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95501148 上传时间:2021-09-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激情与豪情。2.学习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在写作中学习运用。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激情与豪情。2.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白杨礼赞,作者茅盾。(板书课题、作者)同学们看题目,你理解题目的意思吗?学生发言,师明确:标题中“礼”是敬礼、致敬的意思。“白杨礼赞”实际上是“礼赞白杨”,意思就是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作者为什么要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呢

2、?走进课文看一看。环节二:检查预习1. 指名简介矛盾: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 、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2. 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读,正音,齐读。环节三:阅读初体验过渡:课文题目说,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指名交流后师明确:第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要赞美白杨树!”开门见山,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第6.8.9段都是

3、直接对白杨树进行“礼赞”。组织齐读1.6.8.9段,体会文章一咏三叹结构美。环节四:美文共欣赏 (一)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过渡:这些句子反复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板书),那白杨树到底不平凡在哪儿呢?下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表现白杨树不平凡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圈点勾画,并作旁批。先把自己的读书收获在小组里交流5分钟,互相补充提示,后集体交流。预设:1.白杨树的外形不平凡:干,是笔直、绝无旁枝; 枝是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的;皮,是光滑、淡青色的,色彩美。可见文章依次描写了,干、枝、叶、皮,体现了白杨树外部形态不平凡; 齐读第5段,感受白杨树的外形美。2.白杨树内在的精神气质也不

4、平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丫枝一律向上”,“叶子也是片片向上”突出了白杨树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倔强挺立”,突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写出了白杨树内在气质的不平凡。3.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不平凡:“它生长在“雄壮、伟大”的黄土高原,生长背景的不平凡侧面烘托出白杨树的不平凡。点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黄土高原的景色的单调、作者恹恹欲睡的情绪是“抑”,写看到傲然挺立的白杨树惊奇地叫了一声是“扬”,突出见到白杨树的惊喜;(二)感受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看到了白杨树确实是不平凡的树,它不仅外形美,而且力争上游、积极向上,富有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怪不得作

5、者要高声赞美白杨树。那同学们想想,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不是。谁能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个问题呢?指名回答,明确:第7段,连着出现了四个“难道”领起的句子。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抗日军民团结抗战的精神和意志。由此可见,作者表面是写树,实际写的是人(抗日军民)(板书),这种手法叫象征,也叫托物言志。(板书:象征)谁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学生发言,明确:托物言志,就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将想说而不愿直说或不能

6、直说的思想、情志寄托于物,巧妙的传达给读者,也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齐读四个“难道”领起的句子,感受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拨反问、排比: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三)补充写作背景。提问:茅盾为什么不直接赞美西北的抗日军民而是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呢?学生讨论、发言,师明确: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请看大屏幕: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但由于他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只能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环节五:总结全文同学们,本文作者通过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们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最后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点拨对比手法(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突出白杨树的质朴与坚强,表达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环节六: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第6.7.8自然段。(2)运用象征手法,仿照白杨礼赞写一篇日记_礼赞。附:板书设计白杨礼赞茅盾 象征 白杨树 不平凡 抗日军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