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教案(共4课)(2021新版)3

上传人:lu****9 文档编号:195439695 上传时间:2021-09-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教案(共4课)(2021新版)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教案(共4课)(2021新版)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教案(共4课)(2021新版)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教案(共4课)(2021新版)3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教案(共4课)(2021新版)3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教案(共4课)(2021新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教案(共4课)(2021新版)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光与色彩1.光源 【教学内容】 本课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光,认识它们的形成特征与性质,围绕物体自己能否发光,也就是鉴别光源这一主题展开。 本课教学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根据光源概念与生活经验,讨论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进而学会给光源分类。 第二部分,分析图片呈现的发光现象,知道可见的物体分为两类:光源与反光物体。学会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 第三部分,通过“点燃蜡烛”“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了解物体发光的过程,认识发光需要能量。【教学目标】 观察各种发光的物体,能指出哪些物体是光源。会按照光源的特征给发光物体分类。乐于研究光现象,乐于分享与发现。【教学重难点

2、】重点举例说明发光物体的特征,鉴别光源与非光源物体。难点观察某些物体的发光过程。【教学准备】 火柴、蜡烛、钢丝球、两节电池、带导线的鳄鱼夹、装有细沙的托盘。【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 1.出示课本中的一首小诗: 是谁 在天空架起七彩虹桥是谁 将明月映入平静水面是谁 让节日的礼花绚丽多彩是谁 让城市的夜晚迷离璀璨 2.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并且猜一猜这首小诗描述的是什么?预设:这首小诗描述的是光。 第1句小诗说的是阳光,第2句小诗说的是月光,第3句小诗说的是火光,第4句小诗说的是灯光。 3.教师引导:关于光,大家并不太陌生,不过关于光还有很多的奥秘需要大家去探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探索光与色彩的知识

3、。二、聚焦 1.平时,我们看到的光究竟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他们又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一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光源的知识。2.板书课题:1.光源三、探讨 活动一:认识什么是光源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哪些光?他们是由什么东西发出来的?预设: 阳光,是由太阳发出来的。灯光,是由电灯发出来的。烛光,是由蜡烛发出来的。星光,是由星星发出来的。荧光,由萤火虫发出来的。 2.教师相机出示阳光、烛光、星光、萤火虫的光等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这些发光的东西,我们都称他们为光源。3.出示光源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光源。 光源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宇宙间的物体有的是发光的,有的是不发光的,我们把能自行发光并且正

4、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教师强调:光源的概念一定是自己能发光的物体才叫光源,自己不能自行发光的物体不能称之为光源。 5.怎样辨别哪些是光源? 教师引导:光源一定是自己能发光的物体,请大家根据这一标准来判断一下下面的这些物体是不是光源。 6.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两幅图片,想一想这两幅图片中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吗?预设: 图片1,摩天大楼的玻璃是反射的太阳光,这个不算光源,因为摩天大楼反射的太阳光来自于太阳,而并不是摩天大楼自己会发光。 图片2,月光照在水面上,水面上波光粼粼的,这也不是光源。首先月亮不是光源,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他只是反射太阳的光。月光洒在水面上,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水面也不是光源,

5、因为水面本身不发光,他只是反射月光,所以月亮和水面都不是光源。活动二: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教师引导: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这些光源都一样吗? 2.出示课本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片和下面的4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光源都一样吗?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预设: 这些光源有的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我们称之为自然光源,还有一些是人们制造出来的,我们称之为人造光源。 3.引导学生列举我们身边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预设: 自然光源有恒星(包括太阳)、极光、萤火虫光、夜明珠发出的光、闪电、深海中发光鱼、会发光的植物等等。 人造光源有火把、油灯、蜡烛、电灯(包括白炽灯

6、、日光灯、高压纳灯、霓虹灯等)、酒精灯、激光、发光的二极管、手电筒等。 4.教师相机出示一些自然光源的图片以及人造光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的不同之处。 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活动三: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发光的过程 1.出示课本第3页点燃蜡烛的图片,提出要求:动手点燃一支蜡烛,并且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发光的过程,想一想蜡烛究竟是怎样发光的。 2.学生分小组活动,动手点燃一支蜡烛,并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思考蜡烛是怎样发光的。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提醒

7、学生注意安全。4.全班交流 通过观察燃烧的蜡烛,想一想蜡烛是怎样发光的?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蜡烛是通过燃烧发光的,蜡烛不断的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并发热产生高温,在高温下未完全燃烧的蜡烛细小碳微粒就会发光。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蜡烛是通过燃烧发光的。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光源也像蜡烛那样,是通过燃烧发光的?预设:油灯、木材、篝火、酒精灯、火把等等。 6.教师相机出示这些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些光源都是通过燃烧发光的。活动四:给细钢丝通电,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 1.教师引导:日常生活中,蜡烛等是通过燃烧发光的。下面我们来给钢丝通电,看看钢丝是怎

