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血缘关系与新型社区建设探讨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95523073 上传时间:2021-09-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血缘关系与新型社区建设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传统血缘关系与新型社区建设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传统血缘关系与新型社区建设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传统血缘关系与新型社区建设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传统血缘关系与新型社区建设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血缘关系与新型社区建设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血缘关系与新型社区建设探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血缘关系与新型社区建设探讨导读中国的传统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社 会的根本关系。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稳定 快速开展时期,在经济开展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家庭规 模缩小和血缘关系的弱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这 就使得传统上的“血缘关系和家庭互助模式”面临着严峻挑 战,并影响到未来社会的稳定。面对现状,建立新型社区、 形成新的邻里互助关系,对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尤为迫切和 需要。关键词传统社会;血缘关系;城镇化;家庭模式;社区 建设目前,我国的社会开展已经进入城市化进程的快速车道。 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特大城市、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等已经 构成有序的城市化结构。大量人口从农村

2、涌入城市,在新的 生活社区,人们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如何融洽人际关系,怎 么融入新的生活环境,社区应在人们生活中发挥什么样的作 用,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一、社区建设的必要性(一)血缘关系的弱化削弱了家族观念和宗族保护血缘关系,即直系和旁系血缘构成的宗族关系,它是由婚 姻或生育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 妹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其他亲属关系。血缘关系是人先 天的与生俱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已存在,是最 早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马克思说:“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 会关系。”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血缘 关系的亲密程度和作用是不相同的。血缘关系是社会的根本

3、关系,是社会组织的根底,它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起着 决定性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基于血缘关系而开展变化。 一般来说,传统家族规模都比拟大,人们的家族观念也比拟 重,这种家族的团结和凝聚力特别表达在有外部冲突的时候。 家庭互助在社会秩序和伦理维护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 遇到困难时候,这种家族团结和凝聚力往往能够使社会保障 方面自给自足。在中国古代的奴隶和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 间的交往和联系及经济活动,根本上被限制在以血缘关系为 根底的圈子里。正如费孝通所言,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2。同村的具 有血缘关系邻里交往频繁,人际关系比拟密切,这种基于血 缘和地缘

4、关系自然形成的社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然而,随 着小农经济的瓦解,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社会 的血缘关系和家族观念均呈弱化的趋势。人口不断“城市化“公民化”过程的深入导致血缘关系的重要性逐步降低,人 际关系的互动性减弱。基于血缘关系的“圈子内部功能也 不断削弱,基于血缘关系的成员的生存和生活保障面临着前 所未有的挑战。(二)家庭人口规模的缩小弱化了家庭的互助功能近年来的社会调查和统计资料证实,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 生了很大变革,联合家庭和主干家庭的数量在减少,而核心 家庭的数量大量增加了。中国的家庭正在经历一个小型化和 核心化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倡导一对夫妇 只生一个孩子的

5、根本国策,农村和城市的家庭结构小型化趋 势日益明显。根据1982年和1990年的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显 示,家庭户规模分别是4.3人/户和3.97人/户;1995年 中国统计局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说明,农村平 均家庭户规模下降到3.9 A /户;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 口普查平均家庭为3. 44 A /户。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 调查数据显示,乡村平均家庭变为3. 27人/户。在第六次 全国人口普查中,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 家庭户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 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 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 查的3. 4

6、4人减少0. 34人3 o同样的结论在华北水利水电 大学大学生家庭规模的调查问卷中也可以得出。我们选取了 1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他们主要是华北 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这些调查对象 的出生年份主要介于1989-1995年。问卷主要问寻了这些大 学生上下三代内的的家庭规模,比方爷爷奶奶辈的兄弟姐妹 的数量、爸爸妈妈辈的兄弟姐妹的数量以及本人的兄弟姐妹 数量。在进行了 “大学生家庭代际关系状况”的调查后,经 过数量统计与分析,得到了 5个年龄段人群的亲子比的情况: 60-70岁的人,亲子比为2: 4.1,即一对夫妻平均有4.1个 子女;51-60岁的人,亲子比为

7、2: 2. 7; 41-50岁的人,亲 子比为2 : 1. 56; 31-40岁的人,亲子比为2 : 1. 1; 21-30 岁的人,亲子比为2 : lo此次的调查问卷数据可以清晰地反 映出近年来我国家庭人口数量的缩减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目 前受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 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而家庭人 口和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家庭收入的减少,家庭保障能力下 降。这对今后家庭养老、独生子女教育、居民住房需求等方 面将产生长远的影响。家庭户数增长以及家庭户规模小型化 的趋势仍将持续。然而,传统的依靠家庭互助保障的制度基 础已经改变,家族互助有渐趋瓦解的趋势

8、。家族互助是在家 庭规模较大的情况下,长辈对家庭经济具有控制权威的社会 中形成的制度性传统,父辈对财产等资源的控制地位是其赖 以获得子孙赡养的根底。但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尤其是改 革开放后,随着人口流动与交往范围的扩大,资源配置方式 的改变和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长辈对家庭经济和其他资源 的控制力越来越小,家族内的亲属数量也随之减少,可利用 的资源和家族互助功能日趋弱化。在传统社会,相当一局部 家庭的养老问题仍然主要依赖子女。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中 劳动力的流动和迁移,使得因方案生育和家庭小型化而出现 的老人供养和养老资源短缺的问题进一步加重。当社会成员 当无法向家族内部求助且同时缺少相应的社会保

