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结合铺设语文美育之桥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6482814 上传时间:2021-09-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听结合铺设语文美育之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视听结合铺设语文美育之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视听结合铺设语文美育之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视听结合铺设语文美育之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视听结合铺设语文美育之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视听结合铺设语文美育之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听结合铺设语文美育之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视听结合,铺设语文美育之桥视听结合,铺设语文美育之桥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都是一些十分优美的散文、诗歌、小说,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充分体现着美。但多年来“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语文教学缺少生动形象的直观性,不利于学生产生直观的美的感受和享受。而现代教学

2、中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视听融入语文教学,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现代影像技术集声、文、图、形于一体,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等特点,将之引入教学领域可以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对于书本的文字描写具有更直观的美的感受,并生发出奇特的想象,获得审美体验。 一、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审美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无声的肢体语言、有声的口头语言和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就能形成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意相统一的信息集合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激发“美”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美好的画面

3、中感受形象美,在听觉的享受中感受音韵美,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感受意境美。 1.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教材中的插图是现成的辅助语文教学的资源,但是在教学中却被很多教师忽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学生正处于感性年龄向理性年龄过渡的过程中,他们的很多经验来自有形、有声的感性事物和感性过程,学生对那些形象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当学生翻开每一册教材时,首先想看的也正是这些色彩优美、生动活泼的插图。这些插图就像一个大观园,吸引着一双双好奇、探索的眼睛。利用插图,不仅可以使学生整体感受作品的外观形象,对作品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把握,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唤起他们对语文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清平

4、乐·村居一词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图画上画了些什么?图画上的人物在干什么?这幅画的内容如何用一首词简洁地表达出来?学生的思维跳动起来了,兴趣激发出来了,大家兴致盎然,思维活跃,都想一读此词而后快。这样,学生有了兴趣,语文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语文插图中凝聚着自然美、人格美、心灵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插图来感受作者卓越的思想、济世的抱负、旷达的胸怀。如李贺的南园中的插图,一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拿着弯刀,梦想上战场杀敌,报效祖国,这种爱国情怀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再如过故人庄的插图,友人相聚,把酒言欢,那种恬静淡然的心态和珍惜友情的态度都是学生可

5、以内化的。 插图不仅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以视觉形象补充了文字描绘的不足,可以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它对我们的诗词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资源。 2.视听结合,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是讲求探究与实践的,不但强调整体感知,而且强调用心灵、情感去体验,用各种思维方式去发掘作品的文化内涵、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要激活学生思维,提供直观形象,如临现场的“激情临境”感受是有效的手段。 课文中所展示出的往往是使人身临其境的风景,或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柔美的康桥、雄浑的赤壁、装在套子里的别

6、里科夫、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等。但是大自然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有些却在千里万里之遥,又不可能让学生随时身临其境;小说人物描写得有血有肉,但以学生的精力却难以每一部都读完。这时,电教多媒体可以助教师一臂之力。通过优美的风景录像再现课文景物,让学生感到美景即在眼前,并进入其景可观、其物可赏、其声可闻的境地,受到美的熏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三峡一文,在介绍三峡美丽、壮观的风光时让学生看录像,使他们真正地领略山之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水之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再如讲解春时,就用PPT选取不同景物的图片来再现课文中

7、的画面,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体会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在多媒体环境下写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发展,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给学生提供直观逼真的感知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写作。例如:学生习作“爱湖北、爱家乡”,湖北有很多著名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襄阳更是有人杰地灵的古隆中、书法飘逸的米襄阳,可真要写作却又不知道如何下笔,因为学生对生活没有进行过认真仔细

8、的观察,对人文历史 缺乏了解。于是,我找来相关宣传资料,如“灵秀湖北”的视频,制成了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和文字解说,在音乐和图画的感染下,学生对“家乡”,对家乡的“特色”有了较深的了解,由此“下笔如有神”。 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直接用感官去感知,能加深情感的体验。 二、视听结合,开启学生审美想象 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规定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

9、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再现生活的美,唤起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回忆,丰富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现美、创造美。 1.化文为图,放飞想象 诗词插图将不同的事物凝聚在了一幅图中,具有很大的空间感,因此,观察插图本身就需要想象力。另外,教材中的插图一般都是黑白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颜色填充。如如梦令插图中荷花的颜色、女性衣服的颜色、鸥鹭的颜色;清平乐·村居中茅檐的颜色、草的颜色、莲蓬的颜色、小孩衣服的颜色等。对插图进行着色,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除利用教材中已有的插图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画图工具

10、等现代信息技术,自己设计插图,或让学生自画插图。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学生可以根据对诗的理解来作画,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这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能力、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为学生架设了从直观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 在讲解课文时,视听结合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拓展想象力。 2.视听结合,拓展想象 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因为诗词作品时代遥远,古人的思想以及情感表达方式与现代人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学

11、生普遍觉得诗词难以理解,对诗词缺乏兴趣。而运用音响渲染情境,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配以色彩鲜明生动的画面,同时辅以精彩的朗读,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诗词中的境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陶醉在诗人所描绘的诗境之中,就能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达到审美的目的。如讲授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配以委婉的古曲阳关三叠,让学生仿佛穿越到千年之前的阳关,在一种凄凉的情调中切身感受诗人在送友人离去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 还可以反向培养学生联想的能力,如给学生展示一幅一轮明月悬挂树梢,一个人在树下酌酒的图片,就会联想到苏轼水调歌头的&ldq

12、uo;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月下独酌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曹操短歌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等。这些感性材料的信息传递,可以让学生直观文学名作展现的时代风云,让有声与无声、具体与抽象、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的事物在转瞬间随意切换。 在写作中,可以创设视听情境,激发学生审美情趣,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如写作文春天时,播放班德瑞的春,学生在优美的大自然音乐中,听流水潺潺,听鸟语风清,释放心中的感情,在想象的世界驰骋,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还可以采用看小品录像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表情并进行描述。如笔者曾在训练学生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时,选择了小品胡椒面里面陈佩斯出场的一段镜头,让学生观察小品中陈佩斯所饰演的人物形象,并用一段文字将这个人物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 通过视听结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学生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而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