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工作过程导向的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改革的论文

上传人:letao****18521 文档编号:195999085 上传时间:2021-09-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工作过程导向的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改革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简论工作过程导向的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改革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简论工作过程导向的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改革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简论工作过程导向的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改革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简论工作过程导向的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改革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论工作过程导向的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改革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工作过程导向的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改革的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论工作过程导向的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改革的论文论文摘要:运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对浙江省特色建设专业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进行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课程改革的方法。论文关键词:工作过程;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改革;实践一、课程建设背景集装箱运输实务是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国际航运管理人员资格证书”(面向从业人员)四门必修课之一,也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省特色建设专业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及集装箱运输管理的核心专业课程。根据省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课程组开展了基于岗位能力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岗位任职要求,将工作任务分解为知识、

2、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同时参照职业标准进行课程模块设计,校企合作制定课程考核标准,以此为基础组织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实训条件与教学团队建设,并组织实施,校企合作完成对学生的评价。二、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在调研国内外航运市场的前提下,完成了专业调研报告和专业分析报告,确定了专业培养的就业面向:在航运企业从事生产管理、统计分析、安全管理、船舶营运组织、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在国际货代、船舶代理等企业从事跟单、单证制作、运输操作、运输组织、代理业务等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在港口企业从事船舶理货、船舶生产调度等

3、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针对上述岗位,课程组会同企业、行业专家进行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集装箱运输实务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相应岗位工作过程所必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达到以下目标:1.能力目标:初步具备使用集装箱运输的意识和集装箱相关行业的职业情感;能描述与集装箱运输相关的设备、工具与设施;能处理集装箱运输进出口业务工作的业务操作;会制作集装箱运输进出口业务的主要相关单证;能设计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线路,并依据业务工作流程逐步完成相应的单证和业务处理等工作任务。2.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的社会能力;具有

4、诚实授信、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上述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重构了课程学习领域的知识体系和行动体系,针对企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核心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按照集装箱运输的典型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把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集装箱基础认识、集装箱租赁与箱务管理、出口集装箱商务洽谈、出口集装箱内陆运输、出口集装箱装船、进口集装箱商务洽谈、进口集装箱提货转运和国际多式联运业务8个学习情境,并按照业务流程又进一步分为18个工作任务。(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1.根据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集装箱整箱货进出口业务、集装箱拼箱货进出口业务为切入点,以“货柜-货

5、物-船舶-场站-单证”五个模块为主线,对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在讲解内容时,重要介绍业务流程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为明确。2.按项目任务要求紧扣教学环节。在学习情境教学中,按照项目任务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大步骤设计“任务导入、知识准备、尝试独立解决、教师引导、成果评估、课业提高”六个教学环节,提出具体项目任务,以学生做为主,教师教为辅。3.教学内容具体表现形式:(1)根据专业相关要求,进行校本化教材的编写。为满足集装箱运输的行业需求,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结合企业专家的意见,广泛调研,选定出版社出版的集装箱运输实务作为主教材。同时,根据浙江省区域经济

6、的发展状况及集装箱运输的实际,编写了校本化教材,自编教材强调“知识、能力、素质”融入一体,内容以集装箱运输从业人员的工作与任务为线索,以项目为载体,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本位,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2)根据区域经济要求,编写特色实训教材。课程组以区域实际需求为基点,充分研究了高职学生的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学规律,根据货代企业集装箱运输实际业务,编写了实训指导书和集装箱堆场管理系统操作手册等实训教材,充分体现了“必需、技能、实战”的特色,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无缝衔接;(3)整合校企两种资源,充实扩充性校本资料。整合校内外资源,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相关案例的编写、习题的整理、实训项目的设计

7、以及集装箱教学有关的照片、视频资料、各类单证等的收集工作,编写了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课程网站,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造条件,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阔视野,满足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4)为学生探究性自主性学习搭建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课程网站及时公布行业动态、企业信息和课程动态、学习指南等,并提供有关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的链接平台,让学生接受职业文化的熏陶。网站开设有“在线测试”、“学习论坛”、“导师在线”与“作业平台”等系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能力并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学习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职业素养。三、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方案课程教学以集装箱整箱货进出口业务、集装箱拼箱货

8、进出口业务为切入点。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以“货柜-货物-船舶-场站-单证”五个模块为主线,采用理实一体化,以集装箱进出口实际业务为背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力求使所学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一致。1.“新员工培养型”教学方案。课程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运用“新员工培养型”任务驱动教学方案,按照项目任务的六大步骤,设计六个教学环节,根据企业真实业务,由学生以团队工作模式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估,教师予以引导,体现“教、学、做”的一体化。2.“多层次”任务驱动教学方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首先按业务流程先后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学习

