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未成年人的程序使用程度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5418619 上传时间:2021-09-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未成年人的程序使用程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未成年人的程序使用程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未成年人的程序使用程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未成年人的程序使用程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司绝密浅谈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未成年人的程序使用程度一程序法律程序和行政程序的理解任何社会形态下公共管理权力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规则来运行行政程序是法律程序的一种,而法律程序在现代社会除程序本身所具有的技术含义以外,还被赋予规范权力正当行使并保护人权的含义,实质是一种正当法律程序。一方面程序含有技术理性因素,另一方面程序最直接关联民众的利益诉求,是公民面对行政权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权力保障机制。理解行政程序的内涵,需要把握几点:一是程序表现为过程,从程序启动到结束。有些长的过程是由若干短的过程所组成,因而一个大程序中包括若干小程序。如行政处罚程序中包含听证,听证本身也是一种程序。二是程序具有目的性。

2、人们选择启动某一程序,总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目标决定人们选择或预设何种程序。三是程序具有选择性。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就要选择或预设一定程序。但是,虽然目标决定选择,选择或预设也会影响能否很好达到目标。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当然,不同的目标要选择不同的程序去完成,但也有可能运用同一程序去完成不同目标。前者显示程序的个性和差异性;后者反映了程序的共性和统一性。四是程序具有客观性。为达到特定目标,就要选择能最好最快达到目标的程序。这种程序不是主观臆想的,而是必须符合要办事情的客观规律。主观选择预设的程度符合客观要求,这就是科学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因此行政法中程序的内涵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

3、只是关于程序的具体内容有其特别规定。所谓法律程序,即指程序规则为法律所规定时,该项程序就被称为法律程序。法律程序的主体享有各自的程序选择履行相应的程序义务。如果义务人没有旅行法定程序义务,则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法律程序运行结束后往往产生一个法律实体结果,因此在法律学上,程序一词往往与实体相对称,指按照一定的方式步骤时间和顺序做出法律决定的过程。程序关心的是形成决定的过程,而实体关心的是决定的内容。由于私法领域的活动实行意思自治原则,民事主体双方之间并不存在支配和被支配关系,法律一般不对其活动程序做出强制性规定。而在公权力领域,由于公权力具有强制性,如果滥用极易侵犯公民的权利,因此,法律往往

4、对权利行使的程序做出明确规定,以确保权利行使的理性公正。所以,法律程序就其规范对象而言,主要是公权力。与现代国家权力被分立为立法行政权和司法权相对应,现代法律程序主要有立法程序行政程序和诉讼程序。对法律程序的划分,以程序所规范的权利为标准较为适和。行政程序作为法律程序的一种,是行政权力运行的程序,具体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利做出行政行为所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间和顺序的总和。有时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离不开行政相对人的参与行为,因此,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行为程序也是行政程序不可缺少的内容。行政程序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点把握:第一,行政程序是行政权力的运行程序。第二,行政程序是行政机关为行政行为的程序。第三,

5、行政程序的构成要素包括:方式步骤时间和顺序。第四,行政程序的运行结果是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或者作出行政决定。第五,行政程序是一种法律程序。从行政程序的种类上看,根据不同的标准,行政程序分为抽象行政行为程序和具体行政行为程序等,本文仅研究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存在着具体程序。二未成年人治安案件程序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内容上看,该法在程序方面分为处罚程序和监督程序。处罚程序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去理解,广义的处罚程序指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一切程序。从狭义上可以理解为决定对相对人进行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即决定程序。本文将从广义上研究治安管理处罚程序。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处罚程序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传

6、唤询问取证裁决等程序性内容作了规定,对案件管辖证据种类违法物品的扣押等办理治安案件的基本程序做出了规范。同时第3条还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适用本法的规定;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这样的规定保证了公安机关在作出治安处罚时应遵循的程序在法律上都有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所规定的程序众多,但其并不是只适用未成年人,有些程序对未成年人并不适用,本文仅研究涉未成年人治安案件程序。治安处罚程序有:治安调解;行政管束;传唤与盘查;检查;扣押没收和收缴;当场处罚程序;一般程序;听证程序;罚款和拘留的执行等,其中本文研究的涉未成年人的程序主要有以下:治安调解传唤与盘查拘留的执行

7、。三治安管理处罚法程序上对未成年人的适用法理上所说的法律适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适用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和公民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这种意义上的法律适用一般被称为法的实施。狭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其职权范围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事项的活动,特指拥有司法权的机关及司法人员依照法定方式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的活动。本文中的法律适用指的是狭义上的法律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条对适用的行为对象作了规定。简言之,适用的行为对象是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主要是指要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关于新旧法在调

8、整行为对象上的差别,公安部XX年年1月10日下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宣传提纲中明确提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由原来的73种增加到现在的238种,基本上减轻版的犯罪行为种类。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国家重视对未成年人在各方面的培养,重视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2条规定:对不满14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还处在少年时期,社会知识少,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没有预见能力,也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对这些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主要是教育,使其明辨是非,不再给予出发

9、,更有利于其成长。但不处罚不等于放任不管,要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以防止其继续危害社会。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考虑到他们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辨别力,但又还处在成长中,其思想观念尚未完全成熟的特点。对此类未成年人,采取应当从轻或减轻的规定,从轻是指根据行为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行为确定应当给予的治安管理处罚,在这一档处罚幅度内,选择较轻或者最轻的处罚,如依本法对规定,对结伙斗殴行为应当给予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那么对于该年龄段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给予6或7日的拘留就是从轻的处理。减轻是指根据行为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确定应当给予的治安管理处罚,在这一档处罚的下一档处罚幅度内给予治安

10、处罚。另外,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了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但不执行该行政拘留处罚的四种法定情形。其中两种针对未成年人的为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适用上述规定有几点要注意:行为人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而且治安管理法对该行为规定了拘留的处罚,并且从违法行为热的违法情节危害后果等方面考虑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只有对本条规定的四种情形下的违法主体才不是用拘留,除此之外应当执行;在本条四种情形下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之规定了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对行为人不在追究处罚责任,如果行为人的违法行为,由法律规定了拘留之外的其他处罚,仍然要执行。XX年年

11、公安部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40条也规定:违法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做出处罚决定,但不送达拘留所执行:(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或者其他公安行政管理的这是对治安管理处罚法具体适用时的规定。但是不执行行政拘留,并不意味着不采取措施。根据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第5条的规定,被处罚人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应当会同被处罚人所在单位学校家庭居(村)民委员会未成年保护组织和有关社会团体进行帮教。四结语治安管理处罚法并不是单独对未成年人适用的,而是既适用于成年人,又适用于未成年人。在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程序的分析,特别是对未成年的程序适用问题进行分析,引起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加强治安管理处罚法研究和对未成年人的保护。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