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

上传人:1779****392 文档编号:196090616 上传时间:2021-09-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分耕耘,一分收获 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XX2035年) 积极的人,充满乐观,展现活力,总是知道自己的方向,要的是什么?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我们要有良好的计划和目标,如何写出好的工作计划材料呢?下面为您精选 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XX2035年)一文,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XX2035年) 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XX2035年) 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科学地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对于提高奶业良种化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XX20XX年)的全面实施,加快了奶牛良种培育步伐,大

2、幅提高了奶牛生产水平。为进一步加快奶牛种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奶业全面振兴,制定本计划。 一、基础与要求 (一)发展基础。20XX年以来,全国奶牛群体生产水平显著提高。20XX年全国成母牛平均单产达到8300千克,较20XX年增加了3500千克,增幅达73%,总体遗传改良成效显著。一是繁育体系不断健全。遴选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10家,核心群规模达到6400余头,建设了24家奶牛种公牛站;建立生产性能测定中心38个、标准物质制备实验室1个、全国奶牛数据中心1个,生产性能测定能力显著提升;推动形成了多个奶牛育种自主创新联盟,联合育种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制修订了中国荷斯坦牛公牛后

3、裔测定技术规程等一系列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范。累计品种登记1954万头、体型鉴定453万头,20XX年生产性能测定规模达到1295万头,持续开展全国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三是遗传评估日趋规范。建立了我国奶牛遗传评估技术平台,制定了中国奶牛性能指数( CPI);构建了奶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20XX年启动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组遗传评定,实现青年公牛基因组检测全覆盖;每年定期发布中国乳用种公牛遗传评估概要,指导全国奶牛场科学选种选配。四是良种推广水平稳步提升。奶牛人工授精技术得到普及,人工授精比例达到95%以上,国产冻精质量合格率达到994%;性控冻精在奶牛良种扩繁中发挥重要作用,胚胎生产和胚胎移植技

4、术日臻完善;科学选种选配技术广泛应用,良种推广模式不断创新。 (二)发展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办发20XX43号)对做大做强民族奶业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强良种繁育及推广工作。第一期奶牛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还未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奶牛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整体竞争力不强的局面。现阶段,奶牛育种基础性工作薄弱,生产性能测定参测比例低、数据质量不高,繁殖、健康等性状数据编写不完善;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规模小,性别控制和胚胎扩繁等现代繁育技术研发与应用力度不足;种牛自主选育体系不完善,育种核心群规模小,联合育种机制相对松散,冻精质量监管不全面等问题依然存在。新形势

5、下,有必要继续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着力解决我国奶牛种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夯实奶业全面振兴的根基。 二、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坚持自主创新,以提升奶牛种业核心竞争力为总目标,聚焦奶牛种源自主培育,对标奶业发达国家,优化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夯实基础性工作,加快现代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统筹奶牛种业发展和疫病安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奶牛种业企业,为实现奶业竞争力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到2035年,建成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建立全国奶牛育种大数据和遗传评估平台,育种新技术实现自主

6、突破,高效扩繁效率得到全面提升,群体遗传改良技术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牛站生物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奶牛群体平均产奶性能显著提升,培育出2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奶牛种业企业。 (三)核心指标 1年自主培育后备公牛1000头以上,选留优秀种公牛150头。 2奶牛群体平均年单产达到9500千克以上,每世代产奶量遗传进展提高350千克、乳蛋白量提高10千克、乳脂量提高12千克。 3自主培育种公牛占比达到70%以上。 三、技术路线 本计划以中国荷斯坦牛为主,以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型鉴定、品种登记的比例和质量为基础,以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牛站建设为依托,以分子育种技术创新应用为

7、支撑,坚持高产、高效和健康的育种目标,在持续提升奶牛产奶性能的同时,不断优化育种目标,加强对繁殖、健康和抗病力等性状的选育。构建国际一流的育种技术支撑平台,重点通过核心种源自主培育体系建设和良种扩繁技术应用,显著提升核心种源自主培育能力,实现奶牛群体遗传改良。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生产性能测定体系 1主攻方向。推进育种数据采集标准化,建立高效智能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大幅提高数据采集能力和质量。 2主要内容 完善奶牛品种登记规程,在全国组织开展登记工作。完善奶牛良种登记规程,重点对种公牛及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核心群实施登记,向社会推荐优良种牛。 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规模,增加奶牛健康、繁殖

8、等性状的测定;加强标准物质制备与研发,提升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检测能力。 加强奶牛体型鉴定工作,扩大体型鉴定规模,规范体型鉴定员管理。 建立全国奶牛育种大数据平台,制定奶牛育种数据标准,加快智能化精准数据采集技术研发与应用,扩大数据采集范围,提高数据采集效率,深入开展大数据信息挖掘、分析与综合应用。 3预期目标。累计品种登记、良种登记数量分别达到500万头和30万头,每年新增生产性能测定奶牛10万头以上,生产性能测定参测率达到45%以上,体型鉴定数量累计完成150万头。 (二)强化种源基地建设 1主攻方向。建立以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牛站主导的核心种源培育体系,创新联合育种组织机制,提升核心种源

