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上传人:x****8 文档编号:196093014 上传时间:2021-09-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李桓英,1921年生,山西襄垣人,1978年至今任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品学兼优的她被霍普金斯大学推荐,来到日内瓦刚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工作。作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她被派往亚洲、美洲等许多国家,做防治性病等疾病的工作。有了如此成绩的李桓英,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1958年,李桓英全家早已移居美国,但是只有她婉言谢绝了提出续签5年合同的聘请,瞒着家人回到了祖国。1970年,由于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李桓英被下放江苏泰州麻风村工作,那是她第一次接触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大家可能对麻风病并不了解,不知道有多严重,小编

2、带大家了解一下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疾病,影响外周神经系统、皮肤和其他组织,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本病潜伏期很长,难以早期诊断,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感觉麻木、肌无力等症状。麻风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接触传播等。在麻风寨后,她做了任何人都不敢做的事,她和村里的病人握手,拥抱,甚至一起吃饭,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村干部们,医生都不怕,你们怕什么?她们用帐篷搭起手术室,竹片架成工作台。李桓英在简陋且艰苦的条件下悉心摸索,苦苦追求,工作起来不要命,她曾四次遇险,身上已是伤痕累累。研究到傍晚已成为常态,终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西南麻防基地,经她治愈的病人已达1万多人,复发

3、率仅为0.03%,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经过两年的治疗,十年的观察,有近万名麻风病病人完全治愈。于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广李桓英的做法!有患者感激道:麻风病把我们从人变成了鬼,是李教授把我们从鬼变回了人。以一己之力撼动整个国际医学界。小编愿称之为神,就是这样一个人,85岁高龄的李桓英依然矢志麻防工作。李桓英说:无惧征程艰难多 唯愿此生报祖国!李桓英奶奶也是一位慈祥乐观的奶奶,有网友发出李桓英奶奶的节目的表情包,简直不要太可爱!这是我们祖国最可爱的人,站在前线与病魔做抗争,病魔终究会被击破,这份精神也会被新一代的年轻人继续传承下去!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近些年,

4、医患矛盾频发,事件不断升级。其中不乏个别医生丧失医德,难当白衣天使之名。而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百岁老人,却是将自己的人生都献给了医学。她一生救人无数,治愈了上万名麻风病人,被称为麻风战士。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悬壶轻己利,德品胜黄金。8月20日,百岁老人李桓英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她从医近80年,95岁入党,是世界著名的麻风病防治专家。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位悬壶济世,医者仁心,浑身充满正能量的白衣天使的故事。李桓英1921年出生于北京。祖父是第一代留日的大学生,父亲是第一代留英的大学生,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之下,李桓英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在祖父的建议下,她选择了学医,从而开启了作为一位白衣天

5、使的人生旅程。1945年,她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由于成绩优秀,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录取,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29岁时,李桓英因在校表现出色,被教授推荐进入日内瓦刚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工作,由此成为该组织的首批官员及性病专家。她去了亚洲、美洲等许多国家,帮助了许许多多贫穷而又受到疾病困扰的人们。1958年,36岁的她决定回国。“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回到祖国的怀抱,报效国家。”就这样,她拒绝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薪以及在美国的优渥生活,回到了国内。一回国,她就投入到了祖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去了。1978年,她进入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从此就将自己的余生都交给了防治麻风病这个任务。麻风病

6、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曾经困扰人类3000多年。生病的人大多脸部被毁、手脚畸形,形如枯槁,让人谈麻风而色变。所以,在古代,一旦有人犯病就会被隔离起来,然后等死。即便在近现代,得了麻风病的人也依然会被大家所排斥。直到李桓英的出现,这个难关才终于被攻克,将那些患病的人从“鬼”又变回了人。1979年的时候,云南勐腊县有一个麻风寨。这里的人们都是来自各地的麻风患者,他们不容于之前生活的地方,陆陆续续来到了这里。大家同命相连,惺惺相惜,在这里,他们才能感受到一丝为人的感觉。但即便如此,等待他们的也只有死亡。他们的眼里永远有着对生活的茫然和对未来的绝望。一天,他们听说寨里要来一个医生,帮他们治病。对此,他们的

