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山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中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96481546 上传时间:2021-09-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平山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中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和平山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中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和平山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中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和平山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中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和平山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中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平山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中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平山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中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页共13页施工图设计说明一、 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1.1项目背景及概况本项目属于詹家溪和平山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中管网工程子项。目前,本项目已完成詹家溪“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下称“可研”),并于2021年4月取得可研批复。可研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水质提升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本次设计内容属于詹家溪和平山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中管网工程子项。主要实施范围为市政道路排水管网,不含源头小区。本次设计主要针对市政排水管网错接点、局部具备改造条件的合流制区域进行雨污分流改造,确保改造部分的市政排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针对合流制区域,采取末端截流或调蓄处理方式进行溢流污染控制。1.3

2、设计范围本项目属于詹家溪和平山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中管网改造工程子项。包括流域内市政排水管网改造。本次新建管网长度5.57km。其中,污水管长度共计5.05km,雨水管长度共计0.52km。二、设计依据2.1相关规范、标准(1)排水设计规范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06)(2018年版);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

3、02);7)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8)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1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11)给排水工程结构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2)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16);13)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2)道路设计规范1)工程建设标

4、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2)城市道路维护工程设计规范(DB50/T305-2008);3)城市道路维护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50/T283-2008);4)城市道路路面维护评价标准(DBJ50/T-204-2014);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6)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9)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3)行政规定、企业标准1)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中

5、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3)关于发布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2标准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球墨铸铁单层井盖及踏步施工(14S501-1);双层井盖(14S501-2)。2.3工程设计资料1)业主提供的排水管网勘测资料(2020年10月);2)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资料(2020年10月);3)业主提供的现状综合管网勘测资料(2020年10月);4)业主提供排水管网整治工程的设计范围和要求;

6、5)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三、工程设计3.1排水管线改造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环境的保护政策,符合国家及地方法规、规范及标准;(2)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指导,在现状管线勘测及道路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对现状排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考虑改造的经济性、可实时性等因素,为规划区内人口和经济增长提供安全的水环境。(3)所有管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实施。(4)雨污分流改造充分结合现状周边环境。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5)应符合各管线设置的规范及埋深要求,保证管线之间、管线与周边构建筑物平面及竖向不发生冲突。(6)结合城市道路设计,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

7、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有土地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济性较高的管线路由。(7)尽量避免管线布置在道路交叉口。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1)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2)支管线避让主管线;小管让大管。3)柔性结构管线让刚性结构管线。4)污水管与生活给水管相交时,污水管敷设在生活给水管下面。(8)应充分考虑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尤其注意满足选材优化原则。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9)紧紧围绕杜绝旱季污水直排、控

8、制溢流污染、缓解干管输送压力三方面进行改造设计。3.2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包括詹家溪流域的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其中源头小区不含在本次设计范围内。3.3现状问题及设计思路3.3.1现状问题目前詹家溪流域排水管网存在问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1)枫香园污水站上游存在污水直排;(2)枫香园污水站上游污水收集系统为合流系统,末端截留量大,高峰期溢流;(3)市政管网雨污水错接混接现象普遍;3.3.2设计思路对现状存在混错接点、以分流制为主的区域,主要消除错节点,进行混接点改造。针对合流制区域,有条件区域进行分流改造,确保改造后基本实现雨污分流;针对无条件改造取得区域,尽量靠近源头设置截流井或采用末端处理

9、设施,遵循尽量减少下游末端处理设施规模的原则,进行管网改造。尤其对对河道水质影响大、难以进行管网改造点位,优先采用具备水质水量控制的智能截流井控制。3.4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1)设计年限结合片区规划以及项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本工程的建设周期、服务区域发展等因素,工程设计参数年限按2035年考虑。(2)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市政雨水就近排入河道,市政污水就近排入周边现状污水井。3.5基本设计参数(1)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Vmax=10m/s。非金属管道:雨水管道Vmax=8.0m/s,污水管道Vmax=6.0m/s。(2)最小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0.6

10、m/s。(3)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表3-1污水管最大设计充满度表管径(mm)最大设计充满度2003000.553504500.655009000.7010000.753.6污水量计算Qmax=QaveKz1.1(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最高日综合污水量/日变化系数。Qave=q流域计算人口数(人)/(243600)(L/s)。1.1:地下水入渗系数。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排污系数污水收集率/日变化系数(L/Cap.d)。表3-2总变化系数Kz取值表污水平均日流量(L/

11、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Kz2.32.01.81.71.61.51.41.32)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Q=VA(L/s)水力计算按曼宁公式:(m/s)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n粗糙系数。根据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污水管最小管径为DN400,根据上述水力计算可知DN400污水管满足该片区收水要求,此外本次设计管段最大坡度为233,此时设计流量下的流速为1.88m/s,符合规范要求。3.7雨水量计算(L/s)式中:q 设计暴雨强度 (L/s)/hm2; t 降雨历时(min); P 设计重现期(

12、a)本次设计道路暴雨重现期P=3年,针对改造区域,重现期按照P=2-3年,具体视重要级别等确定。3.8重点分区管网改造方案石井坡片区管网改造方案针对现状混接雨污水的合流箱涵通过在中途增设污水管,将现状接入合流箱涵的污水管,直接接入下游詹家溪沿河干管,从而达到控制溢流污染,减轻截污干管负荷的目的。本排水分区中设计污水管服务范围较小,收水范围小于30ha,管道依据最小管径要求、地面坡度进行设计,不进行水力计算,对不计算管段,应及时做好管道疏通清理工作。本次重点复核改造雨水管过流能力,具体详见下表。表3-4 雨水管网水力计算表管段服务面积(ha)暴雨强度(L/s*ha)径流系数雨水设计流量(L/s)

13、直径或宽高 (mm)设计坡度 ()流速 (m/s)充满度(h/D)Q7-Q80.423240.79540030.940.75SB-Y-1SB-Y-20.513240.711640051.210.71SB-Y-9SB-Y-100.903240.720450031.100.90四、管材、基础、接口及附属构筑物4.1管材本工程设计排水管管材主要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埋深小于或等于5m,环刚度SN8kN/m2。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市级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顶管管材采用顶管专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雨水口连接管采用混凝土满包的混凝土管,采用

14、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规格应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1836-2009)。针对坡度较大的管段,如斜管跌落段,采用球墨铸铁管(污水专用)。4.2管道基础本工程设计排水管采用筛分机制砂垫层基础。管道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20kPa。管道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回填,并达到密实度要求。当开挖沟槽基础为岩石时,槽底应超挖0.2m,采用砂卵石或级配碎石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再施工管道基础。4.3管道接口连接方式本项目HDPE双壁波纹管接口采用橡胶密封圈连接。雨水连接混凝土管采用橡胶密封圈柔性接口。顶管管段接口管采用钢承口管。球墨铸铁管采用橡胶密封圈柔性接口。4.4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雨污水标准段按约30m)设置检查井。(2)雨、污水检查井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检查井,详见检查井大样图。爬梯均采用球墨铸铁成品爬梯,除特殊需求外,检查井爬梯采用250mm150mm,材质球墨铸铁。必须采用预制预埋施工方式。(3)井盖、座荷载等级与道路设计荷载等级一致,检查井盖必须采用“六防”(防盗、防滑、防噪音、防弹跳、防位移、防坠落)球墨铸铁井盖,车行道选用D400类型,人行道选用B125类型,并符合检查井盖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