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北京高考理解性默写(一)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96009230 上传时间:2021-09-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北京高考理解性默写(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届北京高考理解性默写(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届北京高考理解性默写(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届北京高考理解性默写(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届北京高考理解性默写(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北京高考理解性默写(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北京高考理解性默写(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高考理解性默写(一)一劝学1. 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的观点。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 (作品)中的“青, ,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 ,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5.“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

2、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7.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8. “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3、“ , 。”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12. ,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 ,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答案: 1.荀子 学不可以已2.学不可以已3.劝学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4.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5.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6.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7.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8.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9.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10.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1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12.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二、师说1. 代

4、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 , ”的错误态度。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5.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答案: 1.唐 韩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3.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4.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三、赤壁赋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 ,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是: , , , 。4、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5、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 , 。6、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 。7、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是 : , ; , 。8、用蛟龙

6、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 。9、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 。10、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 。11、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 。12、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 。13、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14、诗中作者对人生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句子是 , 。15、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 。16、诗人举杯劝酒后描写吟诗作对的句子 , 。17、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 。答案: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逝

7、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6.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7.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9.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0.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1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6.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17.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四、登泰山记1、文中“ , ”两句,作者不言雪覆盖

8、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2、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 , ”。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样子。3、“ , , ”描写了太阳正出来,赤红赤红的像丹砂一样,下面有晃动着的红光承托着。4、文中写泰山上石头的颜色、形状的句子是: , , 。答案: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3、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4、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_,毋吾以也

9、。居则曰: ,_,_ _?”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 ,加之以师旅,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_。”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5.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7.子路、曾

10、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 。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 。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 ”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 , ”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 , 。 , , , 。”几句对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 , , ”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答案: 1以吾一日长乎尔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2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因之以饥馑 且知方也3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4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5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6“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7 夫子哂之。8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10“率尔而对”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六、谏太宗十思疏1、文章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 “ , ; , ”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 , ”。 2、作者又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