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委托模式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94891755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委托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委托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委托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委托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委托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委托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委托模式(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委托模式关键词:大股东控制中小股东独立审计 委托模式摘要:独立审计是由于财务信息在经营 者和所有者之间的不对称而产生的。 所有者 为了用最低的成本监督经营者,采取的方法就是由信息的非知情者所有者委托注册会计师对信息的知情者一一经营者进行 审计。当前,大股东控制在目前中国的上市 公司中具有普遍性。在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 治理结构中,由于大股东掌握着公司的经营 权,是公司财务信息的知情者,公司的主要 矛盾已经不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矛盾,而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矛盾了。 由财务信息的 知情者一一大股东掌握对注册会计师的聘 用权是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 原因。在大股东控制

2、下的公司治理结构中, 如果我们仍然沿用传统的独立审计委托模 式,则显然是不合适了。因此,在大股东控 制下的公司治理结构中, 对注册会计师的聘 用权必须回归到财务信息的非知情股东中小股东手中,才有可能保证独立审计 的有效。一、传统的两权分离条件下独立审计委 托模式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两权分离条件下, 独立审计是由于财务信息在经营者和所有 者之间的不对称而产生的。 经营者是企业财 务信息的知情者,而所有者是企业财务信息 的非知情者。所有者为了用最低的成本监督 经营者,采取的方法就是由所有者委托注册 会计师对经营者进行审计。传统的两权分离条件下的审计制度安 排,是建立在企业经营委托代理关系的委托 方

3、和受托方是确定的基础上。这种委托方和 受托方都清晰明确的前提条件是:投资者的人数有限且相对固定,投资者之间在对经营 者实施监督和激励时容易达成一致。作为委 托方的投资人和作为受托方的经营者有明 确的委托代理协议或合同条款,投资者对经 营者的监督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受限制且 容易做到。建立在这些条件基础上才形成了 传统的审计制度安排模式,即在企业财务报 表审计业务的委托关系中,投资者是委托人、 外部审计师是审计人、经营者是被审计人, 三者身份明确,并构建起环环相扣,严密闭 合的审计三种人关系。作为审计人的注册会计师是超然独立 于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和作为被审计人的 经营者之外的,从而保证注册会计师客

4、观公 证的发表审计意见。这种关系体现在公司法 中,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德国和日本 的公司法都将审计委托权作为股东大会的 权限之一。可见,在传统的两权分离条件下独立审 计委托模式中,独立审计是为了解决所有者 对经营者的监督问题。二、大股东控制下的传统独立审计委托 模式的缺陷通过对中国现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 分析,笔者发现,大股东控制在目前中国的 上市公司中具有普遍性。 在股权高度分散的 公司治理结构中,公司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 是内部人控制问题,是股东对内部人怎样进 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的问题, 内部人控制的 仅仅是经营管理权。而大股东控制问题,是 中小股东对大股东怎样进行有效的监督和 约束的问

5、题,大股东不仅控制公司的经营管 理权,而且还控制了股东大会的表决权、董 事会经营权、经理层管理权和监事会监督权 等权利。在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治理结构中, 按照现行的股东大会表决机制,大股东往往 亲自或通过其代理人掌握或控制着公司的 经营权和对注册会计师的聘用权。大股东集 信息的知情者和聘用注册会计师的权力于 一体。由此可见,在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治 理结构中,公司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所有者 和经营者的矛盾,而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 矛盾了。从独立审计的产生我们知道,独立审计 是为了解决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问题,并不是为了解决中小股东对大股东的监督问 题。在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如 果我们仍然

6、沿用传统的两权分离条件下独 立审计委托模式,则显然是不合适了。目前,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 对注册会计师的聘任 权仍然是由股东大会掌握。当前,在我国,由于大股东直接或间接 地掌控了独立审计的委托权, 对注册会计师 的取舍有着决定作用。当会计舞弊是出于大 股东的某些意图时,大多数注册会计师无法 独立、客观、公正地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 见。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大部分造成严重 后果的会计舞弊都源自于大股东的授意。因此,笔者认为,由财务信息的知情者大股东 掌握对注册会计师的聘用权是中国上市公 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既然大股东和会计舞弊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那么由大股东来控制独立审计的委 托权显然不

7、合适。另外,在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 公司,其所有者是一批经常变动的股东,并 且股东人数成千上万,虽然法律赋予股东大 会选择、委托注册会计师的权力,但很难落 到实处。所以,在传统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委 托模式中,由所有者行使委托注册会计师审 计的权力也变得不现实了。因此,笔者认为,在大股东控制下的公 司治理结构中,对注册会计师的聘任权必须 回归到财务信息的非知情股东一一中小股 东手中,才有可能保证独立审计的有效。三、中小股东掌握独立审计委托权的可 行r生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 和控制的体系,是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 事会、经理层,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的机 制。由于我国现有法律无法有效

8、约束公司的 幕后操控者大股东,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整套相互关联的法律制约机制来约束大 股东。如何对大股东权力滥用进行有效制约 呢?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公司 治理中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权力制衡结构。 基本思路如下:经营管理决策权与监督权分开,这是权 力制衡的基本要求。由大股东掌握公司的经 营管理决策权,中小股东掌握公司的监督权, 这种思路源于独立审计的起源。16世纪意大 利出现了合伙制企业,尽管当时的合伙人都 是出资者,但并不是所有的合伙人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 离。那些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怎样监督 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人就成了一个问题。当时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由不参

