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上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园地一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195827622 上传时间:2021-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上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园地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上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园地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上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园地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上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园地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上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园地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上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园地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上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园地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2.能和同学交流根据词语想象到的画面。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4.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5.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2.能和同学交流根据词语想象到的画面。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2.能和同学交流根据词语想象到的画面;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课文,交流方法1.联系单元导语。(1)课件出示单元篇章页。(2)导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生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3)提问:请大家回顾本单元的课文,说一说我们是怎么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语文要素2.学生交流,相机引导。预设1:读观潮,我边读边想象画面,仿佛看到了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预设2:读走月亮,我随着作者一路走,一路欣赏月下的美景,脑海里不断切换画面。预设3:读现代诗二首,我一边读一边想象倦鸟驮着夕阳飞翔的样子,仿佛听到了鸟儿的阵阵鸣叫声预设4:读繁星

3、,我仿佛看到了满天繁星向我眨着眼睛,仿佛听到海浪的声音。3.引导梳理方法。(1)引导:边读边想象画面,让我们从课文中感受了自然之美。让我们来听一听小伙伴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2)指3名同学朗读。(3)提问:从小伙伴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了哪些“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语文要素(教师板书:看样子听声音闻味道)(4)点拨:读文章,我们除了想象文中描写的样子、声音、味道外,还能想象什么?预设:“触摸”的感觉。(5)小结:读文章时,要调动多种感官去想象画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4.拓展运用方法。(1)课件出示朱自清春片段。课件出示: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

4、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k)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2)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3)引导交流: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5.过渡:汉语富有极强的表现力,不仅句子可以让我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就连一个词语也会使人浮想联翩!【设计意图】站在单元整体的视角上教学“交流平台”,以本单元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为线索,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交流阅读方法,再让学生阅读小伙伴的对话,梳理、总结方法,最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5、拓展运用,将读文章时调动多种感官想象画面的方法付诸实践。板块二读记词语,想象画面1.读词语,说发现。(1)自由认读:借助拼音把词语读正确。(2)检查认读:指名读齐读。提示:“悄无声息”的“悄”读第三声。(3)引导发现:指名学生分行认读,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的词语。(4)指名学生交流。预设:不同:上面一行形容声音嘈杂,音量大;下面一行形容声音小或没有声音。相同:八个词语都是形容声音的,都富有画面感。2.读词语,想象画面。(1)引导交流:读这些词语,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2)全班交流。预设:读“人声鼎沸”,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人们站在大堤上观潮的场景,听到了人们的喧闹

6、声、欢呼声。读“锣鼓喧天”,我仿佛看到了过春节的喜庆场面,人们敲锣打鼓,扭秧歌,舞狮舞龙读“震耳欲聋”,我想到了惨烈的战争场面,听到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读“响彻云霄”,我想到了“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情景读“低声细语”“悄无声息”,我想到了寂静的月夜,月亮悄无声息地升起来了,星星在低声细语地交谈着。读“鸦雀无声”“窃窃私语”,我想到了夜晚空旷的原野上鸦雀无声,偶尔传来一点动静,想必是蛐蛐在窃窃私语。(3)填写词语。课件出示:老师一走进教室,原本( 人声鼎沸 )的教室立刻变得( 鸦雀无声 )。(4)小结:边读词语边想象画面,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3.积累词语,拓展补充。(1)读记词语。(2)拓展

7、积累:你还知道哪些形容声音的词语?(声如洪钟、如泣如诉、絮絮叨叨、呢喃细语等)【设计意图】文字能激发人的想象。本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两组词语的特点,边读词语边想象文字背后的声音和画面,让词语学习具有情境感,同时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板块三运用词语,描述事物1.发现规律。(1)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两组词语。(2)女生读左边的词语,男生读右边的词语。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3)学生讨论交流。预设:左边是表示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词语,右边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2.运用词语。(1)提问:你能用右边的一两个词语,描绘左边的某个事物吗?(2)教师示范。课件出示:忽然,哧的一声,一个

