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高一语文下册课件教案 -5.11.1《谏逐客书》导学案(1)

上传人:旭*** 文档编号:195998958 上传时间:2021-09-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高一语文下册课件教案 -5.11.1《谏逐客书》导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高一语文下册课件教案 -5.11.1《谏逐客书》导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高一语文下册课件教案 -5.11.1《谏逐客书》导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高一语文下册课件教案 -5.11.1《谏逐客书》导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高一语文下册课件教案 -5.11.1《谏逐客书》导学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高一语文下册课件教案 -5.11.1《谏逐客书》导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高一语文下册课件教案 -5.11.1《谏逐客书》导学案(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1谏逐客书导学案班级: 组别: 姓名: 1.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3.学习本文开门见山立论, 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重要的语句,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学习说理文写作中严密的逻辑性和论辩思路。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注意作者的论辩思路。文化传承与理解:作者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思想,从理论上说明驱客与纳客的利害,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价值观。1、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积

2、累文中重点词语。2、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情感。资料链接李斯(?前208),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早年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后被秦王嬴政任为客卿。秦王嬴政十年上谏逐客书反对驱逐客卿,为秦王嬴政所采纳。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尊秦王嬴政为皇帝,被任为丞相。参与制定秦朝的法律并完善秦朝的制度;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帝。后为赵高所忌,于公元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战国末年,

3、韩国怕秦国出兵来攻,派水工郑国到秦国去,建议秦国在泾阳县西北开凿渠道,引泾水东流入洛水,称郑国渠,想用它来阻碍秦国向韩国进军。事发后,秦宗室大臣提出逐客的主张,李斯也在被逐之中,他因此写了这封谏逐客书。书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该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公文的一些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公文的本质属性形成了该文鲜明的特色。文本鉴赏这篇文章先叙述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

4、应该重物而轻人。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_答案事实论证驱逐客卿将致秦之危亡语言知识积累一、读准字音缪公() 蹇叔()鄢()功施到今() 穰侯() 灵鼍()犀象() () 外厩()叩缶() 搏髀() 黔首()答案mjinynyrngtuxtjifubqin二、辨识通假(1)昔缪公求士()(2)遂散六国之从()(3)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4)而陛下说之()答案(1)“缪”同“穆”(2)“从”同“纵”,合纵(3)“内”同“纳”,接纳(4)“说”同“悦”,高兴三、一词多义(1)举(2)负(3)就(4)资(5)于(6

5、)以答案(1)动词,攻克,占领动词,被任用(2)动词,辜负动词,依恃,凭仗(3)动词,成就动词,接近,靠近(4)动词,资助,供给名词,财物(5)介词,从介词,在(6)介词,依靠连词,来四、词类活用(1)东得百里奚于宛()(2)北收上郡,南取汉中()(3)遂散六国之从()(4)蚕食诸侯()(5)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6)而歌呼呜呜快耳者()(7)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8)王者不却众庶()(9)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东面(2)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4)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畅

6、快(7)形容词作动词,看重(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9)名词作状语,对内;对外五、古今异义(1)使之西面事秦古义:_今义:方位词。西边。(2)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古义:_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表示结果。答案(1)面向西。(2)用来的。六、文言句式(1)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译文:_(2)客何负于秦哉!()译文:_(3)必出于秦然后可。()译文:_(4)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译文:_(5)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译文:_(6)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译文:_(7)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译文:_(8)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译文:

7、_答案(1)状语后置句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2)状语后置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3)状语后置句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4)判断句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5)判断句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6)判断句这就叫作“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7)状语后置句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8)状语后置句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这句话在全文有何作用?_明确第1段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干净利落,毫不隐讳。作者一语点明中心

8、论点,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2文中举出哪四位国君因接纳“客卿”而成就帝业?_明确作者举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得客卿之利而成就帝业,即秦穆公广纳贤才,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而强盛。惠王用张仪瓦解了六国的“合纵”;昭王用范雎打击豪门贵族,奠定帝业基础。3第2段说明了什么?_明确文中举出生活中的现实事例,说明秦王喜用别国的珍宝、音乐、美色;而在用人问题上排斥别国的客卿,这重物轻人的做法与秦王想统一天下的目的是相违背的。二、阅读课文第3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4第3段是如何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_明确作者用“太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藉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仇”的愚蠢行为,形象而具有说服力。5第4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_明确作者用两句话就总结了前面三段的意思:谈物的部分来照应第2段,以证明“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做法不当。最后一句照应第3段,阐明逐客对秦国危害之所在,因而从利害关系上立论,抓住了秦王的思想要害,所以极有说服力,这两句还和文章开头提出的总论点“窃以为过”相呼应,具有首尾相连、前后贯通之妙。三、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具体说明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