9、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优质种源供给。 2主要内容 采用企业申报、省级畜禽种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的方式,继续遴选一批种群质量高、育种基础好的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完善管理办法和遴选标准,加强管理。 支持种公牛站加快种源自主创新,开展青年公牛培育。持续实施后裔测定,增加参测公牛数量,提高后裔测定时效性。开发新型种质产品,提高遗传物质生产效率和质量。 支持种公牛站、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开展联合育种,创新联合育种机制,培育市场化运作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多元协同的联合育种实体,促进育种水平全面提升。 支持优势育种企业有效整合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产种质产品品牌影响力。 3预期目标。

10、遴选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数量达到50个,核心群母牛数量达到2万头以上;每年新增后裔测定公牛150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奶牛种业企业23家。 (三)加强育种科技创新 1主攻方向。构建国际一流的育种技术支撑平台,加快繁育新技术的突破与应用,驱动我国奶牛种业科技创新快速发展。 2主要内容 系统挖掘影响产奶量、牛奶品质、繁殖和健康等性状的关键基因,加强创新利用,开展特色种质创制。 扩大奶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规模,加快基因组检测技术的迭代升级;优化产奶、体型、繁殖、健康等育种目标性状的基因组遗传评估技术,提高基因组评估准确性。 建设国家奶牛遗传评估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遗传评估软件,研究健康、繁殖和

11、饲料效率等新性状的遗传评估,完善中国奶牛性能指数。定期发布评估结果,指导奶牛场科学选种选配。 加快良种高效扩繁新技术创新应用,利用超数排卵、胚胎移植、性别控制等先进繁育技术,提高良种扩繁效率,扩大高水平种质群体规模。 3预期目标。参考群规模达10万头以上,基因组选择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广泛应用,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组遗传评估率达到100%,实现遗传评估与国际接轨,奶牛种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四)规范遗传材料监管 1主攻方向。加强奶牛遗传物质监管,提高种质质量安全水平,加快优良种质推广应用。 2主要内容 制修订牛冷冻精液奶牛胚胎移植技术规程等遗传物质相关技术标准,完善精液、胚胎等遗传物质监管机

12、制,开展遗传性能、遗传缺陷等质量监督检测,确保遗传物质质量安全。 开展人工授精人员技术培训。坚持市场化方向,创新良种推广模式,发展一批技术实力强、运行规范、服务高效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优良种质的利用效率。 3预期目标。实现奶牛遗传物质质量监管全覆盖,优良种质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五)健全生物安全防控 1主攻方向。重点做好奶牛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口蹄疫等重大疫病防控工作。 2主要内容 完善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牛站环境控制和管理配套技术,建立更加严格、规范的生物安全体系,提高疫病净化能力,确保种牛质量。 完善准入管理,将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口蹄疫等主要疫病监测结果作为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遴选和

13、核验的考核标准。 加快推进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疫病净化,创建无疫区、无疫小区或净化示范场。 3预期目标。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牛站率先达到农业农村部动物疫病防控的有关要求。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管理。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计划的组织实施。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制修订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评估遗传改良进展、开展相关育种技术指导等工作。省级畜禽种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新增种公牛审核与备案、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推荐和管理,全面落实遗传改良计划各项任务。中国奶业协会、各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等有关单位配合做好技术支撑工作。鼓励优势产区制定实施本地区奶牛遗传改良计划

14、。 (二)加大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奶牛遗传改良计划的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重点加大对生产性能测定、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联合育种、遗传物质监管、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优先支持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等育种单位建设。定期对测定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第三方抽查和考核。鼓励将长期致力于奶牛育种的技术人员纳入各级政府的人才计划,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三)创新运行模式。加强本计划实施监督管理工作,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对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的监督管理,建立定期考核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15、,通报考核结果,对考核不达标的及时取消资格。鼓励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形成第三方服务机制。完善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专家联系制度,鼓励核心育种场与种公牛站加强合作,提高育种水平和供种能力。加强体型鉴定员等专业技术人员规范管理。 (四)加强宣传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的宣传,增强社会各界对奶牛种业自主创新的理解和支持。实时公布奶牛遗传评估概要,并加强在生产实际中的指导与应用,支持开展种牛评比、展示和拍卖活动。多层次、多渠道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我国奶牛种业从业人员素质。 (五)推进国际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育种技术,有序引进国外优良种质资源,鼓励国内育种单位与国际育种组织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奶牛种业与国际接轨。 此文档下载后,可根据您的需要随意编辑修改,欢迎您下载使用。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