2)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3)临时用电应办理用电手续,按

106、GB/T 13869 规定架设和拆除。(4)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照明灯具电压应当符合特低电压限值(GB/T3805)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5)作业场所存在可燃性气体、粉尘的,其电气设施设备及照明灯具的防爆安全要求应当符合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3836.1)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6.3.8监护要求(1)有限空间作业,在有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2)进入有限空间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3)在风险较大的有限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保持与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联络。(4)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并应掌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数和身份,对

107、人员和工器具进行清点。6.4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有限空间的应急管理按照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执行。6.5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1)按照“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64业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等,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9.5%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

108、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4) 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要求。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36V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5)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6)检测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7)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8)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

109、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9)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10)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65联络信号。(11)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1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1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14)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

110、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15)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6.6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培训6.6.1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6.6.2专项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2)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3)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4)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6.6.3作业前由安环科组织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每年定期组织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并保留相关的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