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课件 第十六章 分子流行病学

上传人:清晨86****784 文档编号:196212046 上传时间:2021-09-1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课件 第十六章 分子流行病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流行病课件 第十六章 分子流行病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流行病课件 第十六章 分子流行病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流行病课件 第十六章 分子流行病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流行病课件 第十六章 分子流行病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课件 第十六章 分子流行病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课件 第十六章 分子流行病学(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子流行病学,Molecular Epidemiology,第十六章,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发展与应用前景,目 录,第一节 概 述,产生与发展历程 分子流行病学定义 与传统流行病学关系,一、产生与发展历程 产生背景 疾病防治中新问题 传染性疾病 病原体变异与疾病预防控制 抗生素与耐药 新发现传染病,第一节 概 述,慢性非传染病 多病因、多阶段、多基因、长潜隐期 暴露发病(死亡)关系 人群易感性 遗传和环境不同导致易感性差异 传统流行病学无法有效测量 实验医学病因假设和防治措施的人群检验,第一节 概 述,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理论突破 DNA双螺旋结构、遗传中

2、心法则、RNA逆转录等 技术创新 凝胶电泳技术、分子杂交、基因克隆等,第一节 概 述,发展历程 概念演变 国外 1972年,提出“流感分子流行病学” 1977年,提出应用精细技术进行生物材料流行,第一节 概 述,病学研究,1986年,核心是运用实验室方法和分析流行病学,查明环境和宿主病因 1993年,提出流行病学中应用生物标志或生物学测量的功能定义 1996年,测量作为暴露和效应的生物标志即信息大分子如DNA、RNA和蛋白质,第一节 概 述,国内 1988年,从基因水平分析病原体特征,解决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等流行病学问题 1992年,从分子至基因水平上研究医学事件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和调控手段的学科

3、,第一节 概 述,血清流行病学(seroepidemiology) 应用血清学方法对血清中各种成分(包括抗原、抗体、生化物质等)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以阐明疾病及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在采取预防措施后应用血清学方法来考核其效果。 基于血清中生物标志,可列入分子流行病学的范畴。,第一节 概 述,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 (human genome epidemiology, HuGE) 将流行病学与基因组学相结合,研究人群中基因组信息与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关系。 基于核酸生物标志的分子流行病学。,第一节 概 述,分子流行病学现状 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研究手段越来越多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第一节

4、概 述,二、分子流行病学定义 研究人群中疾病/健康状态相关生物标志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医学相关生物群体特征及其与人类疾病/健康的关系,制定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第一节 概 述,定义注释 解决疾病或健康状态生物标志分布等 流行病学分支学科 研究对象 人群、医学相关生物群体等,第一节 概 述,研究内容 疾病和健康状态相关生物标志的分布规律,生物标志与疾病和健康关系,以及其影响生物标志分布的因素 医学相关生物的群体特征、与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关系 制定和评价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 特征 生物标志和群体分布,第一节 概 述,三、与传统流行病学关系,健 康 者,“海平面”,图16-1

5、 疾病的“冰山现象”,亚临床者,患者,第一节 概 述,健 康 疾 病,主观感觉,客观指标,健康指标,疾病指标,模式I 暴露因素 健康态 潜在疾病态临界疾病态亚临床态临床态 机体易感性因素,模式II,图16-2 健康疾病连续带示意图,第一节 概 述,亚健康态,潜在疾病态,健康态,临床态,亚临床态,临界疾病态,A 暴露 疾病 易感性,分子流行病学,B 暴露内暴露早期生物学效应结构和功能变异临床疾病 易感性 暴露内暴露早期生物学效应续发生物学效应健康状态 易感性 图16-3 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的关系,传统流行病学,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研究内容,生物标志 暴露测量 效应测量 易感性测量 疾

6、病防治效果评价,一、生物标志 种类 暴露生物标志(exposure biomarker) 定义与疾病/健康状态有关的暴露因素的生物标志 外暴露标志(external exposure marker , EEM ) 内暴露标志(internal exposure marker , IEM) 生物作用标志(biologically active marker, BAM),第二节 研究内容,效应生物标志(effect biomarker) 定义指宿主暴露后产生功能或结构性改变的生物标志 早期生物效应标志(early biological effect marker, EBEM) 结构和功能改变标志

7、(altered structure and function marker, ASFM) 病理标志(pathological marker, PM) 临床疾病标志(clinical disease marker, CDM) 健康状态标志(health condition marker, HCM),第二节 研究内容,易感性生物标志(susceptibility biomarker) 定义指在暴露因素作用下,宿主对疾病发生、发展易感程度的生物标志 易感性 与宿主的遗传特征、生长发育、营养等有关。 宿主在不同疾病阶段,可以具有不同的易感性标志。,第二节 研究内容,生物标志选定 生物标志的筛选 研究

