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片区路网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95421362 上传时间:2021-09-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音山片区路网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观音山片区路网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观音山片区路网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观音山片区路网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观音山片区路网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音山片区路网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音山片区路网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9 -一、工程概况观音山片区路网工程位于水土组团G标准分区北侧,道路与现状云汉大道、观音山路、Z4路北延伸段及区域规划道路相交,项目由西向东延伸,基本贯穿整个观音山,为连接水土中心区与观音山公园的上山通道。本项目包含4段道路,为方便项目工程设计,暂定名为观音山路辅道、1号路、2号路、3号路,观音山辅道、3号路为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1、2号路为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设计车速均为30km/h,道路总长约4.67km。观音山路辅道按城市次干路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30km/h,单侧道路标准路幅宽度14.5m,项目起点为现状云汉大道与观音山交叉口,且该交叉

2、口为现状菱形立交,即观音山路下穿云汉大道,两侧设置辅道与云汉大道平交。本次观音山路辅道起点与现状观音山辅道相接,然后向东延伸止于1号路交叉口,近期采用辅道与1号路平交并封闭地通道,远期考虑设置跨1号路上跨桥,并与西侧地通道直接相接。观音山路辅道左线工程范围内道路长293.413m。观音山路辅道右线工程范围内道路长350.280m。1号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8.5m,设计车速30km/h,道路起于观音山路辅道交叉口,然后向北延伸,止于2号路,1号路工程范围内道路长1332.213m。2号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8.5m,设计车速30km/h,

3、起点接1号路,然后由西向东穿越整个观音山山体,止于竹溪河西侧3号路。2号路工程范围内道路长2825.725m。3号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26m,设计车速30km/h,道路起于Z4路北延伸段二期,向北延伸,止于2号路交叉口。3号路工程范围内道路长211.105m。二、设计范围1、本次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包含观音山片区路网工程全线的交通标志标线以及与相交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交通监控等安全设施。2.此次图纸中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交通监控系统只包含前端立杆、基础建设、防雷接地、取电管线路由部分,不含后台控制系统。三、道路主要设计技术标准1)观音山路辅

4、道、3号路观音山路近期仅实施辅道,远期考虑设置跨1号路上跨桥,并与西侧地通道直接相接。观音山路辅道与1号路采用平交,并对远期上跨桥进行预留。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设计行车速度: 30km/h;(3)最小停车视距: 30m;(4)路面设计轴载:BZZ-100(5)设计年限: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15年 沥青路面设计年限:15年道路平、纵线形设计标准与规划技术指标对比表项目规范技术指标观音山辅道技术指标3号路设计技术指标道路等级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设计速度(km/h)303030最小圆曲线半径(m)402805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255045平曲线最小长度(m)50260.6401

5、45.360圆曲线最小长度(m)20160.64055.360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凸曲线2501800凹曲线2501800最大纵坡(%)8(推荐值)10(极限值)6.53坡段最小长度(m)100120.206442.858竖曲线最小长度(m)2563停车视距(m)303030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年)15沥青路面设计年限(年)15路面设计轴载BZZ-100注:以上规范技术指标均采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2)1号路、2号路(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设计行车速度: 30km/h;(3)最小停车视距: 30m;(4)路面设计轴载:BZZ-100(5)设

6、计年限: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15年 沥青路面设计年限:15年道路平、纵线形设计标准与规划技术指标对比表项目规范技术指标1号路设计技术指标2号路设计技术指标道路等级支路支路支路设计速度(km/h)303030最小圆曲线半径(m)40508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253535平曲线最小长度(m)50124.156118.914圆曲线最小长度(m)2054.15648.914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凸曲线250800凹曲线2501200最大纵坡(%)8(推荐值)10(极限值)88坡段最小长度(m)100145.000100竖曲线最小长度(m)257560停车视距(m)303030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

7、年)15沥青路面设计年限(年)15路面设计轴载BZZ-100注:以上规范技术指标均采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四、采用的规范和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路面标线涂料(JT/T 280-2004)突起路标(GB/T 24725-2009)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16)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 25280-2016)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

8、2011)人行横道信号灯控制设置规范(GA/T 851-2009)道路交通信号倒计时显示器(GA/T 508-2014)公路车辆智能检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7-2009)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6-2014)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验收技术规范(GA/T 870-2010)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2-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五、交通标志设计交通标志是交通工程土建项目的延续,是道路完成基本功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道路交通设施中最基本、最必要的交通诱导、交通安全保障及交通秩序管理系统

9、。它集交通管理、交通诱导、安全防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保障驾驶员正确、畅通、安全、舒适行车的必要设施,旨在通过对驾驶员适时、准确的诱导,保证道路交通快速、舒适、安全功能的充分发挥。1、设计原则: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司机为设计使用对象,从整体路网的角度出发,结合周围路网体系合理地选择标志信息;严格依照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标志,标志版面以及支撑杆结构按照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相应要求执行;版面设计以驾驶员按设计速度行驶时,能够及时辨认的信息为基本原则,同时力求使版面美观、醒目;重要的信息给予重复显示,同时避免提供过多的信息,防止信息过载;

