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语言题”配套检测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95339683 上传时间:2021-09-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语言题”配套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代诗歌语言题”配套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代诗歌语言题”配套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代诗歌语言题”配套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代诗歌语言题”配套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语言题”配套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语言题”配套检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语言题”配套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与友人夏十二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尽”“迥”“开”的渺远辽阔之景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B颔联“山衔好月来”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这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C颈联写在楼上休息、喝酒有如在云间、在天上一样,用自己恍若神仙的感受衬托岳阳楼的高

2、耸。D本诗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从俯视、遥望、纵观、感觉等角度形容岳阳楼之高,自然浑成。解析:选DD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错,这首诗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故选D。(2)“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6分)答:解析:“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别秋江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参

3、考答案:“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好。“雁引愁心去”用了拟人手法,“引”将大雁写得有人情味,有意帮助作者带走了愁心。“愁心去”与诗人遇赦后愉悦痛快的心情相吻合。“雁引愁心去”与下句“山衔好月来”对仗工稳,情感一致。白话诗歌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看见大雁南飞引走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如同在天上传杯饮酒。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寄韩潮州愈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

4、西楼。注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浪西楼:地处潮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的心早与友人同乘兰舟,直达潮州那潮水的尽头,体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自己愿追随友人而去。B颔联直抒别后景况,友人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来,我怎能不驰书慰问?此联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D尾联宕开一笔,具体描写韩愈读到此诗时潮

5、州那瘴气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解析:选DD项,“具体描写韩愈读到此诗时潮州那瘴气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的景象”理解有误。此为作者想象的美好景象,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非实指。(2)贾岛好苦吟,善推敲,其诗多有精妙之语,请赏析其颈联用词精妙之处。(6分)答:解析:本题主要从所炼字的表达效果上去分析即可,“悬”“浸”二字是动词,形象地写出了驿路的艰难和险阻。从题目上看“寄韩潮州愈”是一首寄托离别的诗歌,因此在诗歌的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同时抒发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意。参考答案:“悬”“浸”二字,俯仰结合,“悬”字写出

6、驿路像是悬挂在峰峦之上,“浸”字写出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用这两字形象贴切地写出友人贬官路上道路之险阻及在遭贬之地的凄苦处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沉关切之情。白话诗歌我的心与你相随共同乘上木兰舟,一直到达遥远的天南潮水的尽头。隔着五岭你的诗章传到华山西麓,出了蓝关我的书信越过泷水急流。险峰上驿路高悬被片片流云遮断,海涛汹涌浸蚀城根棵棵含秋老树。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酬郭给事王维洞门高阁霭余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注郭

7、给事:郭承嘏,字复卿。“给事”即“给事中”,官名。给事中,隶属门下省,常在皇帝周围,掌宣达诏令,驳正政令之违失。霭:遮蔽。琐闱:宫门。无那:无奈。(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门户重叠,楼宇高耸,落日余晖,桃李成荫,柳絮轻扬,刻画出郭给事所在门下省壮丽幽雅的暮春晚景。B宫禁里晚钟敲响,官吏散归,啼鸟时鸣,颔联运用钟声和鸟鸣反衬环境的幽静,刻画出郭给事闲静恬淡的心境。C颈联一“晨”一“夕”、一“趋”一“拜”,对仗工整,既凸显出郭给事官职的显要,又刻画出其勤勉与恭谨。D古人酬酌唱和之作,往往都是在向对方表达了仰慕钦羡之后,再含蓄表明希冀引荐提拔的用意。王维此诗亦

8、然。解析:选DD项,“王维此诗亦然”错,诗的末两句“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从谦恭的语气中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意向:我虽想勉力追随你,无奈年老多病,还是让我辞官归隐吧!王维此诗一反陈套,没有在陈述了对酬者的仰慕之后,立即表达希冀引荐提拔的用意。(2)唐诗援评价此诗“结语多少蕴藉,令人一唱三叹”,请结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意蕴。(6分)答:解析:“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意向:我虽想勉力追随你,无奈年老多病,还是让我辞官归隐吧!这是全诗的主旨,既颂扬了郭给事,同时也表达了王维想辞官隐居的思想。诗歌没有在陈述仰慕之情后直接表达希冀引荐提拔的用意,一反陈套,

