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部分模块三第一步第10讲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95033419 上传时间:2021-09-03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9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第一部分模块三第一步第10讲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高考历史第一部分模块三第一步第10讲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高考历史第一部分模块三第一步第10讲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高考历史第一部分模块三第一步第10讲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高考历史第一部分模块三第一步第10讲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一部分模块三第一步第10讲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第一部分模块三第一步第10讲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向揭密素养突破,压轴大题题型增分,通史整合精要必备,4,精准练题高分突破,第一部分 高考全能通关 模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第一步 建通史 通史思维把握历史特征 第10讲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第10讲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阶段特征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动荡、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两种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是该时期典型的特征。,(3)结果: 颁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主张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就公正的和约进行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2、。 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考向一列宁与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 1(2019高考海南卷)从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经过了8个月时间。在此期间,苏维埃几经变动最终成为新型的国家政权机关,完成这一转变的决定因素是() A布尔什维克党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 B工人武装控制了全国各大中心城市 C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重新分配土地 D前线士兵支持退出帝国主义大战,解析:推翻沙皇政权的是俄国二月革命,革命后俄国出现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状况,但是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主;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3、七月流血事件”后,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1月6日,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1918年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起苏维埃政权。综合这一过程,本题选A项;B、C、D三项均有一部分作用,但都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 答案:A,2(2016高考全国卷)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析:苏联在1928年开始的第一

4、个五年计划中,大力开展以钢铁、煤炭等为主的工业化建设,四年以后,生铁、煤炭产量翻了一倍,汽车等机器制造产量增加了数十倍,如此巨大的工业化成就引起了美国的关注。 答案:B,视角1列宁、斯大林对经济体制的探索 (1)军事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十月革命后,苏俄布尔什维克党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怀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希望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忽视了苏俄落后的国情,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最终被迫走上了间接过渡的道路。,(2)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恢复并运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等一向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其本质的目

5、的是发展生产力,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3)权威社会主义:斯大林体制。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党内一直存在一股强大的反对新经济政策的力量,他们主张维护社会主义的纯洁性,要求限制以至消灭耐普曼(即小资产者,编者注)和“富农”,打击城乡资本主义势力,用计划原则取代市场机制。这些人在列宁逝世后取得统治地位,逐渐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些内容,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不仅消灭了“富农”,而且消灭了全体小生产者农民,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农具、牲口,剥夺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独立自主权。 第二,取消市场机制,实行指令性计划,实行超高速度的重工业化

6、、军事工业化。这种做法使苏联成为军事强国,但是也造成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严重短缺,农轻重严重失衡。 第三,贯彻“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加强专政,在国内实施大规模镇压。结果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军事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就是斯大林模式。,(4)列宁与斯大林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比较: 过渡方式的区别:在列宁领导下,找到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正确途径;到斯大林时期取消了新经济政策,从而取消了应有的经济手段,单纯利用行政手段,最终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思想的对比:列宁的逐步过渡是正确的,是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斯大林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

7、这一思想,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失调。,新题预测 11921年3月,得知苏俄实践新经济政策后,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这是因为新经济政策() A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B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C一定程度恢复资本主义 D促进生产关系根本变革,解析:结合所学,新经济政策通过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发展经济,由材料“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可知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故C项正确。 答案:C,2斯大林提出:“苏维

8、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此,苏联() A开展“一五”计划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成立经互会,解析:材料说的是为苏联工业化积累资金的问题,不是开展“一五”计划,故A项错误;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提出来的,斯大林时期,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故B项错误;苏联为了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实行农业集体化,故C项正确;成立经互会是在“冷战”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视角2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它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直接援助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9、,促进和加强了中国革命与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联合,使中国革命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援助。特别是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对被压迫民族采取了和平、友好的政策,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2)俄国十月革命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启准备了条件。,(3)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先进分子创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进程的发展方向。“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

10、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新题预测 3世界现代史上,曾出现过三种比较典型的现代化模式,即苏联的斯大林模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三种模式的共同点是() A都是为解决当时本国的经济困难 B都是以国家力量为主导推动经济的发展 C其道路都是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D都为本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解析:三种模式都是为解决当时本国的经济困难,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与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不是以国家力量为主导推动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1、,但其自身的诸多弊端和缺陷也使苏联社会主义探索遭受了重大挫折,抑制了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A,4“(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辟的不同于西方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其特征是() A依靠本国积累工业发展资金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计划协调发展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D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析: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可知,该模式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其特征是集中全国

12、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依靠本国积累工业发展资金,故A项正确。 答案:A,考向二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的调整与变化 1(2019高考海南卷)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 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 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 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解析:伦敦世界经济会议,英国希望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希望英国的领导作用随着旧的世界金融体系一齐垮台,自己另起炉灶。这实际上是英美双方为了各

13、自的经济利益而对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一次争夺,故本题选D项;国家干预是否主流与英美的争夺不直接相关,排除A项;题干中只呈现了英美争端,并没有表达出其他国家的意愿,故排除B项;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一样的,故排除C项。 答案:D,2(2018高考天津卷)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B C D,解析:大危机时期,贸易保

14、护主义不利于本国经济的恢复,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故正确,错误;这种贸易保护主义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故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故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视角1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阶段特征 (1)经济方面: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大危机及危机之后的持续萧条,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集权的斯大林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实现了工业化。,(2)政治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面对社会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

15、体制应对危机:一种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一种是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一阶段的典型特点则是高度集权,一党专政。 (3)从国际关系上看,这十年可被称作“走向大战的十年”,一方面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打着“”的幌子疯狂侵略扩张,另一方面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4)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工业化模式: 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具有渐进性,经历了从原始积累、轻工业到重工业的过程,基础较扎实,体系较健全,但时间长,速度慢,并伴随血腥残暴的对外殖民扩张。 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斯大林模式):集中国内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时间短,速度快,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

16、失调,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新题预测 11930年美国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修订了1 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据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该法案() A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根源 B促进了美国就业率的上升 C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机制 D表明国家干预经济时代的开始,解析:经济大萧条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A项错误;美国的就业率在经济危机中下降,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在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大幅度增加税率,严格限制进口,引发各国关税大战,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机制,故C项正确;国家干预经济是从罗斯福新政时期开始的,故D项错误。 答案:C,2在1932年的渥太华帝国会议上,英国与各自治领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双方给各自的产品进入对方的市场提供优惠,减免关税;对外则高筑关税壁垒。据此可知,英帝国特惠制的出台() A使得英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 B为“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奠定基础 C表明英国固守“自由放任”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