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 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95577418 上传时间:2021-09-1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荒漠化的防治 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荒漠化的防治 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荒漠化的防治 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荒漠化的防治 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荒漠化的防治 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荒漠化的防治 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荒漠化的防治 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6页第一、二自然段,总结归纳下列问题: 什么是荒漠化? 荒漠化的类型?,我国大陆荒漠化问题典型区域分布示意图,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石质荒漠化(石漠化):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致使岩石裸露,土地生产力极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或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东,西,50mm,200

2、mm,400mm,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归纳:我国西北地区的概况,(1)位置:,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以北;主要包括 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2)气候:,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小于400mm,沙漠广布; 非季风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多大风;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3)地形:,东部是辽阔的高原,西部是高大山系和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3)水文:,水资源短缺;河湖稀少,以内流河和咸水湖 为主;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 生产的主要水源。,思考:,西北干旱的原因?,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的概况,分析该区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 位置:深处内陆,远离海洋

3、; 气候:气候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 植被:植被稀少; 土壤: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过度农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过度放牧,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人为原因,阅读,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 导致沙尘暴频发,给社会和相关产业造成巨大损失。,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改善灌溉技术 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东,农作区,牧区草原,干旱内陆区,西,少,多,降水量,1.合理利用水资源,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绿洲内部,(农田防护林网

4、),绿洲前沿地带,(乔灌结合防沙林带),绿洲外围边缘,(封沙育草),生物 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工程 措施,1.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森林需水量大,在本区成活难。 2.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据图思考: 1.沙坡头为什么不采用植树造林的方式的固沙? 1.试着解释草方格固沙的原理。,课堂小结,一、荒漠化的含义、类型 二、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决定性) 三、荒漠化的危害 四、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当堂检测,B,1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 A

5、.干旱的气候条件 B. 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 人口激增 D.过度放牧,2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起决定作用的是( ) 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 B. 人类活动 C. 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D.气候异常,3水源的多少决定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不当,在西北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 A.水土流失 B. 土地沙化 C. 裸岩 D.次生盐渍化,A,D,当堂检测,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下图为我国 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灌溉措施不当,加上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 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A. B C D,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