8、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冲上了天。啪!一朵五颜六色的“花”霎时在夜空中绽放,美丽极了。不一会儿,它又像仙女散花一般落下来了。(3)练习描绘。梳理方法:选择一种事物,先想想与这种事物相关的场景,再用上加点的词语描绘出事物的变化。课件出示:想象事物的动态变化。用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同桌交流指名交流。(4)学生练写:把描绘的画面写下来,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5)全班展评。【设计意图】运用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事物,旨在让学生把某种事物的动态变化描绘清楚,这一练习也紧扣了单元语文要素。教学时,在读中发现词语的特点,联系生活体验想象事物的动态变化,注重示范引导。首先引导学生发现两组词语的特点和联系,再明确

9、要求,接着示范引路,帮助学生领会描绘的方法,最后学生进行口头描绘并写下来。第2课时【课时目标】1.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教学过程】板块一书写提示1.谈话导入:俗话说“字如其人”,写一手好字能让人终身受益。那么,怎样才能写得一手好字呢? 2.观察书写范例。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的书写范例。(1)引导:这段文字的书写,你认为好在哪里?(整齐、美观)(2)提问:怎样才能把一段话写美观呢?(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字的大小基本一致。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要保持一定的

10、距离。(3)学生齐读书写提示。3.教师示范书写。4.学生练习书写。(1)学生仿照范例书写。(2)教师展示学生作业,师生集体评价,找出问题。(3)同桌交换作业,相互评价。(4)教师点拨: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5.拓展练习。抄写课文中生动优美的句子,进行班级书写展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整行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把一段话写工整、美观,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通过仿照范例书写并评价展示,抄写句子进行班级书写展示,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写好汉字的兴趣。板块二日积月累1.导入古诗。同学们,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选编的课文都是写景的美文,学习这类文章,我们不仅能从

11、中感受到文字之美,还能感受到文字中的风景之美。“日积月累”围绕这一主题选了王维的古诗鹿柴,这首诗描绘的是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首诗。(课件出示古诗鹿柴)2.朗读古诗。(1)读通读顺。借助拼音读: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提示:注意“柴”的读音,不能读成“火柴”的chi,应该读zhi。(2)读出节奏。自读感悟师范读(划分节奏)齐读。3.读懂诗意。(1)感知诗意:结合插图,练习说诗意。(2)点拨重点词语的意思。鹿柴:辋川(位于陕西西安)的地名。柴,同“寨”,用树木围成的栅栏。但:只。闻:听见。返景:返照的阳光。景,同“影”,日光。复:又。4.想象诗境。(1)自由读诗,说说整

12、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幽静、深远)(2)提问:哪句诗给你这种感觉?你通过这句诗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点拨:第一句直接写出山的空旷;第二句从听觉的角度,用人的声音衬托出山林的寂静;第三句写出深山幽远的感觉;第四句写夕阳余晖照射在青苔上,更显幽深。5.熟读成诵。(1)师生合作朗读。(2)同桌赛读。(3)全班齐诵。(4)小组比赛背诵。【设计意图】王维的鹿柴“诗中有画”,在学生反复读好诗句、初步整体感知诗意后,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教学设计】语文园地【教学反思】语文园地是单元内容的延伸

13、。它的教学既要能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夯实基础,同时又要能帮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1.依托课文,学习“想象”。“交流平台”是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回顾“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方法,即调动各种感官去想象文中的画面,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开始时,让学生听录音,并引导进行想象;接着趁热打铁,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朗读并想象,表达出想象的画面。在教学中重点从感官描写这个点出发,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写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并适当拓展,出示一些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句子,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2.依托词语,描述“想象”。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读,读词语,读诗歌,在读的过程中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感悟词语的含义与诗句的意境。如,在反复读八个形容声音的词语后,引导交流:读这些词语,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将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这样使抽象的词语以具体的画面呈现。再如,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这样既能让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