9、情境,作为教学主线。再根据完成某项学习情境所需相关知识能力,设计若干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设计了任务导入、案例或项目。形成案例套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套工作任务的“多层次”任务驱动教学方案。3.“模拟项目公司型”教学方案。课程组建了由教师为经理的集装箱运作项目公司,从省内承接了大量相关企业的课题或项目,由学生组成项目小组独立计划、实施项目,教师全程引导,以企业对课题或项目完成情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并导入案例或项目,形成案例套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套工作任务的“多层次”任务驱动教学方案。(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配合大量的生产场景图片及录像以避免枯燥理论讲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开展

10、了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完善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机制,组织学生到企业和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提供真实案例及相关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分析、集体分析等形式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集装箱运输组织管理中的各种工作情境,帮助学生熟悉货运单据的缮制和流转,运输组织的工作流程;在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主情境教学中,选择某企业规划多式联运线路这一项目,让学生分析项目的具体要求,做出计划并独立实施,通过自主学习,深入行业企业调查、收集资料,完成项目,进行汇报和评估;通过组织学生

11、到港口企业进行参观实践,由校外专业兼职教师讲课,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的采用并非单一的,而是互相穿插、互相交错进行的。 四、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实训项目实践项目与理论教学是以“货柜-货物-船舶-场站-单证”五个模块为主线,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以集装箱进出口实际业务为背景,根据集装箱运输出口流程构建实训项目。(一)安排与教学相对应的实训项目在学习情境里安排了实训项目导入,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以集装箱出口业务为流程主线,主要设计了“集装箱标记识别”、“集装箱业务委托”、“集装箱选择与数量计算”、“出口集装箱订舱”、“集

12、装箱货物适箱货与装箱”、“集装箱船舶识别”、“集装箱船舶配积载及识图”、“集装箱堆场操作”、“集装箱码头操作”、“集装箱进出口货运单证的填写”等项目,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学习情境的学习内容。(二)加强综合性实训环节技能训练在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及完成后,以一个集装箱出口业务流程设计了一个模拟综合实训,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从集装箱业务委托、适箱货的准备及包装、集装箱装箱操作、集装箱堆场操作、集装箱码头操作等流程。合理设计任务导入、综合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熟悉集装箱运输各个业务的操作。五、课程开发实施与总结评价(一)课程资源利用目前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的相关内容及技术文献

13、已全部用于近二届学生的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学生能充分利用课程学习网站进行自主性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网络资源除本校学生外,许多学校也进行了共享。从2010年8月10截止到2011年9月23日,网站总访问量达到11700,独立ip访问量为1993。(二)课程实施成果1.校外实训室建设。课程与宁波港务集团大港货柜等8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从基地吸收5名实践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作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每年利用专业调研会议、学生企业见习、教研活动、课程实训教学以及知识讲座等机会,请兼职教师进学校,送专任教师下企业,促进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既让专任教师了解企业最

14、新生产情况与行业信息,也培养兼职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授课技巧。2.学生成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9.4%,其中,86%以上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本课程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并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在社会上影响度极高,广受学生及家长欢迎。与本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合格率100%,货代从业人员资格证合格率85%。结合本课程的学生活动,多次获省市优秀团队称号。课程团队成员带领学生参加了多次与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杭甬运河工程调查获2007年浙江省首届“挑战杯”二等奖,高油价背景下航运企业节能措施获2008年杭州市优秀团队,嘉兴港实施地主港模式的调研获2008年省优秀团队等荣誉。(三)课

15、程实施评价1.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课程采取工学交替模式,把企业实际项目引入教学环节,以小组为单位,组建模拟公司,建立业务档案,营造职场氛围,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掌握集装箱运输业务岗位技能,并结合后续的综合实践课程和顶岗实习,对学生从事集装箱运输业务职业能力的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2.课程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课程通过职场模拟、项目实施和情境教学3个环节,让学生由表及里,体验、接触和亲历职场和业务,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设置职场模拟环节,在课程教学中组建虚拟的货代公司等企业,完成集装箱业务操作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小组成员在共同研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人沟通能力,初步形成对工作岗位所需职业素质的认识。六、结束语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培养了学生在集装箱运输业务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在国际货代企业集装箱部对集装箱运输进出口业务流程及相关单证任务等岗位上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工作能力。大大提升了学习与岗位的对接能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对毕业生的优良评价率高,毕业生呈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集装箱运输实务省级精品课程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