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汽器强化传热与自清洁节能技术资料一、适用范围凝汽器冷却水系统正常的火力发电机组 二、主要技术内容1.技术原理 为揭示传热过程的客观规律,减小对流热阻,实现强化传热,1998年,过增元院士对边界层型的流动进行了能量方程的分析,通过将该能量方程在热边界层内积分,证明了减小速度矢量和温度梯度之间的夹角是强化对流传热的有效途径,之后这一基本思想被称为“场协同”原理 ①努塞尔数Nu=hl/k,式中l为特征长度,h为传热系数,k为固体的热导率它反映换热表面的温度梯度;②雷诺数Re=vl/v,式中v和v分别为流速的特征速度和运动粘度它反映粘性对流动的影响;③普朗特数式中cp为定压比热容;η为动力粘度它反映流体物性对流动中换热的影响2.关键技术 解决螺旋纽带装置和换热管的连接问题,螺旋纽带装置和换热管的摩擦问题,螺旋纽带装置的耐腐蚀和寿命问题,螺旋纽带装置安装后的水阻问题,螺旋纽带装置安装后换热管的腐蚀问题 3.工艺流程 在针对各种强化管不能妥善解决的污垢问题,在换热管内插入附加的扰动元件(静态或动态的)是防垢、除垢和强化管程对流传热的重要措施螺旋扭带、螺旋线、螺旋弹簧、静态混合器、涡流发生器等是经典的内插件强化传热技术,而液轮机、绕花丝、梯形波带、内翅式插入物等是较新的技术。
三、主要技术指标 该技术在50MW小型汽轮机凝汽器上的强化传热与自清洁效果,经西安热工研究院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凝汽器效率提高19.7%,真空度提高2.97KPa,机组发电煤耗率降低5gce/(KW•h),节约冷却用水9.8%参见《测试报告》、用户报告》)2007年6月15日,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组认为该成果技术创新性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可广泛应用于管壳式换热器中,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CXF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传热试验结果四、技术应用情况在50MW 火电机组试验成功,并推广应用到200MW、300MW、600MW火电机组,石油化工冷却器、蒸发器等领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五、典型用户大唐佳木斯电厂2号50MW机组、国电双鸭山发电200MW机组、大唐双鸭山热电200MW机组、华能集团某电厂300MW机组、中石化某化纤厂、国电某电厂600MW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