9、与企业经营管 理的人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参与经营管理的 人进行审计,这就是独立审计的起源。沿着 这个思路,笔者认为:股东大会的表决权、 董事会的产生仍然遵循资本多数决原则,经理层也仍然由董事会聘任, 这就自然使得大 股东掌握了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权。但监督权必须要由中小股东掌握, 那么它应当怎样 产生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我们先来对 大股东掌握的权力进行分析。 虽然大股东掌 握着股东大会的表决权,但股东大会的每一 次表决,都是在公开、中小股东知情的情况 下进行的,这时大股东的实际利益还没有得 到,或者说中小股东的实际损失还没有发生, 中小股东完全可以用脚投票来规避这个风 险。由于中小股东不参与公

10、司的经营管理, 所以,在董事会、经理层与中小股东之间却 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的问 题。因此,制度安排中主要是要解决中小股东监督大股东控制的董事会、 经理层的问题。 笔者设想,监督权仍然由监事会掌握,但监 事会的成员由中小股东选举产生。 监事会不 对股东大会负责,而对中小股东负责。监事 会除了具有现行公司法规定的职权外,还应具有以下职权:1、聘请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利。现行制度安排中,会计师事务所由董事会聘 任,同时董事会又是被审计人员,这种审计 委托人与被审人员合一的状态,破坏了审计 关系中三方有序的平衡关系,使独立审计的 作用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剥夺董事会对会 计师事务所的控

11、制权。由于大股东实际控制 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同时又控制了股东大 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为了避免大股东既是 审计委托人,又是被审计人员,会计师事务 所聘请或解聘的权利必须由中小股东选举 产生的监事会掌握。2、独立董事任免权。由于监事只能列席董事会,对决策并无表决权,因此中小股 东的监督权只是一种事后监督,具有较为显著的被动性特点。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必须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主 要体现在董事会的决策过程中,这是一种事 前和事中的监督。由于独立董事作为董事会 的成员享有普通董事的所有权力,对董事会 的决策享有表决权,并享有一些法定的特别 职权。如重大关联交易的认可权;对上市公 司的重

12、大事项有发表独立意见的权力等等。这些职权确立了独立董事在监控大股东、监控上市公司及其关联企业、高管人员薪酬等 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其可以监督公司高管人 员是否串通损害股东利益,监控控股股东是 否损害公司的利益。但是,独立董事实现这 些权利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自身必须具有“独立性”。由于独立董事所监督的是大股 东及其所控制的董事会和经理层,因此这里的“独立性”主要是指与大股东的独立。根据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 度的指导意见,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监 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 份1%以上的股东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 ,经中 国证监会审核后,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但 在大股东控制股权结构下,独

13、立董事实质上 是由大股东决定的。 而且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的津贴标准由董事会制定,由股东大会审议 通过,在我国大股东控制董事会、股东大会 情况下,独立董事薪酬的多少实质上也是由 大股东决定的。这一独立董事产生程序及其 薪酬决定模式都严重动摇了独立董事的独 立地位,使独立董事在履行职能的时候,很 可能只会迎合董事会中的大股东的口味从 而丧失其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由此可见,我国现行独立董事制度不能 保证独立董事与大股东的独立,独立董事制 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避免大股东既 是独立董事委托人,又是被监督人员,独立 董事聘请或解聘的权利必须由中小股东选 举产生的监事会掌握。 中小股东掌握监事会

14、这样一种制度安排,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首先,它确保了大股东对经营管理决策权的 控制。这符合股权资本多数决原则,能够调 动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其次,它能确保中 小股东对大股东的监督。 中小股东通过其控 制的独立董事对董事会的决策过程进行监 督,通过其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对经营管理层的财务进行监督;最后,由于大股东的牵 制,可以有效防止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出现。从上面的论述可知,在大股东控制下的 公司治理结构中,中小股东掌握监事会这样 一种制度安排,可以使中小股东从制度上对 大股东进行监督。但如何定义中小股东?具 体的监督权应如何组织实施呢?根据我国 新公司法的规定,控股股东,是指其持有的 股份占股份

15、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 以上的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 之五十,但依其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 已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 股东。笔者认为,可以将持有股份在一定比 例以下,不参加公司董事会、高管层的股东 界定为中小股东。在监督权的具体组织实施 上,笔者建议在中小股东控制的监事会中设 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代 表中小股东担任独立审计的委托人, 而大股 东对经营者的监督仍然由内部审计部门来 完成。具体运作模式如下:1、人员遴选。在股东大会日,从到会 的中、小股东中依据其所持股份比例的多少自动生成中小股东代表 57人,另随机选 定中小股东代表24人。2、工作概要。

16、股东大会结束后,审计委员会举行审计大会,并邀请相关会计师事 务所参加。当天,审计委员会选定24家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参加竞标的会计师事务所代表。第二天,举行审计竞标会,最终选 定审计人,并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3、领导体制及权利保障。审计委员会属于真正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独立机构,其审计监督权应通过公司法等法律形式予以明确。上述模式操作方便,执行成本低廉,确 保了中小股东的审计委托人地位一一注册 会计师可以毫无顾忌、名正言顺地为保护中 小股东的利益而努力。同时,由于大股东要 依赖内部审计部门对经营者进行监控,内部审计必定会在大股东的推动下得到发展。参考文献:1 朱星文.上市公司治理与审计委托 模式选择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2 谢世飞.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制衡机制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