9、富含意蕴,使人感到别开生面。在作答题目时,一定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及其表达的含义进行分析。参考答案:诗歌尾联意为:想勉强跟着您一同进退,无奈我已年老体衰,会因病卧床而解下我这身官袍。一则表达了诗人对郭给事的仰慕,二则表达了诗人意欲辞官归隐之意,一反酬酌诗之窠臼,含蓄蕴藉,别开生面。白话诗歌东门高阁凝聚着太阳的余辉,桃李盛开,柳絮飞扬。宫中钟声疏落已到傍晚,门下省中听得见鸟儿的鸣叫,往来的官吏稀少。早晨戴着玉饰恭恭敬敬地上朝,傍晚捧着皇帝的诏书朝拜回来。虽然勉力想追随你,无奈年老多病,将因为卧病而辞官退休。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大风留金山两日苏轼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

10、当断渡。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龙骧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从掀舞。细思城市有底忙,却笑蛟龙为谁怒。无事久留童仆怪,此风聊得妻孥忏。灊山道人独何事,半夜不眠听粥鼓。注颠风:即狂风。断渡:让渡船不能通过,意谓因狂风有险而无人摆渡。龙骧万斛:“龙骧”指一种大船,“万斛”指船之重,意味本可抗风。从:任由。有底忙:没有什么忙的。忏:后悔。粥鼓:寺庙里的木鱼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二句由钟铃独语入手,引出对明天风大的推测,为下文的描写和叙事做铺垫。B三、四句对江中白浪作具体描绘,“打、射、飞”三个动词生动地写出狂风之猖獗。C前六句描写自然景物,后六句以叙事为

11、主,在前六句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和抒情。D最后两句写灊山道人专心地倾听金山寺的木鱼声,反映他不以风浪为意的态度。解析:选CC项,“在前六句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和抒情”说法有误。后六句写人,写他们一行因风浪太大被迫“留金山两日”,只有叙述,略兼抒情,没有议论。(2)试赏析“细思城市有底忙,却笑蛟龙为谁怒”两句诗的情感之趣。(6分)答:解析:本题涉及的诗歌七、八句的大意是:细思量奔往湖州又有何事可忙?倒暗笑蛟龙掀起怒涛为了什么缘故。首先,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将江上风浪写成蛟龙掀起怒涛,以传说中的“蛟龙”这一意象入诗,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而且给诗歌增添了神奇色彩和内涵意趣。其次,“却笑”一词,写出诗人以调

12、侃的口吻,说自己本不必忙于奔向湖州,蛟龙掀起怒涛未免无事生非,风趣幽默。同时,正是这种对蛟龙的调侃,恰恰表现了苏轼面对生活及人生的风浪时随缘自适、豁达平静的态度。结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参考答案:作者把江上大风想象为江中蛟龙发怒所致,符合民间传说,增添了诗的意象和内涵。作者写蛟龙发怒时,带上了调侃的意味,说我们又没有什么急事赶到城里去处理,你蛟龙又为何要这般发怒呢?让人忍俊不禁。此句借对蛟龙的调侃,表现出作者面对狂风暴雨时内心的平静与恬淡。白话诗歌塔上的一个铃铛在自言自语:“明天有狂风不能渡过江南去。”早晨风吹白浪拍击着青色山崖,又从山崖倒射船窗化作点点飞雨。高大宽阔的楼船不敢航行,一叶小小

13、的渔舟却任随风浪翻舞,细思量奔往湖州又有何事可忙?倒暗笑蛟龙掀起怒涛为了什么缘故。无事久留童仆就会责怪,这场大风使妻儿同意我在此地暂住。灊山道人独自在做些什么,半夜不睡静静地倾听寺中的木鱼梆鼓。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最 高 楼辛弃疾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待葺个园儿名“俟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 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注词人时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因朝败,奸佞误国,故想退休。语出晋书。东晋诸葛长民位高权重,贪婪奢侈,后被刘裕所杀。穆先生:汉代楚王刘交的门客,因其不善饮酒,每次宴饮,刘交都为他“设醴”(摆上度数不高的酒),后来有一次主人忘了这样做,他便称病离去。亦好:语出唐戎昱长安秋夕诗句“在家贫亦好”,借以表达安贫乐道之意。休休:通“咻咻”,指吵闹,乱说话。(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须富贵何时”的“须”与“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