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九单元达标测试卷

上传人:公西 文档编号:195439646 上传时间:2021-09-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九单元达标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九单元达标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九单元达标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九单元达标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九单元达标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九单元达标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九单元达标测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达标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 A碳酸钙 B高锰酸钾 C植物油 D氯化钠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3“美林”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小儿开塞露”主要成分是甘油和山梨醇。两者都是儿科常用药,且都是药物分散在水中制成。“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

2、会产生白色沉淀,“小儿开塞露”则久置不会分层。“美林”、“小儿开塞露”分别属于() A乳浊液、乳浊液B悬浊液、溶液 C乳浊液、溶液 D悬浊液、乳浊液4乳化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很常见,下列常用的清洗方法中,用到乳化作用的是() A用洗洁精除去盘子上的油污 B用清水洗手 C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泥渍 D用盐酸除铁锈5在t 时,某物质X、Y分别完全溶于水,溶液中X、Y与水的质量关系分别如图a、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都只能是固体 B两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图示溶液的浓度:XY Dt 时X、Y的溶解度:XY6海水、河水或湖水中,都溶解了一定量的氧气,但养鱼池中常常由于鱼多而缺氧,因此,要

3、设法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下列做法不能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是() A增加日晒时间 B把水搅动起来 C把水喷向空中 D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或者氧气7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实验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不变 B与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C与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与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8“天气瓶”是一个瓶内晶体可发生变化的装饰品。“天气瓶”内的液体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氯化铵和水的混合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樟脑的酒精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为多种 B樟脑的酒精溶液中,酒精是溶剂 C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

4、含义是指每100 g的溶剂中,溶质质量是24 g D“天气瓶”中晶体质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920 时,向一盛有30 g某物质的烧杯内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固体,过滤得到5 g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25 g B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20% C该温度下,再加20 g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该温度下,再加30 g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10现有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要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可采用的方法是()蒸发掉2/3溶剂蒸发掉50 g溶剂加入10 g硝酸钠加入1

5、2.5 g硝酸钠 A B C D11K2CO3、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2040506080溶解度/gK2CO3110117121126139KNO331.663.985.5110169 AK2CO3的溶解度大于KNO3 B乙代表K2CO3的溶解度曲线 Ct 应在50 60 之间 D4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63.9 g KNO312t 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关系绘制成如图所示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 B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N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

6、量分数是10% D图中4个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NMGQ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5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冬子开始把食盐装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将食盐送给红军。途中发现敌人盘查严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边,把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是由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从元素角度分析,氯化钠溶液中1价的元素有_(填元素符号)。(2)从盐水中重新得到食盐固体,需进行操作的名称是_。(3)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7、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358 g氯化钠,10 时最少需用_g水溶解。 (4)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有_(写出1点即可)。14(4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0 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_。(2)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_(填一种)。(3)t2时在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加入35 g丙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g。(4)若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物质。15(6分)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他创造的“联合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利用率,降低了成本,被人们称为“侯氏联合制碱法”,其部分生产流程如下图

8、所示。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1)分离器的作用与实验室中的_操作相同。(2)NaCl、 NaHCO3、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温度/0102030405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NaHCO36.98.19.611.112.714.5NH4Cl29.433.337.241.445.850.4结合上表分析,在碳化塔反应过程中NaHCO3晶体析出的原因是_;从分离器中得到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铵的溶液中_(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NaHCO3。(3)煅烧炉中,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该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16(9

9、分)某兴趣小组在20 时,向100 g水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测得溶解前后温度变化的最大值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20 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 g)物质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质量/g101510151015温度变化/22.8033.210.921.436.028.18(1)如图示能反映氯化钠溶液的微观示意图的是_(填字母序号,表示钠离子,表示氯离子,表示水分子)。 (2)将10.00 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 g晶体,则该溶液是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36.1 g)。(3)为寻找一种溶于水后能起到降温作用可制成冰袋的物质,选用上表中的_(

10、填化学式)降温效果最好。(4) 20 时,15 g氢氧化钠溶于100g水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某同学继续向其中加入100 g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原因是_。17(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取2 g二氧化锰和68 g过氧化氢溶液在烧杯中混合,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8.4 g,求:(1)反应中生成氧气的总质量_g。(2)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答案一、1.B2.C3B4.A5C6.A7D8.C9C10D点拨:设加入硝酸钠的质量为x,100 g10%x(100 gx)20%,计算得出x12.5 g。设蒸发水的质

11、量为y,100 g10%(100 gy)20%,计算得出y50 g,故正确。11B点拨:A.不指明温度,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表中信息可知,碳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代表K2CO3的溶解度曲线,该选项说法正确;C.50 60 之间,硝酸钾和碳酸钾的溶解度不可能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40 时,100 g水中溶解63.9 g硝酸钾恰好饱和,因此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小于63.9 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12D二、13.(1)离子;Na、H (2)蒸发 (3)1 000(4)作调味品(合理即可)

12、14(1)甲(2)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3)80(4)丙15(1)过滤 (2)同一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不能(3)2NaHCO3Na2CO3H2OCO2(4)H2O、CO2 16(1)C(2)不饱和(3)NH4NO3(4)13.04%;NaOH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热,温度上升,溶解度增大17(1)1.6(2)解:设68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2H2O22H2O,O268 32x 1.6 gx3.4 g则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00%5%。答:略。点拨: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可知,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气的质量68 g2 g68.4 g1.6 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