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对花》教学设计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94891447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对花》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正对花》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正对花》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正对花》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正对花》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对花》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对花》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对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正对花是一首辽宁沈阳的汉族民间小调,衬词的使用具有东 北民歌的特点,舌尖颤音贯穿全曲,加上模仿锣鼓声所使用的称词, 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东北民歌活、俏、浪、逗的特点,以及高超的演唱 技巧。它的唱词是“十二月”体,与一般同类体式的小调唱词无大的 区别。每段的结构十分标准,都是一问一答,一般来说,所有五更、 十二月、四季体民歌唱词的格局都大同小异。一方面保持了它应有的 内容含量,另一方面,又以最简洁的形式给歌者提供记忆的方便,后 者是这类民歌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因素。二、学情分析:本首歌曲的授课年级是五年级的学生。对于五年级甚至是现在的 孩子们来说,民歌离他们的生活是那么的遥远

2、,很多同学都不是很喜 欢演唱民歌,而正对花这课的重点是要有感情地唱出歌曲的韵味。 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这首歌并唱出韵味来哪?在教学中要用各种 手段,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 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演唱东北民歌正对花,学会称词得的 演唱技巧,感受歌词中的衬词,在东北民歌的重要性感受歌曲的风格。2、过程与方法:随正对花音乐学习东北秧歌舞步,以扩大音乐视野、感知音乐魅力,通过舞动,能够对民歌产生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学习东北民间音乐精髓,增强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感受黑土地

3、上音乐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家乡的感情。1、教学重点:衬词的使用是东北民歌的特点,表现出东北人特有的诙谐、幽默。五、教学难点:舌尖颤音贯穿全曲,加上模仿锣鼓声所使用的衬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东北民歌“活” “俏” “浪” “逗”的特点以及高超的演唱技 巧。六、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秧歌手绢七、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同学们好,老师好,欢送同学们来到我的音乐小屋。(二)谈话导入:我想问一下同学们谁能唱几句你所了解的民歌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的民歌,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从而导入新课)(三)聆听歌曲:1、师:同学们唱了这么多的民歌,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民歌,我们来听一听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东北民

4、歌,播放音乐)2、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民歌你从哪方面感受到它是东北的民歌的?有哪些东北音乐的元素?(板书:乐曲风格:诙谐幽默、乐器特点:锣鼓襟、舞蹈性:动感十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对歌曲进行理解,提升学 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根底。)3、师:你知道这是东北什么地方的民歌吗?(不知道)老师自 豪地告诉你,这是我们东北辽宁沈阳的汉族民歌,名字就叫做正 对花(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自豪的介绍出我们自己当地的民歌,感 染学生自豪的同时引出课题。)1、师:为什么诙谐幽默?歌词中出现了什么才表达的这种风 格?(屡次出现“喂”这个衬词)2、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和老师一起

5、来唱一唱。(教师教 唱屡次出现“哺”这个衬词句子。)3、正是因为这个衬词音乐才会变得特别的淘气,特别的幽默, 表达了东北人的诙谐幽默,所以歌曲中也有这样的的特点,我们在 随琴来唱一唱。(设计意图:学会称词得的演唱技巧,感受歌词中的衬词,在 东北民歌的重要性感受歌曲的风格。)4、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段音乐,听什么地方你能感觉到敲锣又打鼓的这种火爆热烈的音乐情绪?(再次聆听)5、师:为什么热烈?歌词上衬词较多,连续的出现以衬词为主, 表现诙谐幽默风格中那种火爆热烈的音乐情绪,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这个地方。6、师:这个地方的衬词和前面比拟衬词较多,同样的衬词这句 给人感觉很火爆、热烈、热情,这种热烈、

6、热情也是音乐的特点, 这首歌曲这样唱够不够味儿啊?我们稍微完整的提一下速度感受一下(随琴再唱一下,)(设计意图:舌尖颤音贯穿全曲,加上模仿锣鼓声所使用的衬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东北民歌的特点以及高超的演唱技巧。)7、第二段请同学自我学学唱。(设计意图:请同学们自己找出两段歌词不同之处并自我学唱,感受这类民歌得以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五)用舞蹈感受音乐特点:1、师:刚刚同学门还提到了舞蹈动感十足,听完这首歌曲你想演什么样的舞蹈啊?(秧歌)这是东北最典型舞蹈一-秧歌,它表达了东北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的特点,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动作俏、稳、浪(浪,即欢快俊俏之意),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稳,

7、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试 一试,学习它最具特点的舞步一一十字步。2、用学习简单动作随着音乐律动,感受东北舞蹈、音乐的独特韵味。(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表演,让学生感受到秧歌的魅力,使学生对秧歌的了解产生学习兴趣,舞蹈中感受音乐风格,知道东北民间音乐的流传与当地文化、环境、语言是密切相关的。)3、完整展不。(六)拓展1、师:我们东北有一个有名的地方戏二人转,我们听听二 人转里是怎么演唱的。(观看视频)2、教师介绍二人转中和我们刚刚演唱的不同:一是衬词更多, 这就表达了二人转演员高超的演唱技巧,二是歌词稍有不同,表达 的是民歌的另外一个特点,它以前主要的传承方式就是“ 口口相传”。(设计意图:利用网络资源,展现地方戏二人转的表演,营造出 精彩的文化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七)课堂总结师: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民歌有哪些特点?(诙谐、幽 默、火爆、热情、舞蹈性强、)它完全的表达了东北音乐活、俏、 浪、逗的特点,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一首哪的歌曲?(东北沈阳)我 们沈阳汉族的一首本地的民歌,这首歌我们不仅要会唱而且要唱好, 唱出我们对家乡的热爱,我们作为沈阳人的自豪。就让我们唱起来 扭起来,在舞蹈当中结束这堂课。八、板书:正对花乐曲风格:诙谐幽默乐器特点:锣鼓镣舞蹈性:动感十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