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英国文学史论文2100字-英国文学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1.60KB
约6页
文档ID:195874967
英国文学史论文2100字-英国文学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_第1页
1/6

英国文学史论文2100字_英国文学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导读:在英国文学史论文2100字撰写的过程当中,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不是那么容易的吧,而学习写好一篇优秀的论文也是大家将在生活当中使用的一项必备技能之一本论文分类为文学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英国文学史论文21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英国文学史论文2100字(一):“雨课堂”在“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教学现状,特别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和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雨课堂”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雨课堂;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智慧教学  【  一、“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教学现状  2018年初教育部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文学赏析能力,专业知识课程包括外国文学胡文仲先生曾说:“在外语教学中,文学作品往往是能够最生动、具体、深入、全面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材料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没有其他任何材料可以替代文学作品随着本科专业必修课课时的缩减,许多学校对文学课尽量给其他应用课程让道,或将文学史与作品选读整合在一起。

在西南石油大学,“英国文学史及选读”仅有40学时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及欣赏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基本文学常识,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对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加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提高人文素质但由于该课程内容涵盖广(从古英语到近现代英国文学),传统教学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有限课堂时间几乎只能让教师快速按照时间脉络介绍各时期文学概况,不足以深入文学文本;作品选读成了精读或故事梗概介绍,很少或基本不涉及到文学批评或欣赏,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大,或由于满篇的生单词产生畏难情绪;由于上课信息量大,老师讲课速度快,学生只有埋头抄笔记应付最后的考试,学习效果差;授课过程中;课后练习缺乏实效性,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二、“雨课堂”在“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中的应用  “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教育办公室组织研发的推动混合式教学,形成性评价,多通道互动的教学利器,将教学工具巧妙融入PowerPoint与全景式采集数据,驱动教学探微笔者在讲授“英國文学史及选读”课程中,将“雨课堂”运用在课前—课中—课后每一个教学环节,极大的改进了课堂教学效果。

  1.课前应用雨课堂”备课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了沟通桥梁笔者每次课前均会将课堂上会涉及到的文学史时代背景、特征、重要作家作品等要点做成预习课件直接推送给学生;或者对将要讲解的文学作品提出引领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在讲授莎士比亚的Sonnet18时,就设置了如为什么诗人要把“你”比作“夏日”而非春日等问题同时,还能插入相关视频及网上一些慕课或开放课程链接,如中国高校外语慕课网等在预习课件中对一些要求识记或需要查找资料的知识点,在课下准备好,大大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中的应用因为许多知识点在预习课件中已经讲到,在授课中会利用课堂练习等形式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测;每次课设置3-4个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用实时作答,教师控制时间课堂能抓住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关注课堂教学内容,随时消化所学知识有了课前预习的问题,在课堂上将更多的侧重对遴选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通过课堂讨论或者对某些课程部分章节进行课堂翻转,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掌握学生非常喜欢讨论中的“随机点名”模式,为了回答问题,学生不得不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或者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不再是教师为中心;此外弹幕功能能让学生匿名回答问题,不用担心回答错误,可以在轻松的氛围里总结重难点。

同时通过上课扫码进入班级学习后,学生上可以看到教师的授课课件,遇到疑惑的地方可以随时点击“不懂”进行标记,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设置下课后课件仍对学生可见,学生不用忙于低头记笔记,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  3.课后应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可以随时查看授课课件,“雨课堂”特有“习题集”功能,可以查看所有习题和解析并做笔记,方便复习巩固;教师通过课后小结能了解当堂课的学生数据等排名;通过推送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提交后可实时显示正确答案,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每次“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后,都会推送相应知识点的习题,每次得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每次课堂练习和课后习题的累积分数,加大了形成性评价,学生对平时成绩更加认可  三、结语  要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塑造崇高的人文情怀和道德修养,研读外国文学史都是必经之路在新形势下,“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的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作为智慧教学的教学工具,“雨课堂”利用PPT和深度连接了教师与学生,让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英国文学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慕课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查分析论文  摘要:基于慕课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结合了慕课学习与课堂面授,并以课下的第二课堂活动为辅助,是一种混合式新型的文学课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实证的角度对这一新型文学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以期掌握有效将慕课与传统文学课课堂结合的教学实践的过程、方法与注意事项,以促进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文学课程;慕课;视频;课堂教学  一、基于慕课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查分析  1.问卷  授课对象为天津医科大学2012级英语专业的学生,共30人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问卷对30名学生做了调查,发出30份问卷,收回30份问卷,有效问卷共30份,并将数据输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分析  (1)学生对本课程慕课视频的评价针对慕课视频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慕课的视频视觉效果较好,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少数学生认为仅观看视频缺乏互动,不利于学习热情的维持(见下表)因此,在制作视频时,应尽量考虑如下因素:讲解生动、条理清晰、有针对性并且应充分利用慕课平台,实现师生互动交流、作业与测试等,以期达到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课程以外的知识拓展,培养与其他学习者共同解决问题能力、锻炼网络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2)学生对本课程课堂活动的效果评价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课堂讲解较多,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较少,对课堂的活跃程度评价较差。

分析显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课堂学生人数较多的原因(46.7%的学生认为课堂人数较多,影响了发言的机会和意愿);还有学生害怕在集体面前发言(一点不害怕或比较不害怕的只占30%);除上述原因之外,还有的学生认为教师的问题没有较好地引起讨论(26.7%的学生认为教师的问题比较不能或非常不能激发讨论)  课堂应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1]因此,要组织好课堂讨论,不仅要求教师准备好能够激发学生讨论热情的有价值的问题,同时还要在日常教学中营造讨论或分享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和习惯  (3)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评价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是一门理论与文本阅读实践结合的课程,强调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参与、思考及之后的反思和共享[2]交流、沟通和分享不仅是解决疑问的方法,也是实现知识与文本阅读实践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分析显示,63.3%的学生认为交流互动非常重要,但是使用慕课网络平台或是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较少(36.7%的学生认为交流的机会较多),愿意与同学进行小组协作的学生占23.3%由此可见,学生意识到交流和沟通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却由于自身害羞或不习惯等原因使得实际学习中交流协作较少。

因此,只有打破原有习惯,克服害羞心理,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  二、结论  问卷调查显示:慕课是一个灵活的平台,但视频质量决定着学生学习热情的维持度虽然学生总体上阅读储备量较低,但学生也表现出希望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希望获取更多专业知识的渴望教师可以使用能够增加学生兴趣或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热情的问题,以克服学生的畏惧感和原有习惯慕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文学课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