7、脸上没有任何兴奋的表情,这已经不是第一个来到这里的医生了。这天,只见一个长得胖胖的,年近花甲的老人一步一步走进了寨子里。她身上穿着便衣,眼神温暖而坚定。“竟然没穿隔离衣?!”这是村长见到她以后,心里蹦出来的第一个想法。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对方就一把握住他的手,询问起了他的身体状况。他愣住了,从来没有哪个寨子以外的人敢这么赤手空拳地接近他,接触他,哪怕是医生。这让他心里有了一丝异样,似乎黑暗的天空上终于透过来一束光,这束光穿破了厚厚的云层,照到了他的身上。是那么地温暖又给人以希望。这个胖胖的,年近花甲的老人就是李桓英。她只身一人来到了让人望而却步的、著名的麻风寨。她不仅没有穿隔离服,她还徒手和寨里

8、每一个患者握手、拥抱,在他们的皮肤上摸来摸去,甚至,她还和他们一个桌子吃饭,彷佛他们患上得根本不是传染病一样。她对待病人的态度以及表现给大家传递了一个信号:这个病没有那么可怕。人们从绝望中挣脱了出来,从心底提起了求生的欲望,一个个变得精神焕发了起来。1990年4月13日是云南当地的泼水节。麻风寨的人们在这一天尤为开心,他们尽情地将纯净的水泼洒到各自的身上,那些水流经他们身体的每一寸肌肤,洗礼着他们的身体和灵魂。这一天,麻风村摘掉了麻风的帽子,有了一个美丽的新名字曼喃醒村。“曼喃醒”,傣语意为新生。李桓英用了11年,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终于用“短期联合疗法”治愈了这些麻风病人,复发率只有0.03

9、%,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麻风寨的成功给所有身患麻风的人带去了福音。李桓英跑遍了云、贵、川等地每一个麻风村。她不怕苦,不怕累,治愈每一个麻风病人是她毕生的追求。逐渐老去不会让她停下脚步,就连数次遭遇车祸、翻窗,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依然不能让她有丝毫松懈。直到94岁,她仍然奔赴在云南一线。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则消息:中国麻风病专家李桓英,运用一种名为“短期联合化疗”的方法,治愈了近万名麻风病病人。此消息一出,震惊中外。这才是真正的白衣天使,她降临到人间,免去人类因疾病所受到的痛苦,受到万民拥戴。她为人类防治麻风病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堪称时代楷模。“人不在乎多大,在于心情

10、不老,我要干到100岁。” 如今,这位百岁老人仍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了国家发展而鞠躬尽瘁。斯人如此,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积极、勇敢地面对人生,充分发挥自我价值,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呢?!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三】由中宣部授予的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日前在央视播出。百岁老人李桓英并不为我们熟悉,但她一生只做一件事为解除麻风患者的痛苦,为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史上写下重要的一笔,为国家、为人民所做出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感谢和铭记。1946年,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的李桓英,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攻读细菌与公共卫生硕士。1950年7月,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年仅29岁的李桓英成

11、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首批官员。在世卫组织工作有着优厚的待遇,被人羡慕,但李桓英毅然放弃在国外工作,瞒着在美国生活的父母,历尽周折,回到祖国,投入治疗麻风病的事业之中,从37岁一直干到百岁老人。是什么促使她做出无悔的选择?正如当年核物理学家钱学森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一样,强烈的爱国情感正是她的初衷。“我出生在北京,我是中国人,我的归属就是我的国家,我必须把最好的年华献给祖国!”李桓英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俗话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李桓英当初放弃与父母在美国团聚的机会,后来父母回国看她并恳求她到美国,但李桓英决心已下,此次相聚竟成与父母永别。为了工作,她一生未婚,无儿无女,但她把解除麻风病人的痛

