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2第7章第8节Word版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95502144 上传时间:2021-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必修2第7章第8节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物理必修2第7章第8节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物理必修2第7章第8节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物理必修2第7章第8节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物理必修2第7章第8节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必修2第7章第8节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必修2第7章第8节Word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物理必修2第7章第8节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能守恒定律”,选自高一物理必修2的第7章第8节,下面我对这节课分六部分进行说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设计思想、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

2、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力学中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运动形式的转化和守恒的思想能指引我们揭露自然规律、取得丰硕成果。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材上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先猜测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件的探究,了解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

3、在教学设计时,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巩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 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2)

4、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4)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5)学会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6)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观察、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

5、习兴趣。 (3)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3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采用情景问题分析与活动总结的教学设计模式,以老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这样一个设计过程,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

6、条件容易多了,整个难点的克服过程通过这样四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运用归纳法的思想,从一个个典型的物理情景中总结出科学的结论,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随后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中,学生对守恒条件的认识和理解很准确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设计思想 授课时采用视频引入的方式,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后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通过学生的观察,分两步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步是要学生理解动能与势能间可以相互转化;第二步是说明在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守恒。接着采用列举实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得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使学生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

7、在应用过程中能巩固、加深对定律的理解。从感性上认识机械能守恒定律。对于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即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定,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只受重力到还受其它力,引导学生归纳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符合人类对新事物的认知规律,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从而引导学生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对于本节难点的突破,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研究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将难点分解为一个个小台阶,很轻松的走到很高的高度,破解本节的难点内容。 四、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法设计主要也是依据教学理论及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设计的,具体方法如下: 1观察演示实验中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体验在转化过程中动

8、能与势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机械能守恒。 3采用师生共同演绎推导的方法,明确机械能守恒定律数学表达式的来龙去脉。 4采用列举实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得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一起探索得出物理规律及适用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五、学法指导 根据我设计的教法及科学的构建主义学法观点:“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转变;学习不是个体构建的过程,也是社会构建的过程。”学生应当采取这样学习方法:在具体的物理情景及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体现

9、由物讲理的基本方法。学生应当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归纳与总结。在物理情景中去思考我们的问题,分析它的特点,用我们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究式的演绎推理,最后去归纳总结新的物理规律。总之,学生要学会学习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为适应高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新课内容要求,创设“自由落体、平抛、沿斜面下滑”三个物理情境作为铺垫,由易到难,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在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加以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六、教学过

10、程和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用多媒体展示下述物理情景:A运动员投出铅球;B弹簧的一端接在气垫导轨的一端,另一端和滑块相连,让滑块在水平的轨道上做往复运动。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本节课结束时的反馈埋下伏笔。同时为下面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二)进行新课 1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演示实验)依次演示自由落体、竖直上抛、滚摆、单摆和弹簧振子,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物体运动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学生观察)观察、体验到高度大时速度小,速度小时高度大,进而得到重力势能大时动能小,势能小时动能大。在引导学生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得出重力势能增大(减小)的过程就是动能减少

11、(增大)的过程。 (提出问题)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动能势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和有什么变化呢? 2探究规律找出机械能不变的条件 21只受重力做功作用分析 现以自由落体为例(展示物理模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设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经过离地高度为h1(任选的)A点时速度为V1,下落到离地高度为h2(任选的)的B点时的速度为V2。由学生用学习过的知识(牛顿定律或动能定理),分析下落过程中A、B两位置的机械能之间的数量关系。 物体从A运动到B, WG=mv22-mv12=EK2-EK1 再由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有: WG=mgh1-mgh2

12、= EP1-EP2 得到:EK2-EK1= EP1-EP2 移项后,得:EP1 +EK1= EP2 +EK2 即EA=EB 上述结论是在运动过程只受重力作用的时候得到的,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作为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分析物体做平抛和竖直上抛运动时的情况。 如果物体是沿光滑斜面下滑,上述结论成立吗? 22只有弹力做功分析 提出问题: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只有弹力做功时,机械能也守恒吗? (多媒体展示)气垫导轨上的水平弹簧振子,观察振动过程。 由学生分析振动过程的能量转化和实验结论,结合前面已经探究过的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类比重力做功,进行定性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守恒条件,归纳结

13、论(注意要加深对条件的理解) 1物体只受重力,不受其他力,如自由落体运动。 2除重力外,物体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 3除重力外,物体受其他力,其他力做功,但其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为零。 结论(课件展示):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等介质阻力,则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时,势能(动能)减少的量等于动能(势能)增加的量,机械能的总量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如果有摩擦或介质阻力,则势能(动能)减少的量大于动能(势能)增加的量,也就是机械能的总量有损失、不守恒。 规律应用 31典型例题 例1在距离地面20m高处以15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小球落地速度大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14、,提出问题: (1)前面学习过应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处理平抛运动,现在能否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这类问题? (2)小球抛出后至落地之前的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明确: (1)小球下落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可以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应明确所选取的运动过程,明确初、末状态小球所具有的机械能。 例题求解过程: 取地面为参考平面,抛出时小球具有的重力势能Ep0mgh,动能为EK0=mv02。落地时,小球的重力势能为0,动能为EK2=mv 2。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1=E2,即mgh+mv02=mv 2 落地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提出问题:请考虑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与用运动合成解决问题的差异是什么? 从以上解答可看出,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简洁便利,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不仅适合于直线运动,也适合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分析以上解题过程,还可归纳出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 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物体或相互作用的物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