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夜游(小石潭记、答谢中中书)

上传人:奇奇****文 文档编号:196000256 上传时间:2021-09-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夜游(小石潭记、答谢中中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记承天夜游(小石潭记、答谢中中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承天夜游(小石潭记、答谢中中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夜游(小石潭记、答谢中中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本文的作者是 ,我们还学过他的其他作品,如 等。2、作者夜寻张怀民同游承天寺,一方面是因为 ,另一方面是因为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中“欣然”一词,说明作者夜访张怀民心里很是兴奋。B.“庭下如积水空明”一句写出了庭院的空旷明亮。C.文章结尾以“两问一答”,诉说了“闲人”洒脱中的无奈。D.末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因独赏美景而深感遗憾之情。1、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2、2、两人有共同的志趣(或:两人都是“闲人”);都是不汲汲于名利的人。(只写闲人,未加引号,得1分)3、C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初中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3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对文中传达出的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漫步赏月的悠闲和欣喜 B.无端被贬的悲凉和感概C.没事找事的无聊和空虚 D.苦中作乐的旷达和洒脱1

3、.宋 苏轼(最后一空诗文皆可,饮湖上初晴后雨或江城子密州出猎或黯鼠赋(3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无事可做的人罢了。(3分,定语后置句及“但”“少”“闲 人”)3.C记承天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划线句中“ ”交待了作者夜游的起因。(3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题的意思是记述作者夜游承天寺之事。B

4、.张怀民与作者的遭际相同、情感相通。C.“水中藻荇交横”描绘了清澈空明的月色。D.本文意在表达作者对悠闲安逸生活的追求。1.月色入户2.只是缺少了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但”、“耳”、语序)3.D【比较阅读】【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甲文作者是柳宗元,乙文作者是宋朝的_(人名),他们与另六位散文代表作家合称“_”。(2分)2.甲文以潭中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乙文提到的“积水空明”用以表现_,从而衬托出作者_的心情。(6分)1.苏轼 唐宋八大家(2分)2.若空

5、游;月光清朗澄澈;闲适 (各2分,共6分)【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按照年代顺序,两文的作者依次是 、 。(人名)(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下列理解

6、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乙】文中加点的“与”都是“共同,一起”的意思。B.【甲】文中的四字句和【乙】文中的长句、短句都有音韵的美感。C.【甲】文写景有高低的变化,【乙】文写景则有动静、远近的变化。D.【甲】文先发表感慨再写景议论,【乙】文先叙事写景再抒情议论。4.【甲】文中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表达了作者 之情;【乙】文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 之情。(4分)1.陶弘景(1分) 苏轼(苏东坡)(1分)2.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3分)3.D(3分)4.赞美、自得、怡然等(2分);自嘲、旷达、乐观等(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