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与提升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总结范文

上传人:letao****18521 文档编号:196482342 上传时间:2021-09-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与提升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总结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与提升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总结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与提升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总结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与提升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总结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与提升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总结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与提升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总结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与提升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总结范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典诵读与提升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总结范文 经典诵读与提升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总结 经典诵读与提升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总结 水坪镇中心小学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我校地处郊区、社区资源缺乏,家长读书意识淡薄,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成为我校直接面对的一个课题,经过调查论证,我们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并立项了省级子课题经典诵读对提升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三年来,我们坚持以

2、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科研工作富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变革的需要,儿童成长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2)扩充学生的阅读时间。(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5)寻求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实效的策略、途径。 希望用课外阅读让学生夯实文化底蕴,铸造完美人格,

3、提升生命境界,打好人生底色。同时也希望借此课题的研究,打造研究型教师,促进我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进行“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有的放矢,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以及家长的支持态度,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为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整理、分析,归纳,研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发现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并对家长提出中肯的意见,希望家校形成合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齐心协力培养孩子课外阅读能力。 三、围绕课题计划

4、扎实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 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编演课本剧,专题辩论,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等多种形式,拓展课内学习空间。结合每年的读书节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地课外阅读、背诵优秀诗文活动。组织参观、访问、办手抄报、剪贴本、开故事会、经典诵读、图书义卖、作家进校园等实践活动,开创课外学习空间。 1、注重熏陶,环境营造、亲近经典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与古代圣人先贤直接对话,直面中华智慧的最高境界,“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诵读经典的氛围,我校以国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忠、孝、仁、义)等内容在学校围墙,各楼层、各班教室作了精心地布,营造了

5、浓厚的国学经典文化氛围读,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被经典文化熏陶,自然而然地产生诵读经典的愿望。 2、注重积累,走进经典,促进学生广泛参与活动 我校在每学年开始都将经典诵读列入该学年的教学计划,既考虑学生又考虑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我们结合课本教学内容确立好诵读书目、诵读时间、诵读要求:根据语文新课标标准的要求及各册语文教材单元教学主题,组织教师收集了各个学段学生必背的古诗和各个主题单元相关的词语、格言、故事,还收集了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美文,印刷好装订成册发至每个学生。比如:一年级上册的诵读内容里有必背的古诗6首,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爱国”,在诵读内容中就设了“爱国成语屋”、“爱国志士

6、榜”、“爱国故事选”、“爱国格言集”等栏目。经过精选的内容,既让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夯实了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师做到每周星期三的辅导课时间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诗词;课前两分钟、排队做课间操时间、排队放学时间组织学生诵读经典。学生每天在家至少要用30分钟时间诵读经典。 3、注重课堂,引学生入古诗诵读情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读经典,要发挥课堂上教师的模范引领作用。在诵读课指导中,教师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展示出自身良好的诵读节奏、诵读韵律、诵读技巧、诵读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诵读初期,教师力求从朗读的语音、语速、语调、节奏、韵律等方面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细致指导。此外,还要求教师与

7、学生共读同一经典,给学生讲一讲自己诵读的感触。在积累方面,做学生的榜样,要求教师要在工作之余挤时间读书,扩大阅读面和阅读深度,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自己必须要有一定的积累才行,推荐给学生读的书,自己要首先读过。这样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兴趣爱好,推荐好的作品给学生,以此来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4、注重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创造 学生仅仅能生情并茂地诵读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阅读不能只重吸收,不重表达;只管认知,不管应用;只重理解,不注重创造。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首先能接纳、领悟和获取人类的情感内涵和创造智慧,然后运用各种思维形式,把文章读透读活,在求知和练能的基础上,不断创造,产生新思想。因此

