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经典实用)

上传人:精****科 文档编号:196583140 上传时间:2021-09-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经典实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经典实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经典实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经典实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经典实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经典实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经典实用)(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一、制订人才规划,每年储备XX名公司级后备人才 (XX名管理类后备、XX名首席师后备、XX名技能专家后备) 每年储备XX名厂部级后备人才 (XX名管理类后备、XX名首席师后备、XX名技能专家后备),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二、构建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必须要求的素质 O - 侯选素质,岗位族群素质模型的构成,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二、构建岗位胜任素质模型,领导力素质模型图,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二、构建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三、签订业绩合同,员工业绩合同,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四、后备人才实施评价

2、中心技术,无 领 导 小 组 讨 论,构建公司人才评价中心,确定测评方法,结 构 化 行 为 面 谈,管 理 游 戏,文 件 筐 测 试,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五、打通职业生涯通道,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六、分层次、全方位培养人才,分工负责、共同培养, 构建共同责任体系,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七、最优成长模式和T-ACT模型,新进员工,技术协理、业务协理,首席工程师(管理师),国内 国外 学术 研修,C层级岗位见习,协理层 2年,赴集团内部 公司技术支持,负责重要技术项目,专业 相关 学历 (学位) 进修,区域工程师 (管理师),作业长,现场A分厂(车间、站) 主任工程师,上

3、下工序、 跨部门实习锻炼,设备管理室、 生产技术室 职能组主任工程师,现场单元 主任工程师,区域师层 3年,主任师层 4年,跨部门实习锻炼,现场B分厂(车间、站) 主任工程师,职能部门 2个以上职能组 主任管理师,最优成长路径9年,首席工程师(管理师)最优成长路径探索,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七、最优成长模式和T-ACT模型,新进员工,一般操作、专项点检,首席操作维护岗位,一般操作层 5年,赴集团内部 公司技术支持,参与重要项目,作业长岗位经历,主要操作层 4年,高级操作层 3年,同质机组岗位交流,主操、综合点检,高级主操、高级点检,最优成长路径12年,首席操作维护岗位最优成长路径探索,专

4、业 相关 技能 等级 进修,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钢铁生产、设备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基层生产、设备技术岗位经历,C层级管理 (一般具备1-2个分厂级管理岗位经历),D层级管理岗位经验 (一般具备1-2个厂部副职岗位经历),B层级管理 ( 分厂副厂长、作业长等岗位经历),8-9年左右,3年左右,5年左右,合计16-17年左右,E层级后备人选典型成长路径形成,典型成长路径形成,七、最优成长模式和T-ACT模型,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E层级管理岗位最优成长路径方案,最优成长路径探索,钢铁生产、设备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基层生产、设备技术岗位经历,C层级管理 (一般具备1-2个分厂级管理岗位经历

5、),D层级管理岗位经验 (一般具备1-2个厂部副职岗位经历),B层级管理 ( 分厂副厂长、作业长等岗位经历),56年左右,3年左右,3年左右,合计1112年,B管理层级,是由技术向管理转换的过渡阶段,可与技术岗位经历合并,系统设计,例如兼职作业长、见习副厂长、负责项目等举措,进一步优化培养路径。,D管理层级,可通过系统策划岗位交流,丰富实践经历,加快提升领导力,优化培养时间。,可减少5年!,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七、最优成长模式和T-ACT模型,提炼领导人员典型成长经历,结合实际,优化成最优成长路径,并以成长路径为指导的后备人选培养体系。 特质 人才成长规律的外在显性体现,以培训(Tra

6、ining)、短期活动(short Activity)、导师辅导(Coaching)、任务分配(Task assignment)为核心环节的后备人选培养流程体系。 特质人才素质提升的内在隐性规律,有效支撑外职业生涯发展,典型(最优)成长路径(外职业生涯培养维度),“T-ACT”培养模式(内职业生涯培养维度),后备人选“两维”培养模式,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1,2,3,4,TACT,典型成长路径 最优成长路径,后备人才T-ACT培养模式,七、最优成长模式和T-ACT模型,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P1,P2,P3,P4,P5,C,Our aims,NET-5M 模型,P,A,1-2周,2