8、样发光的。 2.出示课本第3页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活动所需的材料以及活动方法。3.全班交流 所需材料:钢丝球、带导线的鳄鱼夹、沙盘、电池等等。活动方法: 从钢丝球中抽出一根细钢丝,将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分别夹在细钢丝的两端。将两个鳄鱼夹立在沙盘中,把其中一根导线固定在电池的电极上。用另一根导线碰触电池的另一极,观察细钢丝发光的现象。活动注意点: 钢丝在通电的时候千万不要触摸,小心触电。 4.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仔细观察钢丝通电时的现象,想一想钢丝是怎样发光的?5.全班交流 指生说一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预设:在给钢丝接通电流之后,发现细钢丝发热

9、,逐渐变红发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钢丝是怎样发光的? 预设:说明钢丝在通电后会发热,会逐渐变红发光。 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6.教师引导:钢丝通电后发热,会逐渐变红发光,可以看出钢丝是通过通电发光的。其实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光源也像钢丝一样是通过通电发光的。7.学生列举通过通电发光的光源。 预设:白炽灯光、激光、白炽灯、日光灯、高压钠灯、霓虹灯、发光的二极管、手电筒等。 教师相机出示一些通过通电发光的光源,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通电发光的光源。8.教师引导:蜡烛、木材、油灯等一些光源,是通过燃烧发光的,而日光灯、白炽灯、手电筒等一些光源,是通过通电发光的。除了这两种之

10、外,还有其他的发光方式吗?预设: 碰撞摩擦发光,比如闪电。爆炸发光,比如炸药。 教师出示闪电、烟花等等光源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发光方式。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光源,知道能自己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同时,我们还了解了什么是自然光源,什么是人造光源。懂得了蜡烛、木材、篝火等等是通过燃烧发光的,而白炽灯、手电筒等等是通过通电发光的。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身边发光的物体,看看他们是怎样发光的。 【教学后记】 2.光的传播【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一系列观察、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观察、发现、了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现象和特征。 本课教学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基于学

11、生过往的知识与经历,围绕着光在自然环境中、生活情境中传播路径上的共同特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通过多个探究活动,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根据光的这一特征,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说明生活中人们对于这一特征的利用。 第三部分,制作一套简单的装置,通过细致的操作说明小孔成像现象,进一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印证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关于小孔成像的发现。【教学目标】 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设计、安装和制作适宜的实验装置,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径。 通过对光在空气中传播现象的研究与发现,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教学重难

12、点】重点认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特征。 难点设计实验,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径。【教学准备】 激光笔、带盖子的透明玻璃容器、线香、手电筒、若干张硬卡纸、剪刀、橡皮泥、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蜡烛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上一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光源,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光源,这些光源有的是人造光源,有的是自然光源,有的是通过燃烧发光的,有的是通过通电发光的。这些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光的传播路径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2.板书课题:2.光的传播二、探究 活动一:预测光的传播路径 1.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的4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4幅图

13、片中分别是什么光。预设: 图片1:早晨的太阳光。图片2:汽车的灯光。图片3:傍晚的阳光。图片4:灯光。 2.这些光的传播路径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预测:这些光都是光束射出的,而且光束看起来都是直线。 3.过渡:光到底是不是沿着直线传播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活动二: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实验一:探究光在烟雾中的传播 1.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以及方法。全班交流 2.实验材料:线香、透明的玻璃容器、激光笔、打火机等等。3.实验方法: 把几支点燃的线香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盖上盖子。 待充满烟雾后,打开激光笔,并使光束从

14、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观察光束在烟雾中传播的现象。 4.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的结论。全班交流 5.指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 光不管从哪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中,都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没有拐弯。6.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什么结论?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这一结论。实验二:探究光的传播途径实验 1.出示课本第5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这次实验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全班交流 2.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橡皮泥等等。3.实验方法: 剪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在每

15、张硬卡纸中间挖个小孔。用橡皮泥固定硬卡纸,使它们保持直立。 左右移动硬卡纸,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强调一定要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去看一看,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全班交流 5.指生说一说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预设:只有当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6.为什么只有在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预设: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只有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光才不会被遮挡住,我们才能够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7.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这个实验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8.教师引导:刚刚我们做了两个实验,一个是光在烟雾中传播的实验,另一个是光穿过硬卡纸小孔的实验,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预设: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明白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