8、,在经典诵读活动指导中,学校组织了以古诗配画、书法、剪纸为主要内容经典诵读作品展,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促使他们进行积极的阅读创造。四、课题研究所得及要注意的问题 1、研究活动令校本课题更为充实 课外阅读的开展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校本课指导学生经典诵读与阅读儿童文学,并让他们当堂谈感受,谈后在课外阅读本上写下听后的心得体会,于下一周的阅读课上交流自己的听后感。课上还展评优秀课外阅读记录、举行课外阅读知识大赛、故事大王比赛、读课外书方法秘诀交流会。评选班级书香少年让学生在对话及成果的展示中交流读书方法,激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的兴趣。隔周一节的阅读课时间虽短暂,却往往令学生期盼并愉悦。 2、研

9、究活动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子课题研究以来,全校学生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一系列,如:传递感动读书交流;办读书板报、图书角;办阅读小报;师生共读一本好书,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巩固了阅读的成果。用经典故事,中外名著,紧扣学生的心,感染了学生心灵,并逐渐是学生养成坚持每天阅读的习惯。学生的美文摘抄、记笔记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维,增强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都十分有利。3、阅读活动希望形成家校的合力 家长虽然思想上十分支持孩子阅读,但是在具体行动上不是很关注,比较依赖学校的老师,而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都需要校外在家的阅读得以保证。家长如果没

10、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督促检查的方法,往往会造成有些学生在阅读时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达不到一定的阅读质量。 4、缩小学生阅读的两极分化 阅读活动的深入、学生出现两极分化,有些学生太迷恋书,每天看书时间过久,对身体、眼睛都不利;还有部分学生敷衍了事,不能统一购买、借阅图书。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如何有效、快乐地处理好学习、身体与课外阅读呢?对于不爱读书或不会读书的学生怎么去激发兴趣? 5、及时总结反思课题研究活动经验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时能够有的放矢,我还有待及时总结阅读指导活动经验,然后再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总之,语文教学重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课外阅读是个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

11、趣、养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提升课外阅读能力是个永恒的课题,它和任何事物一样,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更会不断向更高更好发展。我们会用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多的努力,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让书香伴他们健康成长! 扩展阅读:农村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工作报告 南京市西善桥小学课题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小学语文新

12、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其中小学阶段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享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校地处郊区、社区资源缺乏,家长读书意识淡薄,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素养?经过调查论证,201*年我校向凤凰母语教科所申请并立项了省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得到凤凰母语教科所的领导,区教研员地悉心关怀指导,在此我代表我们课题组向支持

13、关心我们课题开展的各位专家、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 三年来,我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科研工作富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三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如下: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变革的需要,儿童成长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因此,本课题研究的

14、主要目的是:(1)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2)扩充学生的阅读时间。(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5)寻求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实效的策略、途径。希望用课外阅读让学生夯实文化底蕴,铸造完美人格,提升生命境界,打好人生底色。同时也希望借此课题的研究,打造研究型教师,促进我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1.调查研究法 进行“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行动研究法 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组织小组合作

15、学习,编演课本剧,专题辩论,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等多种形式,拓展课内学习空间。结合每年的读书节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地课外阅读、背诵优秀诗文活动。组织参观、访问、办手抄报、剪贴本、开故事会、经典诵读、图书义卖、作家进校园等实践活动,开创课外学习空间。 3.经验总结法 以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为依据,根据研究过程中原始的事实材料,总结研究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指导策略、评价机制,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课外阅读活动。三、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抓基础1、调查摸底 在课题实施前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学生阅读意识的调查、阅读的材料的调查、阅读的目的的调查、阅读方法的调查。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分析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慵懒行为、敷衍行为、偏食行为、功利行为、盲从行为、浮躁行为等几个方面。表现在阅读过程中无法可依,缺乏指导,课外阅读兴趣就会逐渐降低。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一直在课堂教材、精读的框架上下功夫,实际上,很多大家和名家的成才经历都证明,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语文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是进行这项课题研究的根本依据。2、落实分工 课题组成员各自职责如下:序号姓名职务职责分工 1马宏语文教研员具体指导实施、组织学习培训2张国香校长全面主持课题工作 3胡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