10、标志布设均衡而不宜过于集中在局部路段,标志结构形式设计及标志的布设与道路线性及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满足美观及视觉的要求,提高局部标志的视认性;标志的布设应充分注意与监控、信号控制、环境等其它沿线设施系统的协调配合;交叉口交通标志的设置应向驾驶员提供明确的“路权分配”信息,确保交叉口的行车安全和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根据以上原则,本项目交通标志的主要布设方法如下:在交叉口进口道右侧适当位置设置指路标志;在出口道右侧适当位置设置禁止停车、限速的禁令组合标志;在出口道右侧设置地名确认标志,地名确认标志可附着于路灯灯杆上;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导向车道的路口,在导向车道标线起点处设置车道行驶方向标志;在无信号

11、灯控制路段斑马线两端设置人行横道指示标志;在纵坡坡度大于7%时,在纵坡坡脚或坡顶以前适当位置设置纵坡标志;当平曲线半径较小时,在曲线起点外面的适当位置处设置急弯路标志,但注意设置位置不应进入相邻的圆曲线内。2、技术要求2.1标志版面及材料设计标志板应采用牌号为3003的铝合金板材,抗拉强度不小于95Mpa,标志版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标志牌的滑动铝槽应采用综合性能等于或优于牌号2024的铝合金型材。其耐候、耐盐雾腐蚀、机械性能等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标志板宜采用整块铝板制作,如版面尺寸较大时,可进行拼接,应尽量选用大尺寸铝板,减少接缝数量

12、。铝板厚度不小于1.5mm,当版面面积大于等于4m2且小于10 m2时,铝板厚度应不小于2mm,当版面面积10m2时,铝板厚度应不小于3mm。标志版面颜色参照设计图以及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相关规定;所有标志均采用IV类超强级反光膜,交通标志反光膜各项指标还应符合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的规定。文字原则采用中英文对照,汉字应用标准黑体(简体)字,应书写规范、正确、工整,字高与字宽相等,指路标志的英文地名使用汉语拼音,专用名词使用英文。2.2版面规格及文字尺寸大小指路标志版面大小采用4800mm*2400mm规格,主要信息文字大小均为40cm,辅助信

13、息文字大小为25cm; 所有标志均应设置边框;按照国标确定特殊情况下可根据道路实际微调尺寸,如:在中央分隔带、交通岛或隔离栏设置的标志;在路面宽度小于6米的道路上设置的标志;指路标志上路名、地名过长等。2.3标志支撑结构设计标志结构采用单立柱式、单悬臂式、F悬臂式和附着式;标志结构的基本设计风压W为0.3kPa;基本设计雪压值为0.35Kpa;地基的承载力不小于200 kPa;标志板与滑动铝槽用铆接,标志板与标志柱通过抱箍和滑动螺栓连接;标志底板滑动槽铝采用510铝合金铆钉铆接,铆钉间距不大于15cm;铆钉沉头面必须磨至同标志面一样的高度;铆钉沉头面不得凹入板内,否则应补充版面高度,做到牢固、

14、平整;滑动槽铝必须采用整料定制,不得焊接接长;凡钢管直径在152mm以下(含152mm)的立柱,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焊接钢管;凡钢管直径在152mm以上的立柱,采用一般常用热轧无缝钢管。钢管应采用整料,不得焊接接长,立柱采用的钢材应符GB8162-2008的要求;标志柱顶端及横梁外露钢管口,用3mm厚的钢板焊接封顶;标志基础采用明挖施工,基底应先整平、夯实,控制好标高,施工完毕,基坑应分层回填夯实;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使定位法兰盘与基础对中,并将其嵌进基础(其上表面与基础顶面齐平),同时保持其顶面水平,而预埋的地脚螺栓应与其保持垂直;基础底法兰盘要与地脚螺栓点焊固定,并配双螺母;底座法兰盘与地脚螺栓采用T422或T423的焊条焊接。标志结构中的所有钢铁构件(包括螺栓螺母等)必须采用热浸镀锌做防锈处理,主梁、横梁、法兰盘的镀锌量为600g/m2,紧固件为350g/m2;地脚螺栓连接处构件接触面应做喷沙(或酸洗)后涂无机富锌漆;柱式标志的标志内边缘距路肩边缘25cm,标志牌下缘距路面高度为2.5m。悬臂式标志的安装净空为5.5m;路侧标志安装时应与道路中线成一定角度,指路和警告标志其安装角度为010,禁令和指示标志的角度为045;标志基础不得露出地面,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立柱长度;为保证视认性,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标志时,可安装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