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5篇

上传人:红*** 文档编号:196511367 上传时间:2021-09-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5篇(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5篇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特别是西方古典建筑的特点,有所了解.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对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有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配套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 提问:欣赏完了中国古代建筑,成就比较大的有哪些? 学生回答:古埃及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东罗马帝国建筑.中世纪教堂建筑及古代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等. 师生一起作一张表格:展示图片,小结的形式. 国家地区 建筑特点 建筑类型 建筑风格 代表建筑 中国 木结构;庭院式组群布局;创

2、造丰富的艺术形象 宫殿.园林 东方建筑 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江苏无锡.苏州园林等 古埃及 石柱结构 陵墓.神庙 埃及建筑 卡纳克神庙 古希腊 石制的梁柱结构,形成多利安.爱奥尼亚.科林斯柱式等. 神庙 希腊建筑 雅典卫城 古罗马 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泥土结构;券拱结构. 神庙 罗马建筑 万神庙 东罗马帝国(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创造了把穹顶支撑在四个独立支柱上的结构;内部空间宏伟而有变化. 教堂 拜占庭建筑 圣索菲亚教堂 法国 高耸峻拔.轻盈灵巧;内部大面积彩色玻璃窗画;柱式与拱券结合. 教堂 哥特式建筑 夏特尔教堂 印度尼西亚 塔 佛教建筑 婆罗浮屠 印度 陵墓 伊斯兰建筑 泰姬陵 注

3、解: 一.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古希腊的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因此,谈西方建筑及其风格,就不能不首先谈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 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 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首先是柱式.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4、.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这些柱式,不仅外在形体直观地显示出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其比例规范也无不显出和谐与完美的风格.从外在形体看,三种柱式各有特点,陶立克的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爱奥尼克,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科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克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从比例与规范来看,陶立克一般是柱高为底径的4-6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

5、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1.2-1.5倍,十分协 调.规整而完美.爱奥尼克,柱高一般为的1/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十分有序而和美.科林斯,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相似.这些比例与规范,与这些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而以这三种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单体神庙建筑或其它建筑,往往就成为了古希腊艺术乃至人类建筑艺术的典范,如以

6、陶立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帕提农神庙.阿菲亚神庙;以爱奥尼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伊端克先神庙和帕加蒙的宙斯神坛;以科林斯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典型作品列雪格拉德纪念亭等.正因为这三种柱式如此美妙绝伦而意义重大,所以,有人十分肯定地指出:古代希腊建筑的美学原则和艺术特征可以归结为三种古典柱式,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仅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看,这种论断也是十分精确中肯的. 在古希腊的建筑中,不仅柱式以及以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单体神庙建筑生动.鲜明地表现了古希腊建筑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以神庙为主体的建筑群体,也常常以更为宏伟的构图,表现了古希腊建筑和谐.完美而又崇高的风格特点.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群体

7、,恐怕非雅典卫城莫属了.卫城是古希腊人进行祭神活动的地方,位于雅典城西南的一个高岗上,由一系列神庙构成.卫城入口是一座巨大的山门,山门向外突出两翼,犹如伸开双臂迎接四面八方前来朝拜神的人们.左翼城堡之上座落着胜利神庙,在构图上均衡了山门两侧不对称的构图,山门因地制宜,内外划分为两段,外段为多立克式,内段为爱奥尼克式,其体量和造型处理都恰到好处,既雄伟壮观又避免了体量过大而影响卫城内主体建筑的效果.在卫城内部,沿着祭神流线,布置了守护神雅典娜像.主体建筑帕提农神庙和以女像柱廊闻名的伊瑞克先神庙.卫城的整体布局考虑了祭典序列和人们对建筑空间及型体的艺术感受特点,建筑因山就势,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无

8、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为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本身则考虑到了单体相互之间在柱式.大小.体量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加上巧妙地利用了不规则不对称的地形,使得每一景物都各有其一定角度的透视效果,当人身处其中,从四度空间的角度(即运动的角度)来审视整个建筑群时,一种和谐.完美的观感就会油然而生,此时,崇高,就不仅仅是这座建筑群本身固有的艺术意境了,而是成为了接受者.审美主体的一种鲜明.强烈的艺术感受.这座建筑群永恒的魅力,也就通过一代又一代审美者的艺术感受流传下来,成为了一种审美的范本,一种于和谐中见完美,于完美中显崇高,于崇高中见永恒的高不可及的范本.这正是古希腊艺术最杰出的品格和最伟大

9、的价值之所在. 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不仅是从时间先后来说的,而且是从建筑艺术的根本风格来说的.这种根本风格的内容就是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不过,这种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在古罗马建筑中又有了新的含义,正是这种新的含义,推动了古罗马建筑艺术在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基础上的大踏步地前进.如果说,古希腊人崇拜人是通过崇拜神来体现的话,那么,古罗马人对人的崇拜,则更倾向于对世俗的.现实的人的崇拜的直接表现,所表现的人的意识,也已从群体转向个体,偏重于对个人的颂扬和物质生活上的享受.正是在这样一种意识的左右下,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

10、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式特点. 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曾经指出,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在这些特点中,显然仍有着古希腊建筑的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内容,但是合宜以及经济的杠杆,又显然将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神意,转变为了世俗的人意.这一点,可以直接地从建筑类型.建筑外观的设计方面看出 古希腊最杰出的建筑艺术都与神有关,而神庙的辉煌更集中反映了这一特点.古 罗马的

11、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服务的建筑,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等等.这些建筑几乎全是直接为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在艺术风格方面,它们也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崇高,但已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了,而是现实人生的一种合宜,是经济繁荣,和平安定,和追求现实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还直接与某种悲剧情绪相联系,如的古罗马斗兽场,它那完美.和谐.崇高的造型,因与其功能性的悲剧意味相联系着,是沐浴着奴隶血泪的一种崇高,所以,使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像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

12、.这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区别.至于另一些世俗的建筑,如卡拉卡拉浴场,它那和谐.完美而又雄伟的风格,也主要来自于世俗的情感,而不是来自理想主义的神圣意识. 在具体建筑的造型风格方面,古罗马的建筑也是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革新.发展了它.如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则围绕着壁柱.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

13、构体.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古罗马人更是极大地革新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式,将古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这种拱券结构因经济.实用,且审美效果也很好,故不仅应用于神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如道路.桥梁.输水道.港口.剧场.住宅.仓库和下水道等.从而使许多雄伟建筑在表现和谐.完美.崇高的同时,具有了一种明显的圆味.但同时,古罗马的建筑又在造型方面有意识地借鉴和继承了古希腊建筑造型的一般特点,特别是柱廊的

14、使用,常常鲜明地表现出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建筑的承继关系.例如古罗马的潘泰翁神庙(又称万神庙),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带穹顶的巨大的混凝土圆桶,这种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而在它的大门入口处,又靠着一个典型的古希腊的柱廊,柱廊由八根科林斯柱式组成,它的上面则是一处三角形的山尖.整个建筑活脱脱地显示着古罗马建筑继承与创新的形象. 三.拜占庭建筑的风格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2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 从历

15、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对后来的俄罗斯的教堂建筑.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