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196243943 上传时间:2021-09-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说明:西昆体1. 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2. “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3. 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4. 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二作诗留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三大量用典其次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

2、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势、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3文章结构层次清晰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 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简单却艰辛;”中的“奇崛” ,似瘦劲刚健为特点,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域,但进入老年后, 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爽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主要体裁是绝句;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重炼意, 如登飞来峰 通过写登临山

3、塔眺望,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概;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 ,仍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特长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第三章苏 轼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谈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成功;一谈论文, 以政论、 史论为突出; 他的谈论文多雄辩滔滔气概纵横,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谈论与文采交融,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

4、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凭借谈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域,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会之间的融合;,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山作序之由,次就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表达、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便挥洒;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便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 ;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

5、自然真率之美;二善于用比如,多形象思维;如前赤壁赋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苏轼诗歌的内容:按题材内容,苏诗大体可分为:1社会政事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叹;2山水景物诗: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写流淌景色的江上看山;写奇幻烟云的登州海市;写景寄怀升华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或寓有深厚的身世之感,如题西林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 ;3和陶诗: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味,在艺术上把握了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特色,淡自然的描写,达到了“神似”陶诗的地步;能够将亲身经受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实、平4题画诗: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

6、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试叙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 “以文为诗”实际上靠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2丰富的比如,也称“博喻”,如百步洪 ;3敏捷细致的观看力与杰出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4以才学为诗,表达为好谈论、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识地以谈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摸索结合起来;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5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善于,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致,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6苏诗的基本风

7、格有二,一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爽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域;试叙苏轼词在宋词进展变革中的重要位置和奉献一简述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1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爽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动听之态,为激越、豪爽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来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仍采纳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定风波;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

8、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别走向统一对应;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畴;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对社会3苏轼用词展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感叹、生活乐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 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二简述苏轼的“以诗为词”1第一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进展;2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软性文学” ;到苏轼将词题小序进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谈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 ;苏词充分表达了文人的审美乐趣,是典型的士大

9、夫词;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转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 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进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三简述苏轼词的风格苏词的风格是豪爽,是多样化的;苏轼乃宋词中豪爽派的代表,但也有很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1豪爽,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婉约,如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妻的想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喟中;”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3清旷,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名词说明:江西诗派1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

10、为杜甫,2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3领导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4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定的依据,非地域之划分, 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 “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进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亲密的联系;5创作主见及特色有: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佑时期宋诗进展到高峰期的产物,坚的诗列为“山谷体” ,其主要艺术特点有:严羽在 沧浪诗话 将黄庭1喜爱用拗句,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

11、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转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稳和谐的成效,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2“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于详细的诗歌创作;所谓“夺胎换骨”,是“点铁成金”的详细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 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对前人用典法的一个进展,目的在于 “以故为新”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如,籍的历史典故;登快阁“朱弦”、“青眼“一联,活用伯牙、子期和阮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风格特点黄庭坚“山谷体”的总风格特点是“生新瘦硬”1以字句的奇崛造成一种生疏感,追求诗境的生新美

12、、诗语的峭拔美和诗韵的兀拗美;“生新”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瘦”洗净铅华;“硬”刚健挺立;工于炼字是山谷体的特点之一,以善用动词、形容词和语助虚词的炼字法著称;2也有浏亮芊绵的自然晓畅之作,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表现作者晚年历经磨难而不屈服的顽强性格,虽不乏劲峭气格,但运笔自然流畅,语句浅易;第五章北宋词与南渡词简述晏殊珠玉词的艺术特色晏殊的珠玉词往往是晚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吟咏春花秋月的闲愁;这类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1词中极少显现感情颜色剧烈的字眼,圆融安静,没有激情的烈响,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如浣溪沙2明净雅致的语言

1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 曲折精致的构思,表现了对多彩人生的爱恋之情和与之相伴的伤感;试叙北宋词的进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即柳咏词在宋词进展中的重要位置)北宋词至柳永显现了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进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奉献;1因柳永大量地创作慢词,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为长调慢曲作词, 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2柳永慢词多用新调,小令是为旧声(清乐)而写的,慢词是为新声(俗乐)而写的;100 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宋词中有二对题材的开拓1他写了很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

14、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 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常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2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唱女们的温顺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三以赋为词: 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如雨霖铃制造了情形递近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支配,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四 雅俗并存:1“俗”的方面: 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颜色而闻名,他能将好玩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如佳人“恐旁人笑我,谈何简单;”言情道爱,表现的很浅尽,如小镇西 “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柳词的“俗”仍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他写了很多描写城市生活的词和歌妓词;如望海潮等;2“雅”的方面:一是以赋为词,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支配,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二是羁旅行役词,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的广阔的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浑的力气,扩大了词境的容量;简述柳永词的俚俗颜色柳永词以接近市民文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