7、周,1月,4月,12月-18月,1.5-2年,了解公司,转换角色,熟悉环境,认知岗位,导入文化,交叉培养,胜任岗位,独当一面,认同文化,融入团队,A1,A2,A3,A4,A5,M5,M4,M3,M2,M1,注: NE-New Employees T-two years(二年期) P-phase(时间阶段) A-aim(培养目标) C-capacity(素质能力) M-module(模块),C,M2 岗位认知培养模块,M3 岗位技能培养模块,M4 工作文化培训模块,M5 项目引导培养模块,八、新进大学生培养发展计划,M1 入司培训模块,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目 的,培养内容,M1 入司培训

8、模块,培养方式,快速熟悉公司基本情况,基本知晓公司对一名合格员工的素质要求。 调整心态,规范行为,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 初步树立与公司价值观相一致的价值取向。 形成组织观念,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执行力,培养吃苦耐劳的作风。,公司新进员工大欢迎会培训课程军事训练拓展训练,封闭式集中培训、军事训练、拓展训练,入司培训考核 撰写培训小结(本科及以上中英文各一份,专科一份中文),公司统一调配资源 教培中心组织实施 员工个人全程参与培训并通过考核,联合考试,审核培训小结,考核方式,职责分工,八、新进大学生培养发展计划,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集中培训课程设置,*注:累计40学时,5天,八、新进

9、大学生培养发展计划,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M2岗位认知培养模块,知晓本单位基本情况,熟悉同事,知晓即将从事工作任务、职责、岗位素质要求。 了解部门及岗位的基本工艺流程或设备概况等。,三级安全教育 所在部门基本情况及主要职责 相关管理文件、工艺流程或设备基本情况 岗位应知应会,岗位培训师带徒职业发展谈话岗位交流培养,部门测试 阶段培训小结(本科及以上中英文,专科一份中文),组织三级安全教育 配备带教老师,签订带教合同,制定培养计划 新员工培养计划的落实跟踪 组织该模块的部门测试 记录考核结果,目 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考核方式,职责分工,新员工,部门,适应工作环境 转变工作角色,实现学生

10、向职业人的转变 遵守公司劳动纪律与其他规章制度 努力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八、新进大学生培养发展计划,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掌握岗位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常规问题与故障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熟悉工作模式;,岗位培养岗位交流培养师带徒倒班职业发展谈话,部门考核评价 阶段培训小结(本科及以上中英文,专科一份中文) 公司统一组织的培训课程考核 公司外语三级考试 本科生完成累计50学时的培训课程;硕士及以上完成30学时的培训课程,新员工培养计划的落实跟进机; 岗位应知应会;,目 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考核方式,职责分工,直接 领导,部门,M3岗位技能培养模块,三大规程 应知应会 岗位

11、操作技能或设备管理模式,分派工作任务;职业发展谈话; 督促检查新员工培养计划的执行;,新员 工,积极掌握岗位知识和技能;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积极融入环境,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八、新进大学生培养发展计划,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集中脱产培训,培训测试,目 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考核方式,职责分工,公司,联合教培中心设计培训方案; 培训效果的评估,M4工作文化培养模块,深入体验公司正在推行的管理文化; 掌握工作必备的工具和方法; 提升综合能力素质。,6绿带培训、管理体系标准培训、公司现代化管理制度等工作文化培训课程,八、新进大学生培养发展计划,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岗位培养师带徒

12、项目担当岗位AB角锻炼岗位交流培训职业发展谈话专题培训、技术交流、成果发布会,目 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考核方式,职责分工,部门,组织科技论文答辩、自主管理成果发布会; 组织上岗考试,M5项目引导培养模块,快速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解决现场问题并不断创新; 知识和技能满足岗位要求,能够独立上岗工作。,课题或项目 岗位工作 历史课题、项目资料,上岗考试 公司英语二级考试(本科及以上) 合理化建议2项,自主管理项目1项; 撰写专业论文并参加答辩;技术贡献系数积累不低于0.3(本科及以上) 业余网络学习(本科100学时,研究生50学时),直接 领导,分派工作任务; 职业发展谈话; 安排新员工参与项目或课题,新员工,积极参与项目攻关或课题研究;完成工作任务,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独当一面; 参加业余培训课程;撰写科技论文;通过公司外语二级考试,八、新进大学生培养发展计划,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2、根据T-ACT培养模式,结合典型成长路径研究,进一步加快落实后备人才培养各项举措,典型成长路径模式,谢 谢!,宝钢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