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简介

上传人:凯和****啦 文档编号:196579293 上传时间:2021-09-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简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简介 重阳节的来历简介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期,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也许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

2、畅秋志,此风俗始终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习俗 一、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许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二、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便。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福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也许是用“点灯”、

3、“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三、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季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许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欣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旧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四、插茱萸和簪菊

4、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利”。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五、登高出游 古人重阳登高,本是为了避邪。唐人王维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这种情景的写照。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燃薰后可以辟虫虺。古人习惯在九

5、月佩戴以驱邪。 在山西晋南地区,自古也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过去在乡宁县,重阳节这天各学校一般要放假,由老师带领同学进行登山活动。家长们往往要乘兴观看,有的还跟着一起登山。而万荣县这一天的传统,是在稷王山进行庙会,赶会的人,都以登高为乐事。 而在晋北地区,登高习俗则比较淡薄,过去在农历九月九日,年轻人经常去打兔子或山鸡,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骑马练射的遗风。近年来,一些青年同学,逢节喜爱相邀结伴,携带佳肴,欣然出游。登高环视,天高气爽,云淡

6、山清,枝头硕果,田园禾熟,往往沉醉忘返。 六、尊老敬老 九九重阳节,今日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是日习惯慰问老人。老人们喜爱到门外遛达遛达,熬炼熬炼。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四周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七、赏菊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金秋季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饮菊花酒。今日,不少人仍喜爱在这天饮菊花酒。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辞秋天。 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后,习惯举办菊花展览。万人空巷,齐睹胜景。山西民间却习惯采一朵野菊花。插在头顶或戴在胸前。 八、宴师 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款待先

7、生。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连续留聘,或另请高超。今日学校老师多为公职人员,不少农村仍旧习惯在这一天宴请老师。 九、妇女休息 农历九月九日,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十、吃糕吃面 农历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上升。晋东南地区及五台县等地,则习惯吃寿面。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重阳节的传奇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奇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於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丶乡亲父老登上了四周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开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终杀死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始终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