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击剑狂歌王之涣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195777071 上传时间:2021-09-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趣说:击剑狂歌王之涣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趣说:击剑狂歌王之涣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趣说:击剑狂歌王之涣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趣说:击剑狂歌王之涣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趣说:击剑狂歌王之涣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趣说:击剑狂歌王之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说:击剑狂歌王之涣(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趣说:击剑狂歌王之涣 趣说:击剑狂歌王之涣 王之涣大家都不陌生,因为他的凉州词和登鹤雀楼都是我们当小同学时就要背诵的诗篇。但关于王之涣这样一位诗才卓绝的大才子,很长时间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却了解甚少。唐才子传里也说的很简略,只是说他少有侠气,常击剑悲歌,但关于王之涣的平生经历却很少有记载。而新唐书、旧唐书这样为帝王将相服务的史书上更没有记载王之涣的只言片语。在古时,如果无官无职的人,往往没有记录,事迹能零星见于一些野史笔记中就不错了,所以上篇中的张旭这样有名的人也是生卒年不详,让后人猜来猜去的考证。 万幸在二十世纪60年代在河北出土时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这是

2、唐人靳能为王之涣所作的墓志铭。于是王之涣的生平状况终于得以重见天日。唐才子传说之涣,蓟门人,这个也不对(这两个资料当然墓志所说的状况可信度更高,辛文房是元朝人,时代又远,可能是推测而来吧)。依据出生的墓志,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就是主说晋阳(今太原)为其原籍,家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王之涣的生卒年代也在墓志上得到确认,墓志铭说王之涣卒于天宝元年( 742年)二月,享年55岁,推之可知生于武后垂拱四年(688年)。也就说王之涣比孟浩然还要大一岁,比李白和王维都要大13岁左右。 通过这个墓志铭,我们还了解到王之涣的不少事迹: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据说当时以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

3、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等七姓十族最为有名。说来也是名门之后。他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曾祖王信,隋朝大夫、著作郎,入唐后改任安邑县令。祖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父王昱,鸿胪主簿、浚仪县令。从曾祖到父亲,虽然皆为官,但均为县委书记一级的小官。王之涣出身于一般仕宦之家,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 20 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不知为什么,王之涣没有去考取功名,走科举之途,而直接以干部子弟的身份调补冀州衡水主簿。任衡水主簿时,王之涣父母均已去世,这时候,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说起来这段姻缘也很有意思,当时王之涣据

4、说已经35了,和江湖夜雨差不多大了,也是已经有了老婆孩子。我们现在人的寿命一般都长,有的朋友读研考博,到了这个年龄才结婚的也不是没有,但古时有所谓人生三十而未娶,不应更娶之类的格言,据说当时李小姐才18岁,和王之涣的年龄差不多要小一半,王之涣年龄又大,又有老婆,且不是很有权势的人,可是堂堂衡水县的县太爷为什么为什么甘心将自己的女儿嫁这样一个人呢?江湖夜雨推测,那只有一个理由,也就是这位李小姐爱上王之涣了,王之涣据说为人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看来正是因为王之涣的个人魅力征服了李家小姐。所以李小姐就不顾父母的反对执意要嫁王之涣了。想到这里,江湖夜雨不禁感叹盛唐时的社会气氛,真

5、是恢恢然,广广然,昭昭然,荡荡然,社会的宽容度太高了。这要在其他封建时代恐怕又是一出千古悲剧,但在盛唐时,李小姐却吹吹打打地正式嫁给了她心目中的如意郎君-王之涣。这不禁又让江湖夜雨想起唐朝诗人韦庄的一首词: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首词中的心情,好像就是说的李小姐这样的美眉吧。当然,王之涣不是薄情之人,据说他们过的很恩爱,但唯一有所遗憾的是,王之涣去世后六年,李氏也因病而死。因王之涣有前面的正妻,两人竟不能合葬。但关于这些,李小姐恐怕也不会太在乎了,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生前同衾,已畅我心,死后同穴,更有何益? 和一切狂放的才子一样,王

