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经济工作构思

上传人:欣*** 文档编号:196445982 上传时间:2021-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经济工作构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乡村经济工作构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乡村经济工作构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乡村经济工作构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乡村经济工作构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经济工作构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经济工作构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经济工作构思 _年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及全年预计 _年,全市农业战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协调联动,真抓实干,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全市经济筑底企稳发挥了可贵的支撑作用。总体上看,全市全年粮食总产实现“九连增”,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蔬菜、果品等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据初步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可望实现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均可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1、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162.9万亩,单产481.6公斤

2、、总产560.1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31.5公斤和31.8万吨,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九连增”。全市小麦玉米两熟平均亩产1001.2公斤,单产均在全省排位第一,全市建成“吨粮田”900万亩,其中“超吨粮田”380万亩,全面实现“吨粮市”建设目标任务。2、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发展较快,主要畜禽品种实现稳定增长,预计全市肉、蛋、奶、水产品产量达到68万吨、105万吨、25万吨、5.4万吨,牧渔业总产值可达220亿元。全市新增备案规模养殖场618家,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场17个和81个,新增销售额超亿元龙头企业6家,累计达到14家,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12家、81家,武

3、安瑞阳种禽有限公司继吴氏润康之后在天交所成功上市。蔬菜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蔬菜预计种植面积228.5万亩,产量865万吨,可实现产值92.5亿元。蔬菜产业示范村达到40多个,蔬菜标准园到达76个,蔬菜品牌达40余个,认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50个以上。果品业快速发展,果品面积新增1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70万吨。棉花、油料持续稳定生产,全市棉花播种面积160.6万亩,预计总产14.5万吨;全市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9.3万亩,总产13.6万吨。3、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10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

4、级46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预计全年完成投资95亿元,超计划18.8%;全年签约项目210个,项目协议资金总额365.4亿元。争取省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资金3620万元,资金数额位居全省前列。_年,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额可达690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2%左右。 (二)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 1、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引黄工程、南水北调及配套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其中引黄工程中引黄配套滏阳河应急供水工程完工,北张庄扬水站工程投入使用,引黄穿卫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治理民有渠大名五干渠险工段,使控制灌溉面积由95万亩扩大到110万亩,全年引调黄河水源1.12亿方;南水北调

5、及配套工程已先期开展节点工程建设,完成穿越铁路、公路、河渠的设计方案70处,其中已建成3处、在建6处;支漳河整治工程完成中华大街桥至王安堡闸9公里已治理段的配套工程,初步形成景观效果。4个大型灌区和15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规模化高效节水示范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2万亩,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进展较快,解决了55.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了以“一带”(城郊西部生态屏障绿化带)、“一城”(城市绿化)“三网”(道路绿网、生态水网、农田林网、“千村”(千村绿化)和“三基地”(西部山区生态林基地、名特新优林果基地、东部沙区速

6、生丰产林基地)为重点的“11313”工程,实现了扩绿量、提绿质、增绿效的新突破。绿化总量和质量高于往年,全年完成造林绿化38.9万亩,净增森林覆盖率1.86%,生态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资源安全得到有效保护,全市没有发生森林火灾和重大毁林案件,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3,低于全省下达的4.2限定目标。 (三)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市黑龙港流域十年扶贫规划出台,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县两级一般预算收入的1%投入专项扶贫政策开始启动;“双百+双百”定点帮扶工程成为在全省首创、成功实践的“模式”,全年各项扶贫资金投入达6.09亿元,确保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实施了一大批中小型以工代赈项目,争取中央资

7、金2512万元,发放劳务报酬522万元,建设渠道工程45.1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8万亩;修建乡村道路85.5公里,解决了19.3万人行路难问题;完成小流域治理3平方公里。有力地支持了基层建设年活动50个帮扶村的街道硬化工程,进一步改善了贫困县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项目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四)农民收入增长较快 农民现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现金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各项现金收入均实现全面增长。农村改革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促使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收入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765元;预计全年农民人均

8、纯收入增长幅度将超过年初制定的10%的增长目标。 _年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展望_年,我市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有利条件看,主要表现为:一是市场需求更加趋旺。预计_年国内经济企稳增长将更加巩固,农产品市场需求会继续稳定增加,在国际市场粮价看涨、国家再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明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将继续保持上涨态势,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是政策扶持更加给力。乘党的“十八大”东风,国家将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将陆续出台,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三是发

