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思考(精华版)

上传人:氟**** 文档编号:195436645 上传时间:2021-09-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思考(精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思考(精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思考(精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思考(精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思考(精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思考(精华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思考浙江省泰顺县罗阳镇第二小学梅丽翠一、现象透析新课程的实施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给语文教学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课堂上发生着的深刻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让人欣喜不已。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仍然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以往更加严重了,具体是向上分化和向下分化的增大,两极分化时间前移,从原先的中、高年级前移至一、二年级。本学年,笔者担任了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感到“两极分化”的现象在新一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也比较严重。为此,笔者通过对我校一年级四个班学生平时作业、考试试卷和综

2、合测查的研究分析,总结如下:(一)识字量的差别现行教材加大了识字量, 打破了“由少到多、 由易入难” 的原则, 要求学生识字与阅读同步, 这给一部分学生掌握生字增加了难度。从测查的情况来看,能经常达到优秀的不足40%,不合格的有15%左右,而处于中间等级的孩子,则很依赖于老师和父母的监督,情况不稳定。(二)写字量的差别课文的识字内容与写字内容并不同步,在识字量又不稳定的前提下,一些学生往往在要求会写的时候,还忘记了这个字怎么念。从每次听写和练习、测试的情况来看,能达到优秀的不足30%,不合格的将近 10%,中间等级的学生掌握不扎实,形近字、多音字很容易出错。(三)阅读能力的差别在逐渐增多增难的

3、阅读教学中,受学生对识字量和写字量的差异的影响,阅读能力的差异也 日益明显。从第二册教材开始,出现了篇幅比较长的文章,对于20%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轻松地朗读,能比较正确地理解,而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还有20%左右的学生不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阅读和理解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诚然,学生个体间有差异,那么分化就是难免的事情。但是如果要是分化过于严重,我们就应该要反思了。刚步入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对学习都有着新鲜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自我期望值也很高,是什么因素使得他们的分化这么严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该如何得到关注?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与深入研究。二、原因分析(一)

4、教材内容偏多偏难在四年多的新教材实验过程中,一线的教师普遍反映人教版一年段的语文教材容量过大(与规定的教学课时相比) 。一年级上册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 课、4 次拼音复习,而后是识字(一) 、10 篇课文,识字(二)、又 10 篇课文,还有 6 个“语文园地”、6 个口语交际话题。全册要求认识 400 个常用字,写其中 100 个笔画简单的字。第二册课文 34 课、8 个“语文园地”、8 个识字板块及多篇选学课文,篇幅长,识字量多(每课13 14 字)。如此大容量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语文的机会,激励着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适合那些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

5、。而农村地区绝大部分新一学生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汉语拼音的教学就要花5 至 7 周的时间, 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教师往往是忙于完成进度,巩固时间少,容易导致孩子学习上的消化不良。长此以往,两极分化的现象自然出现了。现行一年级语文教材的起点和难度偏高,表现为识字量大、 文章篇幅比较长、 内容跳跃性大。过去,小学一年级语文学的是: “人、口、手、上、中、下” ,小小的船已经算是难一点的课文了。而人教版一年级教材中, 小小的船已属于篇幅短的课文, 邓小平爷爷植树、失物招领等课文字数达 300 左右,有些生字笔画偏多偏难, 查字典、字母表等难度偏高的内容也安排在第二册教材中。-来

6、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4/ 4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样样都得从头开始,相当一部分学生已跟不上每天认识十几个字,阅读那么长篇幅的文章,因此逐渐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二)教师对理念理解有偏差课程改革已深入人心,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洗礼,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得到了创新。但是,在这种可喜变化的同时,由于对新理念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许多教师都走入了“课改”的误区。1. 消极退让。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我 们的很多老师都这样做了。但有的老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一味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讨论,失去了 有效引领,似乎跟学生“兜圈子”

7、、“捉迷藏”。新课堂强调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但有的教师为张扬学生的个性,只“放”不“收”,课堂纪律难于控制,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无所事事。教师在教学中消极地退让自己的主导地位,使自主异化为自由,结果造成教学任务不 能完成,学生成绩走向了两极分化。2. 重用优生。现在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灵活了,发言踊跃了,学习气氛空前活跃。但总的来说,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少数活跃分子,而一部分沉默内向者仍然少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我们在听课时发现,一节课发言的人次可能会有几十次,但发言学生的面并不广。课堂要出彩,往往靠优秀学生来撑门面,难题让优秀学生答,以显示教学的深度;小组合作让优秀学生组织、

8、汇报,来表现合作的成功和高效,而一些学习困难生只能作旁听生,做伴读的书童,有的甚至开起了小差。教师对课堂上的弱势群体没有关注, 对不注意倾听的学生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引导, 以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3. 评价失当。教师往往只重视学业成绩的评价,对学习情感态度的评价做得很不够。只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结果的评价,而对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和重视不够,往往戴“有色眼镜”,对喜欢的优秀的学生予以积极评价,对成绩差的学生予以消极评价,使得优生越学越有兴致,而学习困难生则失去了信心。(三)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 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 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 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