6、之涣的官运不是很好,做了一段衡水主簿,王之涣就恼了那些官场中的鸡争鸭斗,愤而辞职,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 在家里当了15年的SOHO。后来亲朋劝他,大概也是由于经济亦日渐窘迫吧,在朋友的推举下,他又当了文安郡文安县尉(王之涣的爷爷就当过这里的县令,可能还有点老关系吧),但王之涣没有做几年就去世了。王之涣死后,他的诗作居然散佚了。据说他的一个表弟为其整理诗集,不慎灯烛失火,将王之涣的诗集烧毁了。真是气人,他表弟这个家伙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千古罪人,烧掉的不知道是不是有好多像登鹤雀楼这样的千古绝唱。惋惜呀! 唐人薛用弱集异记里有一个

7、流传极广的旗亭画壁故事:说是开元中,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来旗亭喝喝酒,涮涮羊肉什么的,正好有十多个梨园伶官和四位著名歌妓也来此场卖唱,当时所唱的.流行歌曲,就是一些流行的诗词。他们三人便在旁边一面烤火一面观看。王昌龄提议说,我们各擅诗名,究竟谁胜于谁,今天我们可看她们所唱谁的诗多,谁便为优者。第一个歌妓唱的是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好生得意,在壁上为自己画了一道。第二个唱的是高适的开箧泪沾臆,高适也为自己画了一道。随后王昌龄又添得一道。王之涣说,这几位为一般歌妓,唱的都是下里巴人。应看那位最美丽的歌妓唱的是谁的诗。假设唱的不是我诗,刚终身不敢与你们二位争衡了。待

8、那名妓唱时,果真为王之涣之诗,三人不觉开心笑起来。诸伶因他们大笑而见问,知是王之涣等名人,非常高兴,即拜请他们人席。旗亭画壁,遂成典故。元人还编成杂剧上演。从此可见当时王之涣诗名之盛。这个故事当然也未必就是真事,但说明王之涣的诗才还是很早就得到公认的。 确实,王之涣虽然现在只剩下六首诗传世,但江湖夜雨觉得就算王之涣只剩下登鹤雀楼这一首诗存在,也能当仁不让地盛唐诸多锦心绣口的才子中分得一席之地了。江湖夜雨和大家一样在幼年就背过王之涣的这首登鹤雀楼,但是如今读的诗多了,却越来越觉得此诗妙不可言,当真有钻之弥深,仰之弥高之感,让我们再看一下这寥寥的二十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9、层楼。 这头一联中白日对黄河,山对海,简直就是对仗教科书的经典对子,但是这样的对子看起来轻易,但要做到信手拈来,却浑然天成,毫无生拉硬扯的痕迹却非易事。评诗的大家们都有这样一个看法,就是唐诗和宋诗相较,虽然宋诗有时候对仗更工整,却不免纤巧。所谓纤巧,也就是为了求工整而有一些生硬的痕迹。北宋秦观有一首著名的词,开头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后人看了觉得天连衰草和山抹微云对得并不好,于是就想出个天黏衰草,周汝昌先生就批评为。黏字之病在于:太雕琢,也就显得太穿凿;太用力,也就显得太吃力。艺术是不以此等为最高境界的。所以周汝昌先生主张宁可对的不那么工整精巧,也不要有意硬对,露出穿凿吃力的痕迹,比如我们听歌