8、目的 候选生物标志特征的意义 检测方法的有效性,第二节 研究内容,生物标志特性 分子特性 时相特性 个体内变异 个体间变异 群体间变异 储存变异,第二节 研究内容,检测方法 实用性 可信性 有效性 灵敏度、特异度,第二节 研究内容,常用的生物标志 传染病生物标志,表16-1 传染病研究常用的生物标志,第二节 研究内容,慢性非传染病的生物标志,表16-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用的生物标志,第二节 研究内容,二、暴露测量 外暴露研究,第二节 研究内容,检测鉴定生物性病原因子 流感嗜血杆菌 研究病原生物进化变异规律 o157大肠杆菌 确定传播途径 S.munchen菌感染 测量非生物性因素暴露 吸烟烟

9、雾,内暴露研究 传染性疾病 人体感染状况 追踪传染源 慢性非传染病 内暴露水平 生物作用水平,第二节 研究内容,三、效应测量,第二节 研究内容,传染病 慢性非传染病 健康状态,免疫效应 病理性效应,基因表达和代谢异常 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第二节 研究内容,四、易感性测量,遗传性疾病 Huntington病应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很快确定了HD基因紧密连锁遗传位点D4S10及其DNA标志 慢性非传染病 载脂蛋白E(apoE)不同基因型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中易感性不同 传染病 不同基因特征的人群对HIV的易感性差异很大,传染病 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预防接种相关疾病研究 慢性非传染病,第二节 研究

10、内容,五、疾病防治效果评价,潜隐期长 多影响因素,第三节 研究方法,测量指标与标本采集 现场调查研究方法 实验室检测技术 研究设计,一、测量指标与标本采集 测量指标的选择 生物标本选择的一般原则 测量指标:暴露指标、效应指标、易感性指标 标本采集 生物标本库(biological specimen bank , BSB),第三节 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病例研究 队列研究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第三节 研究方法,二、现场调查研究方法,三、实验室检测技术 核酸技术 核酸凝胶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脉冲电泳(pulse

11、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核酸杂交(nuclear acid hybridization) 核酸测序(DNA sequencing),第三节 研究方法,蛋白质技术 凝胶电泳 、蛋白转印杂交 酶学技术 免疫组化、多位点酶电泳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 其他检测技术 实验中的质量控制,第三节 研究方法,四、研究设计,设计 研究目的和路线,第三节 研究方法,表16-3 生物标志的研究路线及意义,第三节 研究方法,设计要点 研究目的 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 测量指标 结局指标、暴

12、露指标、易感性指标 测量方法 用成熟的方法 调查方法与样本 样本有代表性,适量 结果与分析 质量控制 注意事项,第三节 研究方法,常见偏倚 选择偏倚 样本选择偏倚、标本采集偏倚 信息偏倚 检测偏倚、标本储存偏倚 混杂偏倚,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实例 1 研究题目 波兰某工业区环境中芳香族化合物暴露人群的DNA加合物研究 测量指标 DNA加合物/淋巴细胞DNA(介质) 测量方法 荧光检测竞争ELISA法、DNA加合物32P后标记技术 研究设计 横断面分析研究 暴露组 煤焦油作业工人 对照组 当地城市居民、近郊农民 排除年龄、吸烟、其他职业暴露等因素影响 比较3组DNA加合物水平,第三节 研究方法

13、,结果分析 当地城市居民(19例)与煤焦沥青作业工人(63例)的DNA加合物水平和谱型相似 近郊农民(15例)的DNA加合物水平仅为煤焦油作业工人的1/2或1/3 结论 环境中芳香族化合物(煤焦油)暴露可导致体内DNA加合物水平 质量控制 每份标本同时在不同实验室检测 结果一致性好(r=0.66, p0.01),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实例 2 研究题目 应用HBV-DNA序列多态性研究HBV的传播 测量标志 HBV 2551-2650位点核酸序列/血清HBV-DNA 测量方法 ELISA法和PCR法 研究设计 类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病例研究) 96名HBeAg阳性儿童和用ELISA检测HBV血清

14、阳性的97名父母 假设该位点核酸序列在儿童与父母之间分配是随机的 结果分析 该序列在儿童和父母之间是非随机分配的(P0.00005) 结论 HBV具有家庭内传播 质量控制 关于家庭成员之间1%的序列差异的解释 排除了PCR错配可能,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四节 发展与应用前景,第四节 发展与应用前景,传染病预防控制 慢性非传染病预防控制 健康状态研究,一、传染病预防控制,第四节 发展与应用前景,病原体研究 人群感染和传染源研究 传播途径研究 人群易感性研究 疫苗及免疫预防制剂研究 防治对策和措施研究及其效果评价,二、慢性非传染病预防控制,第四节 发展与应用前景,暴露测量更加准确 细微效应可以测量 易感性研究深入到基因和分子水平 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更加有效,三、健康状态研究,第四节 发展与应用前景,重视以生物标志为基础的健康状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健康相关生物标志精确测量,使健康促进从模糊走向科学 更深入、细致了解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