9、展基础更加坚实。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一大批重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和现代化水平,成为农村经济较快发展的坚实基础。从不利因素看,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生产风险加大。自然灾害呈多发重发趋势,给农业生产增加了新的难度。二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能否保持快速增长存在不确定性;产业转型升级对农民就业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结构性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农资成本和经营费用持续增高,不断蚕食农民收入的增长空间。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压力加大。全社会对绿色环保农产品的需求呈刚性增长,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较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不完善,保障

10、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亟待加强。综合分析,_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因素胜过不利影响,形势总体向好。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积极因素,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_年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 (一)强力推进特色农业建设 1、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按照稳定面积、优化品种、提高单产的思路,进一步加强高产创建和吨粮田建设,努力在全市打造200万亩“超吨粮田”,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引进、示范、推广国内外最先进的粮食增产技术,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强化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建成205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和17个乡级农技推广综合服务

11、站,尽早建成一批田间设施齐备、服务体系健全、仓储条件配套、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粮食生产基地。2、加快畜牧水产业发展步伐。围绕肉类产业保质增量、牛奶产业上档升级和禽蛋产业提质增效三大目标,重点搞好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工程,着力推进“一种三化”(良种普及、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科学化防控),进一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_年全市肉、蛋、奶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69万吨、107万吨、26万吨和5.6万吨。3、力促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加强省级千亩蔬菜标准园建设,完成45个千亩标准园建设任务。推进5个市级蔬菜产业示范县建设,建成25个标准化示范村,每村建成

12、一个300亩以上、以先进设施生产为主体的蔬菜生产标准园。加强近郊蔬菜基地建设,在永年、肥乡、成安、磁县及武安、涉县,建设1万亩近郊蔬菜基地。提高蔬菜产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市级蔬菜行业联合社作用,搞好产品推介、品牌注册、产品销售等服务。4、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以粮油、果蔬、肉类、蛋乳、生物质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五大优势主导产业,扶持建设一批区域特色明显、产业集中度高、经济效益突出的核心基地县。继续实施“百龙腾飞”工程,重点扶持100家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经营机制活、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完善省、市扶持办法,探索实行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在辐射带动农民增

13、收中的重要作用。力争_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增加1个百分点左右。5、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作用,鼓励农技人员深入村户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带动能力,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逐步推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强化服务意识,重点搞好种养殖业病虫、疫情危害预测预警与统防统治,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推广适生优质良种和节水灌溉、科学施肥、标准化生产等先进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

14、技术保障。 (二)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引黄灌区建设,疏通引黄总干渠、分干渠,恢复配套支渠工程,完善控制性调蓄工程,力争将引黄灌区挤进国家灌区规划。继续推进南水北调及配套工程,全面启动控制性节点工程和水厂及配水管网工程建设,确保实现_年配套工程与总干渠“双通水”目标。加快实施滏阳河通航工程,完成滏阳河贺庄橡胶坝至苏曹游园6.5公里段清淤疏浚,使滏阳河滏阳公园至苏曹游园段具备通航条件。2、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的原则,统筹协调引黄灌区、大中型灌区、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和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实施,完善管道输水和渠

15、道防渗为主的节水灌溉工程体系,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_年实现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3、加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继续坚持一手抓标准化生产,一手抓执法监管,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一是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手段,扩大大农产品检测覆盖面,完成农产品检测19000个以上,确保检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二是完善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投资1000万元建成市级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加快大名、魏县等9个县级综合质检站项目建设进度。三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添加、使用禁用物质等违法犯罪行为,实施从田园

16、(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四是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4、抓好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化推进措施,全面加快工程建设步伐,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部解决我市氟超标、污染水等632个村、77.0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5、抓好农村新民居建设。努力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农村新家园。在整体推进171个省级幸福乡村建设示范点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整建制推进幸福乡村示范点,做到率先达标、率先入住,示范带动全市幸福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强化规划引领、产业带动,有序推进人口集中居住、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和带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着力强化生态环境建设 大力抓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匹配荒山造林、自然保护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