10、唱家唱歌(传统的,摇滚类故做声嘶力竭状的除外),假设是歌曲中高亢之音中露出那怕是一点点费力的感觉,也是失败的。最好是举重假设轻,行云流水一般的流畅。说到这里,大家就看出来,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联虽然工整精妙,但却尽是当时诗人眼前的实情实景,恰似不经意的拈来,却又如鬼斧神工,妙绝天成,真是让人拍案叫好。 但不想下一联却更妙,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既写景,又说理,这一句当然成为了大家熟知的格言式的诗句。但这样的诗句写的好是十分不易的,有人说诗忌说理,因此诗是一种艺术,贵含蓄,讲意境,不是论文,所以一说理就容易枯燥,甚至口号化。但王之涣这一句却寓景于理,寓情于理,显得十分自然且又诗意盎然,喻

11、意无穷。真可以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来形容,而且仔细一看,这两联居然也是对仗的,这首诗四句全是对句,但读来浑然一体,全无支离呆板之感。正如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的那样四语皆对,读来不觉其排,骨高故也。这正是王之涣超人的才气所致。五绝写成这样,真是一字千金,王之涣就这一篇就要顶一般的庸俗诗人一万篇也强。 当然,王之涣的另一篇凉州词也是妇孺皆知的好诗。据说有人还将其改编成了词的形式: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有的说这是一个文人给慈禧太后写扇子,掉了个间字,老佛爷大怒,这人情急智生,才读成这样,说是自己新编的词,不管怎么说,这都反映了王之涣的作品流传之广,人们

12、对之喜爱,且玩味之深入。 趣说诗经 趣说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制定意图】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在我们的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诗经氓叙写的是一个凄婉的故事,但今天的同学却不大愿意读,因为这首诗里的生字先把他们吓住了。本教学制定力求从汉字入手,通过让同学熟悉了解这首诗里一些汉字的本源,趣说全诗,达到乐学的目的。 【教学实录】 师: 意大利现存最早的文字,发现于公元前8世纪初,罗马城四周的古代城市奥

13、萨客栈大墓地。陶罐上刻画的4个希腊字母说明,刚刚建立罗马城的拉丁人在希腊人采纳腓尼基字母后不久就学会使用了这种文字。而在当时东方的大陆上,已经有了一个地域辽阔、国力强盛、文化灿烂的国家:楚国。在楚国之前,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又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中呢?有这样一本书可以带着我们走进历史,那就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诗三百,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诗经在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师: 诗经在古人心中有着极为崇高地位。论语季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

14、事。 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朱东润在诗三百篇探故中说:吾国文学导源于诗三百五篇,不知诗三百五篇者,不够与言吾国文学之流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篇诗歌氓。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生读) 师:大家的声音很洪亮,节奏也把握得很好。但是有几个字音读得不是很准确。淇水汤汤中汤应该读作shng,渐车帷裳中 渐应该读作jin。 师:关于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大家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生:诗中说道尔卜尔筮,卜和筮都有占卜的意思,有什么区别? 师:古人用火灼龟甲,依据裂痕来推测吉凶,叫 卜, 筮是用蓍草占卦推测

15、吉凶。 师:还有吗? 生:没有了,解释很详尽。 师:好,请一位同学来概述一下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这首诗写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 师:概括得简洁而准确。从这位同学的概括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爱情悲剧,大家想一下这个悲剧主要是由谁造成的? 生:是氓。(异口同声) 师:氓在当时的社会是属于什么阶层的人? 生:应该是一般百姓吧。 师:为什么? 生: 诗中说氓抱布贸丝,他可能是一个做生意的人,也可能是为了生活的必需要而与别人交换物资。 师:说得很好。说文解字中说:氓,民也。(板书:民)金文的民字上部是一个眼睛,下面是一把锥子刺进了眼睛,说明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将奴隶的眼睛刺瞎。也就是说,民的本义是奴隶,引申为被统治的人百姓。这说明氓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生:我觉得氓的家庭条件很不好。因为女子说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可见生活的艰辛。 师:对。(板书:贫)篆体的贫其外面是一个大屋形状,其内为分,分什么呢?屋里什么也没有,所以为贫。说文解字中说:贫,财分少也。所以贫的本义为贫穷。可见氓不仅社会地位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