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浅析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195438599 上传时间:2021-09-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浅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浅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广大乡村地区的道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乡村道路发展迅速,大部分地区已实现村村通公路。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各种因素,乡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来特别,乡村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并呈高发态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与损害。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进行有效治理,笔者就此作一简要探讨。 针对乡村道路、农民群众、农用车辆等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从警力缺乏和加快乡村交通警务机制建立的矛盾点入手,不断革新乡村道路交通管理机制,以期减少交通事故,

2、促进乡村社会和谐。 一、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现状 1、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问题。其一,部分村民为了贪便宜、图省事,不管车况好坏、证件是否齐全,不管车内人多人少,见车就坐,能挤就挤,能坐就坐,从不合计安全问题,一旦遭遇车祸才感到后悔。其二,车主见利忘义,开无牌无证车、报废车和禁止载客的车辆载客,为追求经济利益,明知道自己驾驶的车辆性能很差也铤而走险,显然缺乏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农民在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改善的状况下,根本不合计参加道路交通活动的方式问题,。如:乡村公路用作晒谷场、堆放场,公路沿线占道的现象相当普遍。 2、同学交通流产生的问题。乡村教育体制改革村小集中到乡镇中心办学,给同学交通出

3、行带来状况令人堪忧。这样一来,中、小学校,幼儿上学放学都必需由机动车辆接送。但是,部分同学家长为了节省开支,临时雇用部分面的车、二轮摩托车用来接送幼儿。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同学搭乘超载车、货运机动车现象较为普遍。另外,中小同学的交通安全意识淡泊。同学三五成群在公路上追逐玩耍,目中无车,临车横路,搭乘无牌车、超载车、货运机动车。 3、部分货运车辆违法载人现象屡禁不绝。偏远乡村二、三轮摩托车违法载客现象依旧存在。轮摩托车一般不受路况的限制,驾驶人多为偏远乡村村民,平常忙完农活,挤出时间赚几个零花钱,以补贴家用。而这些三无车辆由于车辆技术状况差,驾驶人员素养低,承当风险能力弱,一旦发生事故,

4、赔偿费用很难到位,给事故处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4、占道乱堆乱放,违章作业现象难以取缔。违法占道作业隐患多,特别是沿袭多年赶集习惯,一到赶集场日,各个村民画地为牢、占道为市,不仅造成交通堵塞,而且不时酿成交通事故。另外,比如建房占用街道、公路有效路面堆放物料;利用路边门面开办汽车修理业务等,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和车辆行驶安全,还不时引发交通事故。 二、影响乡村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 1、乡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当前,虽然某些行政村已确立了交通安全员,但大都未建立健全乡村墟日安全管理、交通事故责任检查、交通安全定期检查督促、交通安全工作例会等各项日常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或即使建立了部分交

5、通安全管理制度,但也未能落到实处,工作流于形式。 2、乡村交通安全管理经费难以确保。由于地方财政困难,乡村交通安全协管、交通安全宣扬等管理经费不到位,交通安全管理各项措施难以落到实处。 3、交通安全宣扬不到位。一是交通安全宣扬工作未能形成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局面。长期以来交通安全宣扬工作仍靠公安交警单打独斗,宣扬教育在人力、财力上受到诸多限制,导致宣扬教育工作只能顾点,难以及面。二是宣扬教育缺乏新颖性和丰富性。目前的宣扬教育工作所能借助的手段不多,主要还是挂横幅、出板报、发资料等传统手段。加上重点不特别,针对性不强,导致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得不到全面提升。 4、交通要素不符合交通安全标准。交通安全

6、是一个系统工程,与人、车、路等诸多要素有关。依据事故统计分析,驾驶员、车辆和道路原因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约占716%、62%、016%。一是交通参加者的素养差。主要表现为: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差;沿线村民交通法规知识匮乏;安全意识差。交通行为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二是车辆多、流量大、车型杂、车况差。有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各种车型,可谓应有尽有,车型较杂。有不少二手车,还有拼装车、报废车,车况差。另外,乡村公路多为四级和等外公路,弯道转弯半径小,线型制定不合理,通车视线不良,桥面窄、坡度大,平面交叉口多,路况差。 三、强化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道路交通安全

7、涉及人、车、路、环境诸多要素,要切实扭转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薄弱、基层脆弱、管控软弱的现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1、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加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大格局。首先,要确立政府主导,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纳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从县到乡到村,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县级人民政府主导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交通安全统一领导、统一布暑、统一考核;乡(镇)、村组以块为主,定人、定责、包村、包车、包路段,建立以乡村

8、乡镇村组、学校为主干的前沿阵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要落实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经费。按照交通养路费返回一点,县财政拨一点,乡(镇)补一点的方式确保交通安全管理经费。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乡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把乡村交通安全工作延伸到行政村,进一步发动乡村自治力量,充分发挥乡村村级组织的作用,使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 3、推动乡村客运优先战略,优化车辆结构。采纳优惠政策措施,构建客运优先体系,优先发展客运事业,提升客运车辆出行分担率,既是解决乡村出行难问题的关键之举,又是确保乡村交通安全有效途径。实施大客运战略,通过出台扶持、优惠政策,大力推广安全、经济、有用、便捷的城

9、乡乡村客运车,逐步建立起乡村客运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有效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乡村道路上的车辆结构,建立安全、有序、高效的客运秩序,减少乡村交通安全隐患。 4、进一步强化乡村道路的执法管理。公安、交通、农机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乡村道路的无牌无证、农用车、拖拉机载人、人货混装、违法占道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从严查处各类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大力整治乡村道路的行车秩序。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展开乡村道路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落实各项整改措施,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5、深入乡村宣扬,强化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强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宣扬教育,提升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做好乡村交通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要建立健全宣扬工作责任制,革新宣扬工作方式,提升宣扬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宣扬方式上,要特别以人为本,生动活泼,讲求实效。尽可能采纳群众喜闻乐见的宣扬方式,通过举办图片展、交通安全知识比赛、交通安全征文比赛、书画比赛、小交警夏令营、播放光盘录像等形式多样、丰富生动的宣扬活动,不断提升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总之,要确保乡村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切实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离不开广大交通参加者的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