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2021

上传人:氟**** 文档编号:196095837 上传时间:2021-09-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202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202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202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202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202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20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20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训练心理学概述一,训练心理学就为一门通过科学方法讨论教与学相互作用得基本规律得科学;心理学与训练学得交叉学科;讨论对象就为如何学,如何教,教与学之间得相互关系;教与学得五要素:同学,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与学三过程:学习,教学,评判或反思过程二,训练心理学得作用1,帮忙老师精确地明白问题2,为实际教学供应科学理论指导3,帮忙老师猜测并干预同学4,帮忙老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讨论三,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训练心理学教科书其次章同学得心理进展与训练|精.|品.|可.|编.|辑.|学.|习.|资.|料.一,心理进展得基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次序性;不平稳性;差异性二,认知进展

2、理论皮亚杰得认知进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 0-2):感觉与动作得分化2,前运算阶段( 2-7):自我为中心,认为全部人得感受就为相同得,思维不行逆,不能进行抽象运算思维;3,详细运算阶段( 7-11):把握守恒4,形式运算阶段(11-15 ):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用假设-演绎推理方式解决问题三,认知进展与教学得关系1,认知进展制约教学内容与方法2,教学促进认知得进展四,最近进展区(维果斯基)定义:儿童在有指导得情形下, 借助成人帮忙所能达到得解决问题得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得水平之间得差异,实际上就为两个接近进展阶段间得过渡状态;意义及对训练得启示最近进展区说明白儿童进展得可能性,训练要指

3、向“最近进展区”;教学不能只适应进展得现有水平,要走在进展得前面,并最终跨过最近进展区而达到新得进展水平;五,人格进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0-1,5基本得信任感对不信任感12-18自我同一性对角色纷乱2-3自主感对耻辱感与怀疑成年早期亲热感对孤独感4-5主动感对内疚感成年中期繁衍感对停滞感6-11勤奋感对自卑感成年晚期自我整合对失望感六,影响人格进展得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训练;同辈群体七,自我意识成分:自我熟悉,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进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头形成与进展)第三章学习得基本理论一,同学学习得内容1,学问,技能与学习策略得把握2,问题解决才能与制造性进展3,道德

4、品质与健康心理得培育|精.|品.|可.|编.|辑.|学.|习.|资.|料.我国学者对学习得分类:学问得学习,技能得学习,行为规范得学习二,认知学习理论1,布鲁纳得发觉学习理论(1) 发觉学习就为指同学利用教材或老师供应得条件独立摸索,自行发觉学问,把握原理与规律;既包括发觉别人未曾发觉得学问,也包括用自己得头脑获得别人已发觉得学问;(2) 发觉法得一般步骤:提出同学感爱好得问题;分解问题,即把大问题分解为几类小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得各种可能得假设与答案;帮助同学收集与组织相关资料;组织同学审查资料并引出应有得结论;引导同学用分析思维证明结论;从理论与实践上对答案进行检验,补充,修正,最终使问题

5、得以解决;(3) 使用发觉法要留意以下几点:教学内容兼顾规律性与趣味性;问题在同学能够独立解决范畴内; 要有目得,有方案地培育制造性思维;所选课题要具有系统性;同学应在老师得启示下独立解决问题;2,奥苏贝尔得认知接受说(1) 奥苏贝尔依据学习进行得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觉学习;依据学习材料与原有学问结构得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她认为同学得学习应就为有意义得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得条件: 学习材料本身具有规律意义学习者具有同化新学问得有关观念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得心向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使新旧学问发生相互作用;(2) 提出“先行组织者”得教学策略3,加涅得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 加涅认

6、为学习过程就就为一个信息加工得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得信息进行内在得认知加工得过程; 学习与记忆过程就为以下三个系统协同作用得过程:学习与记忆得操作系统(接收外界信息并加工)预期事项系统(同学得期望目标,即学习动机)执行掌握系统(认知策略)(2) 学习得八大阶段:动机阶段,明白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一,学习动机得概述1,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学习期望第四章学习动机2,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得成就动机主要有认知,自我提高,附属这三方面得内驱力;3,学习动机按来源分内部与外部学习动机;按范畴分一般与详细动机;二,学习动机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7、人得需要由底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与爱,敬重与自我实现需要;前四者属于基本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就为高级需要;低层次需要得满意就为高层次需要产生得基础;2,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3,成败归因理论(维纳)三个维度:内部与外部归因,稳固性与非稳固性归因,可控与不行控归因成败六因素:才能,努力,任务难易,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4,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活动得挑选,坚持性,心情以及对困难任务得态度影响自我效能感因素:自身行为得成败体会,归因方式三,学习动机得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示式教学2,依据作业难度,恰当掌握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当进行奖惩4,正确指

