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期中语文(2011年)Word版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95502323 上传时间:2021-09-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期中语文(2011年)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下)期中语文(2011年)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下)期中语文(2011年)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下)期中语文(2011年)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下)期中语文(2011年)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下)期中语文(2011年)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期中语文(2011年)Word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桥中学高二(下)期中测试语 文 试 卷第卷(共30分)一、(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 蹩进(bi) 打烊(yng) 便宜(bin) 窸窣(xs) 过蒙拔擢(zhu)B、 怨怅(chng) 趱行(zn)寒伧(chen)盥沐(gun)祭奠尚飨(xing)C、 箍桶(k) 阜盛(f) 筵席(yn) 犄角(j) 悖于事理(bi)D 夭殁(m)搭讪(dshn)漱涤(shd) 愀然 (qio) 暴虎冯河(png)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那老女人徘徊观望了一回,忽然手脚有些发抖,呛呛踉踉退下几步,瞪着眼只是发症。 B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

2、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C她看着那个替她做锁碎家务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概和狂乱的梦想。 D他签了好些债卷,订了好些使他破产的契约。他跟许多放高利贷的人和各种不同国藉的放债人打交道。3下列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公子为了凑到三百两银子一连奔走了三日,分毫无爽,又不敢回绝十娘,权且含糊答应。B玛蒂尔德虽然与佛来思节夫人是教会学校的同学,但是佛来思节夫人的财产令她只能望其项背了。C马谡为了取得诸葛亮的信任,又是海誓山盟,又是立军令状,最终虽然争取到了守街亭的任务,却导致了兵败身亡的悲剧。D现在一些民族节日少人问津,而

3、与东方传统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却大有席卷华夏之势,这种现象值得有关部门关注和反思。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文艺界以孙犁先生的荷花淀等作品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作品。B、中学生应该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这对于培养文学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是非常必要的。C、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我们不仅要着眼于表达效果,体会其丰富的情味,而且要理解其语意,注意其修辞特点。D、优秀的现代小说,入情入理而又生动逼真地提供了一幅幅精彩的生活画面,引导读者认识社会和体验人生的导师。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每小题3分,9分)解读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

4、的北京”从2005年8月3日起,正式成为第29届奥运会会徽。据北京奥组委介绍,“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有四项含义:其一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题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

5、形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另外,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具有代表国家、喜庆、文化传统的特点。这个标志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地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和真诚,传递着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其二是城市加年份的标准字体设计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字体部分采用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将这一字体的笔划和韵味有机地融入到“Beijing200

6、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字体符合市场开发目的,与标志主体图案的风格相协调,避免了未来在整体标志注册中因使用现成字体而可能出现的仿冒侵仅法律纠纷。其三是总体结构与独立结构比例协调。“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中国印“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三部分之间在布局及比例关系方面近乎完善。每一部分独立使用时比例更合理,不失协调。其四是有利于形象景观应用和市场开发。国际奥委会知识产权注册机构认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之主体图案具有作为独立商标注册的条件,在城市景观布置,场馆环境布置等方面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选自中国青年报)5对“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含义的理解,有

7、误的一项是( )A巧妙结合了中国、北京和奥林匹克三个标志性地区名词。B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地设计出了城市加年份的标准字体。C三个部分的独立结构与整体结构的比例合理协调。D对形象景观的应用和市场的开发都是很有利的。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印”的神韵,是借助于印章书法这一艺术形式和运动特征来体现的,也是通过由艺术变形而幻化成的奔跑舞动的“京”字人形来表现的。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汉代竹简文字有机地融入到“Beijing2008”字体中,简洁,自然,流畅,与图案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C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有其文化特定背景,具有代表国家、喜庆、文化传统的特点,而“中国印”之色则传达了喜

8、庆、热烈的文化气氛。D运动的人形、奔跑舞动的开放姿态,艺术夸张的变形“京”字,以及鲜艳的红色共同表明中国热情真诚地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体的设计主要出于市场开发的目的和为了避免仿冒侵权法律纠纷。B“中国印”中变形的“京”字,是一个运动员的造型,其核心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原则。C从知识产权注册的角度看,“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可独立注册商标,其形象景观应用和市场开发前景乐观。D“中国印”中的运动人形,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友善、刚柔相济的特点,十足的动感充分展示了北京奥运会特有的主体风格“更快、更高、更强”。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

9、答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方山子传苏 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来源:aaaexamdaaaa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

10、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和古文观止注释: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俠,喜替人排忧解难。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

11、喜戴之。 谪:降职。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 . 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整理任凤翔府签判。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C.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9.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B.余既耸然异之呜呼!其信然也!C.晚乃遁于光、黄间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D.呼余宿其家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10.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

12、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整理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尾段整理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D、整理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第卷(共120分)四、(24分)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4分)译文:(2)猥以微贱

13、,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李密陈情表)(3分)译文: (3)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柳宗元愚溪诗序)(3分)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搠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性情纵放,屡试不第。 (1)第一、二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3分) (2)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3、根据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填空 (6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

14、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水光接天。(3)身体发肤, ,不敢毁伤,孝之始也。(4)心较比干多一窍, 。(5)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远古神话。发展到( )代,小说脱离了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出现了传奇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成熟。(6)冯梦龙编辑的“三言”是指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秋 之 声丛维熙黄昏时分,上街散步,遇到一个肩挑蝈蝈笼子的老汉,串街走巷在叫卖蝈蝈。笼子里此起彼伏的蝈蝈鸣叫声,顿时给京城送来了乡野的浓浓秋意。我走上去买了两只提回家里,挂在了阳台上。在窗外的蝉

15、鸣之声,流露出凄惶之时,蝈蝈以一曲曲高亢的秋歌,取代苦蝉单调的噪音,实在是一种享受。我的童年是在冀东农村度过的,记忆中曾留下蝈蝈的鸣秋声声;因而我的认知中,蝈蝈是人类生活的知音,是秋天写意的自然画师。此时我将这个秋天的歌王,高悬于我的窗外,它的声声秋歌,能使我有一次童心之旅,让我在黄昏斜阳的年纪,回眸人生只有一次的童真,那是人生中难以寻觅到的一种痴醉。童年时的我,每到秋天来临之时,都要钻进红高粱地里,与小伙伴一起去逮蝈蝈。青绿的高粱叶片锋利如刀,我们赤裸的胳膊被划出一道道血迹,但听蝈蝈一叫,就好像贴上了止疼药似的,而把在高粱里钻来钻去的艰辛忘得一干二净了。我们拔来青草为它絮窝,摘来它爱吃的南瓜花供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