12、苦作为最大的幸福,麻风病人就是她的亲人,就是她的朋友,就是她的子女。李桓英百岁生日来临之即,来自麻风村人的衷心祝福,是她人生最快乐的事情。李桓英视麻风病人为亲人,缘于对麻风病事业的不懈追求。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李桓英只身前往云南省勐腊县罗索河对岸的麻风村,当村民们自觉与她保持距离时,她主动与麻风病人握手,她知道感染麻风病的概率微乎其微,即使真的被感染了,那是一种荣幸,她可以亲身体会麻风病人的感受,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有了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让李桓英倾尽自己的一切,付出所有的年华和精力,为麻风患者驱逐病魔!李桓英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李桓英一次在坐车前往麻风村的路上遭遇

13、车祸,身体被甩出十多米,肋骨骨折,对此,她乐观地说,“按我的坐车频次,出车祸是避免不了的。” 伤好后她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麻风病的事业之中。李桓英一生只干一件事,还缘于对党的无限热爱。2016年12月27日,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高举着右手,站在一群年轻的新党员中间,面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跟党走,我会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等到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希望我的身上能盖上鲜红的党旗”这就是一名党员朴素的情怀,铸就了她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与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一生为麻风患者驱逐病魔。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四】初次知道李桓英的名字,是在

14、去年央视面对面的采访节目上(原谅我的孤陋寡闻,这位老人太低调),此时的李桓英已是98岁高龄,但面对采访却精神健硕,吐词清晰,思维活跃,这完全颠覆了我对一位百岁老人的印象。或许有人知道李桓英,知道她是中国抗击麻风病第一人的身份标签,但却很少人知道她孑然一生,一直过着独居却又充实的生活,每天清晨,一个苹果,一杯咖啡,便是这位老人新一天的开始。011921年出身于北京官宦之家的李桓英,194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前往美国学习细菌学和卫生学硕士学位,由于成绩过于优秀,在1950年由导师推荐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一名官员和性病专家。七年任期结束后,她拒绝了继续聘任的机会,瞒着父母和四个弟妹辗

15、转从英国伦敦,最终在1958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此时的李桓英37岁,用她的话说,这个年纪回来是正当年,如果太晚回来年纪大了,就没多大用处了。1978年李桓英被派往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从事麻风病的研究和防治,这时李桓英已是57岁的退休人员,但这一次却成就了李桓英伟大的一生,重启了她的第二次生命,也从此让她和麻风病开启了一段不解之缘。在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仍然有52万的麻风病人,由于当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此病的人也就只能等死或自己被迫去往偏远山区,故当时会有一些麻风寨的地方,里面的人全都是麻风病人,人人避而不及。然而,李桓英却偏偏跑到广西和云南的麻风村去考察,和这些人进行“亲密的接触”

16、。记者问她:老百姓都害怕的病,你为什么不怕?李桓英答:“我不是老百性,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疗工作者,我从来没有恐惧。”(说此话时,老人很幽默的说了一句“ 我很愿意跟人家抬杠”)麻风病人的主要特点是:会传染,病人双脚皮肤溃烂萎缩,面部塌陷,五官扭曲,人们会把它们视为魔鬼一样的躲避。然而,李桓英的到来,就像是一位活菩萨,为这些人带来了希望,得以重生。李桓英和他们亲切的握手,拥抱,到他们家吃饭,聊天,这一切看上去都犹如平常人家里发生的事一样自然和谐。别人用木棍给他们送药,李桓英就亲自给他们喂药吃,别人害怕,她不怕。因为李桓英懂得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懂得用医学的手段保护自己,懂得如何治疗他们,并给以生的希望。李桓英去往很多麻风病有效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