9、障时,社区 建设和社会性质的互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二、社会互助和社会保障的完善应依托社区建设社区是指由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 体。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城市区域内,由一定规模的从事 各种非农业劳动职业人群所组成的基层社会。社区是社会成 员生活的家园和可依赖的组织,为了社会互助更加深入和社 会保障更加完善,社区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政府为主导,社区管理多元化政府是社区效劳的政策制定者和资源开发者,有效发挥政 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能更加有力地释放出社区工作的创 造性。政府的主导作用是社区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所决定 的。在社区工作中,政府首先应制定出高效且实际的政策

10、和 制度,让社区建设在制度的标准内进行,并通过行政协同法 律和经济手段,协调各方关系,使社区开展走向良性轨道。 政府切忌把指导性工作变质为领导性工作,影响社区建设管 理的民主化。其次,社区开展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离 不开政府的支持。当地政府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社 区文化环境的建设。政府也应重视非政府机构和组织在社区 开展和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对于一些真正为社区建设效劳的 公益组织实行资助,制定相应的效劳政策和保护组织的权益 不受侵害。在我国的社区建设中,社区管理比拟单一,而具 有民间性和自治性并且独立于政府的民间组织没有发挥其 应有的作用。社会非营利组织等一些民间组织在沟通政府与 社区

11、居民之间和缓解社会矛盾方面起着重要的润滑作用,我 们有理由让具有灵活高效和低本钱运作的民间组织也成为 推动社区开展的重要力量。(二)资金来源多元化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建设越来越需要更 多更好的软硬件设施来为居民效劳。这就需要更多的财力投 入。在以往社区建设中,资金渠道大都来源于政府的投入, 且资金的使用和回馈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大多数的社区建设 失败案例都是因社区建设过程中缺少资金支持而不得不草 草了之,因此,在当下的社区建设中,应在政府支持下引入 市场机制,吸引各方资金投入社区工程建设,采取合资、入 股、合伙等形式,创办一些效劳性强、社会效益好的社区福 利性机构,以吸引更多的社会

12、资金投入,推动社区建设资金 来源的多样化。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以投 资、捐资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社区建设资金,保证社区建设的 正常运行。例如,通过政府对社区开展提供专项资金和民间 组织的资金支持,社区内部有能力为社会弱者和原本无经济 收入的居民做出帮助,使之变成了有支付能力的市场消费者, 从而带动相关市场需求,刺激了效劳供应者的产生,这样便 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另外,社区管理也应注重非政府资金 的利用,通过降低市场门槛、公开招标、合约承包等方式扩 大民间资金来源渠道。国外社区的资金来源大都是高度自治 的非政府组织,在这样的模式下,社区开展往往比拟灵活且 居民参与度高。因此,在我国的社

13、区建设进程中,不断拓宽 资金来源渠道并使资金来源多元化是社区向更高层次开展 的有效路径。(三)重视社区医疗和教育的供应,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保 障工作老年人是对社区依赖性最强的人群,他们的衣食住行、健 身医疗等大都在社区内进行,因此老年人是社区保障效劳的 重要对象。美国维亚康姆公司曾经做过一个有关幸福指数的 调查,该公司专家组对来自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0 名年轻人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排在幸福指数第一位的国家是 墨西哥4。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和 教育的墨西哥,民众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太多的担忧,生活压 力普遍比拟小。在我国每年举办的中,医疗和教育已经 成为最引人关注的民生问题

14、,看病难和上学难已经成为人们 茶余饭后谈论的最热话题。很多经济能力比拟弱的人害怕去 医院看病,得了大病宁愿去医疗水平低的小诊所甚至自己忍 受,也不愿花费巨额医疗费去大医院获得治疗。在每年的开 学期,家长开始为上幼儿园或小学的孩子排队报名,局部家 长甚至通过找熟人、走关系才能让孩子上满意的学校。因此 快社区医疗和教育制度建设的任务十分紧迫。社区是居民赖 以生存的家园,如果社区内部建有完善的医疗设施和教育机 构,居民最关注的问题得到解决,那么社区的开展自然会越 来越好。社区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而多数社区往往避开这个“烫手的山芋”,由此导致社区的 医疗保险一直处于短缺的状态,

15、给居民的生活带了了极大的 不便。参照兴旺国家社区管理经验,只有解决了医疗和教育 这两大难题,社区居民才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因此,将医 疗和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加快社区开展、增进 居民和谐的关键。在建立好医疗和教育的前提下,逐渐有步 骤有方案地完善社区养老制度、就业制度、公共卫生制度等。 遵循这样的开展轨迹,我国的社区建设才能实现可持续开展, 社区居民的社会保障才能不断完善,社区人员的幸福指数才 能不断增加。(四)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就是社区的感 召力、亲和力和生命活力。然而,在当前社区管理中另外一 个普遍的问题是社区居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不高

16、,社区单 位和居民参与意识缺乏,不少地方居民从来不参与社区活动, 甚至局部居民对于社区所举办的活动根本不关心。因此,社 区居民参与意识关乎到社区是否长久持续和健康开展。由于 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 灵上的认同感,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联系较少,缺乏相互的关 心和依赖。所以,提升参与意识应从激活人们的相互需要出 发,增强人们的支持性社会联系。而强化社区联系的关键是 吸引社区居民参与与其利益相关的社区活动,从而加强社区 成员、不同群体之间的团结、信赖关系,以增强社区成员的 信任感、义务感和责任感。随着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积极作用 的发挥和社区管理能力的增强,居民的参与度正在不断提高, 从而能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社会资源配置源,为社区建设提供 了大量的人力支持。例如,成立社区业主委员会方便了社区 居民的相互交流和对社区开展的深入了解;成立法律援助中 心为社区内部成员提供及时方便的法律援助业务或法律知 识普及宣传等;成立环境保护协会,让居民参与到社区的环 境保护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