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拳武学文化体系——卢飞宏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95371688 上传时间:2021-09-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圣拳武学文化体系——卢飞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圣拳武学文化体系——卢飞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圣拳武学文化体系——卢飞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圣拳武学文化体系——卢飞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圣拳武学文化体系——卢飞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圣拳武学文化体系——卢飞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圣拳武学文化体系——卢飞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圣拳武学文化体系一、文圣拳的武学文化体系以文圣拳泰山论道为思想文化体系,以文圣拳华山论剑为主要功夫体系,同时与文圣拳的文场和武场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华武林中独具代表性的武学文化。二、文圣拳的武学文化体系的内容(一)文圣拳的“文场”和“武场”文化。“文武合场”文化是文圣拳的武学文化之本。(试析文圣拳的文场和武场,武魂杂志2013年第7期、第10期刊登)、(文圣拳第二部著作武学研究系列丛书之622页)。(二)文圣拳“两论”文化。即文圣拳泰山论道文化、文圣拳华山论剑文化(文圣拳第二部著作武学研究系列丛书之104114页)、(2015年11期武魂杂志刊登)。文圣拳泰山论道文化构建了文圣拳思想文化体系

2、,文圣拳华山论剑文化构建了主要功夫体系。“两论”文化是文圣拳武学文化思想和功夫的灵魂。(文圣拳“两论”的重要意义和历史地位,2015年第8期,“中华武术会刊”杂志),全面阐述了“两论”的重要意义和在中国武学中的地位。(三)文圣拳“八道”文化。“八道”文化是文圣拳武学文化的主要内涵。“八道”文化即:“天道,地道,人道”之“三极之道”(即:天地大道),“文道,圣道,武道,兵道,医道”之“五行之道”(即:文武大道),其内涵以河洛文化为基础,合“九宫八卦”之“八方”。“八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天地之性,文武之道;道法自然,德配日月;一张一驰,阴阳平衡;相得益彰,和谐共生;八道合一,九宫归一;天地大道

3、,万法归宗。文圣拳“八道”内涵阐述:“天道,地道,人道”(试析文圣拳的天道、地道和人道论文);“文道,圣道,武道,兵道,医道”(文圣拳武学文化探索研究,2014年10月中华武术会刊杂志刊登,2014年第10、11期武魂杂志连载)、(文圣拳第二部著作武学研究系列丛书之23101页)。文圣拳之“八道”,博大精深,深奥精微,包罗万象,内涵丰富,涵盖八方,道通天地,神秘玄妙,得天地造化之机,具旋转乾坤之能,通阴阳变化之妙,一通百通,得一道而通万道,通一道而扬天下。文圣拳是一部中华传统武学的修炼大典,深受玄学思想影响,深藏阴阳五行八卦九宫之玄机,动极而静,静极生阴,动者为阳,静者为阴,阳变阴合而生出五行

4、;九宫八卦包天地日月风云之妙,藏鬼神阴阳变换之机,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辩人物;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和合,三才八卦神机玄妙,变化无穷。“道” 是万物的本源,也被视为“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为中华哲学独有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对哲学理念、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影响甚巨。一切哲学,都涵在此一“道”字之中。万事万物都是“道”的演化之中,文圣拳武学文化以“道”为核心,以“天道、地道、人道、文道、圣道、武道、兵道、医道”为主要内涵,八道合一,道法自然,道贯乾坤,贯通天地,效法日月,通晓古今。道家文化在文圣拳武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古

5、老的太阳崇拜和自然崇拜文化,同时佛家文化也是文圣拳的重要内涵之一,性命双修,佛道双修。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崇拜太阳的民族,崇尚光明,特别到汉代人更是将日月视为升仙得道的归宿,希望与“日月同辉”,寓意阴阳和谐,天人合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吉祥如意。文圣拳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生命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习练文圣拳就是修炼的过程,是一条“学道、悟道、证道、入道、得道”的中华传统武学的修行之路。文圣拳是山东齐鲁文化的杰出代表,齐鲁文化孕育了文圣拳深厚的武学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富贵财富,深刻展示了中华武术文化的

6、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文圣拳是一部千古传承的马上征战功夫,是将才之学,圣贤之学,先天之学,帝王之学,万法归宗之学,是中华武术中“沙场征战”即“将门之拳”的优秀代表,是“将门之拳”和“宗门之拳”密切结合的典范。文圣拳文武合场,以文助武,以武促文,文到武成;文武之道,一张一驰,一阴一阳,大道之行。文场是文圣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其武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文场统领武场,以武场促进文场,文武合场的武学文化在中华武林中永放光辉。文圣拳具有庞大的武学文化体系,同时具有完善、神奇、科学的运动体系。文圣拳武学体系的建立,阐述了文圣拳武学的精神和思想文化内涵,夯实了文圣拳发展的理论基础,再现了这部

7、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武学文化,对促进文圣拳武学的弘扬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将产生重大影响,对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复兴具有积极意义。不知“道”就不能深悟文圣拳法,不知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就不能深得文圣拳武学之精髓。文圣拳武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是文圣拳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为更好和学习和研究武学文化开创了新格局和新思路。总的来说,文圣拳武学体系的基本内涵即:(一)一个思想,一个灵魂,一个文化渊源。即(1)文圣拳的拳学思想。(2)文圣拳武学之魂。(3)文圣拳文化渊源。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和思想。(二)二个功夫体系。文圣拳的“文功”,文圣拳的“武功”,即“以文统武、以武促文、文武结合、文到武成”之道。(三)四个文化精髓:(1)文圣拳泰山论道文化,文圣拳华山论剑文化,简称文圣拳“两论”文化。(2)文圣拳“文武合场”的武学文化。文圣拳“文场”与“武场”各有独立的体系,二者相辅相成,合二为一,以文场统领武场。(四)文圣拳“八道”文化。文圣拳“八道”文化,即集阴阳五行八卦之理的“道“文化:“天道,地道,人道”之“三极之道”(即:天地大道),“文道,圣道,武道,兵道,医道”之“五行之道”(即:文武大道)。八道合一,万法归一。(五)“内安九宫,外立八卦”及六爻的历史组织体系传承。(公元2016年3月16日,丙申年辛卯月丁酉日)【卢飞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人文/社科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