9、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教学缺乏有效性。部分教师以为若只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便是老教法,便是教学手段落后,一定要用上多媒体课件才说得上是现代化;以为一堂课下来,若学字、词、句所占用的时间多了,便是教得“死”,一定要设计几个环节或题目让学生展现个性、各抒己见才是教活。这样一来,为了体现教学的创新设计,匆匆过场的讨论披上了“合作”的外衣,放任自流的学习打着“探究”的幌子,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冠之以“现代化”的光环,唱演画拼的杂烩美名曰“学科整合” ,过度资料的补充称之为“主题拓展” 。教学只求表面热闹,造成学生学习的无效和形式化,一些学生无所适从,学习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四)学生

10、基础参差不齐新时期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再加之年轻的父母文化程度都较高,现代家庭经济和精力都充足,家长们都愿意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和培养,千方百计的为孩子创设各种学习机会和条件。一些孩子从哑哑学语就开始了拼音、识字、诵读、计算的训练,掌握了相当多的知识、 技能:熟练地拼读音节, 认识了很多的汉字, 熟读唐诗、 宋词和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会简单的计算等等。目前很多孩子家长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信息:如果不上学前班,不掌握一定的识字量, 孩子一年级入学将会跟不上。 于是,很多孩子进入了学前班学拼音、 学计算、学写字,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上学后学习跟不上, 便弄来小学一年级课本

11、, 让孩子提前学习一年级的内容。 但是, 也有一部分孩子从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特别是山区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很多都不上幼儿园和学前班,父母也不会辅导,他们的知识储备可能还是一片空白,一旦入学就会马上显出差距来。(五)家长重视程度不一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 家长的作用是引导、 点拨、帮助、支持孩子。新一学生重在养成教育, 更需要家长的配合。而在我们民工子弟学校有一部分家长并没有这种意识,他们觉得孩子的学习靠的是天赋,家长的作用是微乎其微。可他们并不知道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是家长与孩子一同学习。从我校一年级四个班级调查情况得知:家长文化程度较高,对孩子学习很关心,自己也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去,

12、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有所表示,他们的孩子成绩突出,能力较强,有明确的学习意识。有些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的学习缺乏了解、疏于管理,使一些学生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失控状态,他们的孩子养成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成绩差,而且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弱,个别孩子甚至达到了每天上学迟到的地步,又怎能与其他同学齐驱并进呢?三、应对策略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怎样才能让两极分化现象降低下来呢?我们能为暂时处于“弱势群体”的学困生们做些什么呢?笔者结合教学实 践谈一些应对策略。(一)弹性使用教材,讲究一个“活”字教材是具有普遍性的,很难考虑到各地班级的不同情况,因此教师

13、们针对现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本地区、本校、本班的学生实际,自行调整、处理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准确把握教材重点,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取舍,弹性操作。有时一个单元一起上,有时两课一起上,有时变精读课文为略读课文。各个学习内容还要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对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容易掌握的,课堂教学要粗糙化,争取一课时就上完;而跨度大、学习内容深的可以多花些时间。比如,一年级上册的一去二三里、画、日月明等课文篇幅短,学生学得快、 兴趣浓, 就没必要花费两三节课来学习; 第二册的识字 1的四个字词语和 识字 3的对子内容相近,可以整合在一起学习; 美丽的小

14、路一文后的几个问题(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可以放在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中讨论。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二)规范课堂教学,强化一个“实”字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减缓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关键。首先,要强化教学目标的实效性。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还要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准确、恰当地制定明确和具有层次性教学目标,并将目标细化到具体的课堂,做到低层学生拉着走,中层学生小步走,高层学生主动走。让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潜能,各有所得,良性发展。其次,要强化教学

15、方法的实效性。 “语文”应该姓“语” ,语文的教学方法必须体现“语文” 的特点。应该屏弃那些“非语文”的形式,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一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我们不必追求课课导入奇、设问巧、挖掘深、读出情、悟出味来,而是看课文适合于训练什么就重点训练什么,抓住主线,整体感悟,尽量让学生在一堂课内切实有所获。第三,要强化教学交往的实效性。教学活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互动活动。课堂上的讲解、提问、讨论等,都要区别对待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了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尤其是采取合作、 探

16、究等学习方式的时候,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分组, 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建立和协调,努力使各层学生发展所长、互相弥补、互相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得随时从学生的眼神、表情中去观察、揣摩,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思维进展程度,并作出相应的对策,更要而杜绝上课开小差的情况发生,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从而实现减少两极分化的目的。(三)分层布置作业,要求一个“巧”字学生的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要正视学困生与优秀生之间的差距,对同一教学内容, 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在数量、 内容和形式上因 “层”而异,巧妙做到与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相吻合, 使他们都能较容易地接受。教师可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差异,分成A、B、C 三个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