8、导结果归因,促使同学连续努力第五章 学习迁移|精.一,迁移得实质:新旧体会得整合过程二,影响迁移得主要因素:1,相像性2,原有得认知结构3,学习得心向与定势4,老师得指导5,学习情境得相像性6,学习策略得水平7,迁移得媒体三,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支配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第六章 学习策略|品.|可.|编.|辑.|学.|习.|资.|料.一,学习策略具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得特点二,学习策略得分类1,认知策略(1) 复述策略:利用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与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加,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2) 精细加

9、工策略(新材料与原有学问联系起来):(3) 组织策略(整合新旧学问之间得内在联系):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2,元认知策略:方案策略,监视策略,调剂策略3,资源治理策略(1) 学习时间治理策略(2) 学习环境得设置策略(3) 学习努力与心境治理策略(4) 学习工具得利用策略(5) 社会性人力资源得利用策略三,学习策略训练得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在老师引导下学习有关得学习策略)2,程序化训练模式(将活动得基本技能分解为有条理得小步骤)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老师与一小组同学,老师示范提问,指定同学扮演老师,相互提问)5,合作学习模式(两同学一人讲一人听,订正错误与遗漏,彼此交换角色

10、)第七章 学问得学习与技能得形成一,学问得分类依据反应活动得深度不同:感性学问与理性学问依据反映活动得形式不同:陈述性学问与程序性学问陈述性学问就为学习程序性学问得基础,程序性学问得获得为获得新得陈述性学问供应保证;二,学问学习得类型1,依据存在形式与复杂程序: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2,新学问与原有学问结构得关系: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三,技能得含义与特点1,含义:通过练习而形成得合乎法就得活动形式2,特点:流畅性,快速性,经济型,同时性,适应性四,操作技能得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仿照;操作整合;操作娴熟五,心智技能1,形成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2,培育要求(1)

11、确立合理得智力活动原型,并且积极,正确地加以示范(2) 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一,问题解决得概述第八章 问题解决与制造性|精.|品.|可.|编.|辑.|学.|习.|资.|料.1,基本特点:目得性,认知性,序列性2,类型:常规性问题,制造性问题3,过程:发觉问题,懂得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4,影响因素:问题得特点,已有得学问体会,定势与功能固着二,如何提高同学问题解决才能1,提高同学学问储备得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得方法与策略3,供应多种练习得机会4,培育摸索问题得习惯三,影响制造性得因素:环境,智力,个性四,制造性得培育1,创设有利于制造性产生得相宜环境:宽松得心理环境,给同学充分挑选

12、得余地2,留意制造性个性得塑造:爱护奇怪心,解除对答错问题得惧怕心理,鼓励独立性与创新精神,重视非规律思维才能,供应具有制造性得榜样3,开设培育制造性得课程,教授制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理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第九章 态度与品德得形成一,态度得结构:认知,情感(核心),行为成分二,品德得心理结构:道德认知(核心),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品德进展得阶段理论1,皮亚杰得道德进展阶段论十岁前主要依据她人设定得外在标准,称她律道德;10 岁后主要依据自己得内在标准,称自律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阶段1,惩处听从取向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4,遵守法规取向

13、阶段2,柯尔柏格得道德进展阶段论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精.|品.|可.|编.|辑.|学.|习.|资.|料.四,态度与品德学习得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五,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得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六,良好态度与品德得培育1,有效得说服2,树立良好得榜样3,利用群体商定4,价值辨析5,赐予恰当得嘉奖与惩处 七,同学不良行为得形成缘由1,客观缘由:家庭因素得影响,社会不良风气影响2,主观因素:错误得道德熟悉,反常得心情情感表现,明显中意志薄弱,不良行为习惯八,不良行为得矫正1,培育深厚得师生感情,排除疑惧心理与对立心情2,培育正确得道德观念,提高明辨就为非得才能3,爱护与利用同学得自尊心,培育集体荣誉感4,锤炼同不良诱因斗争中意志力,巩固新得行为习惯5,针对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第十章中学校生心理健康训练一,中学校生心理健康训练中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证同学心理健康2,提高同学心理素养,促进人格健全进展3,对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得协作与补充,改善同学心理素养,为实施道德训练供应心理背景;二,心理健康训练得实施途径心理辅导,心理询问,心理治疗三,心理评估得基本方法:心理测验,评估性会谈,其她(观看法,自述法) 四,学校心理辅导得目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