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17古诗三首教案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95506145 上传时间:2021-09-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17古诗三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17古诗三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17古诗三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17古诗三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三年级17古诗三首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13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2.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1.学生初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

2、,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2.检查交流。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4.学生个人读悟。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读出感情。3.指名朗读,评价。4.背诵: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2.默写望天门山。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自由诵读,初步

3、感悟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重点指导:潋lin yn 空蒙kng mng淡妆浓抹dn zhung nng m 相宜xing y3.读通课文: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天晴和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4.学生自由背诵。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第三课时一、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洛阳(

4、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主要作品: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等。二、诗词讲解1.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2.解读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小小的青螺。3.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4.主旨概括: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三、随堂练习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_和长江的_,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川的_之情。四、板书设计望天门山唐 李白断 开相对出 日边来 长江的壮阔气势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晴 好雨 奇 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 月山 水和五、课堂小结三首诗歌都是山水诗歌中的名篇。愿我们可爱的同学们将来也能像这些诗人们一样走遍祖国大好河山,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请同学们课后收集类似的山水诗歌,自己阅读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