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毛笔9级培训讲义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94884234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儿毛笔9级培训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少儿毛笔9级培训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少儿毛笔9级培训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少儿毛笔9级培训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少儿毛笔9级培训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少儿毛笔9级培训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儿毛笔9级培训讲义(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儿毛笔9级培训讲义序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浓缩了祖国文化的精髓,也构成了华夏儿女精神底蕴中最为跳动的音符。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将其继承并发扬光大;同时,研习古老的书法艺术对于培养现代文明人具有不可估量的功能,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就一语道出了人品与书品之间的微妙关系。实践证明,写字与育人的确是息息相通、互促共进的。我们期盼着,广大青少年朋友在书法的天地里汲取华夏文明的丰厚养料。我们更有理由相信,青少年朋友一定会在书法艺术的伴随下健康成长,用智慧和汗水去书写他们的灿烂人生。为了帮助爱好书法的青少年朋友报考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书法篆刻考级少儿书法9

2、级的理论考试,我们书协考级办公室特此汇编成此讲义,目的是帮助青少年朋友对书法艺术书写技法和传统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提高和认识。学习书法的方法怎样学习书法?怎样才能学好书法?古今优秀的书法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借鉴,这里跟同学们谈谈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方法。一、要循序渐进就字体来说,一般先学楷书(也有从篆隶入手的),再学行书及其它字体。楷书点画分明,结构平稳,用笔方法齐备,便于学习。因此,先学楷书是符合学习规律的。当然,先学楷书,并不是说,等到楷书学好了,才能学行、草。一般地说,楷书基本笔法和结构方法较为熟练后,即可学习行、草书。楷书与行、草书交替学习,还可以互相借鉴

3、,互相促进,提高学习效率。就某一字体来说,先学笔画,再学笔顺、偏旁、部首及结构。以楷书为例,笔画是楷书的基本部分,犹如“机器”上的“零部件”,先有“零部件”才好组装“机器”;掌握或基本掌握楷书的笔画后,才能再按笔画顺序组合偏旁部首,以至完整的独体或合体结构的汉字。当然,先学笔画,并不是说,等到笔画学好了再学写字。一般地说,从笔画入手,更符合学习规律;而在学习偏旁部首和结体的过程中,又可进一步掌握笔画的写法。就字的大小来说,先学写大楷,后学写小楷。先学写大楷,好处有三:1、大楷笔画较粗、较长,书写时,起笔、行笔、收笔的步骤比较明显,便于理解,宜于练习,如有病笔也显露得较清楚,易于纠正。2、先学写

4、大楷,有利于锻炼腕力和臂力。3、先学写结构开张的大楷,待结体基本法则掌握后,再缩小就不难了。若先写小楷,则容易养成拘谨的习气,放大写反而写不好。就专与博的关系来说,先专学一体,后博学多家。先从一体入手,集中精力,把运笔和结构特点掌握好,领悟精神,融会贯通,就能举一反三,再学同一字体的其它风格或别的字体也就不难了。初学就想“博”,必定贪多嚼不烂;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今天学“柳”,明天学“颜”,也必定欲速而不达。博学多家,要以专学一体,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为前提。古今有成就的书法家,无一不是在专学的基础上再集众家之长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二、要持之以恒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当然不是短时间就能学好的。书法的

5、基本功,包括动手能力、鉴赏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等。在学习过程中,能不能长期坚持勤学苦练,是决定每个学书者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宝剑锋从磨砺(l)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过刻苦磨砺,是决不会有什么“妙手”和“神来之笔”的。被尊为“书圣”的晋代王羲之,以至唐宋各名家,哪一个不是持之以恒苦练数十年才成功的呢?“墨池”“笔冢(zhng)”等等流传至今的动人故事,说明他们成功的秘诀在于苦练和有恒。在当代,像古人那样勤学苦练而卓有成就的也不乏其人。前人和今人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学习书法,就要以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只要方法正确,日复一日,年复一日,苦练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三、

6、要在字外下功夫书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习书法,除需要循序渐进地勤学苦练外,还要加强多方面的修养,也就是说,学书法还要在字外下功夫。宋代大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有句名言:“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说明读书对书法学习的重要性。书法表现的是汉字,书法创作又与文学紧密结合,因此,学习书法,要读一些文学、文字方面的书籍,如古典诗词、名篇散文、文学著作等,提高文学、美学和艺术修养;读一些书法理论著作,了解书法的原理,掌握书法艺术内在的规律,更直接有助于书法水平的提高。 学习书法,要加强多方面的文化艺术修养。书法艺术讲究笔墨情趣、节奏韵味、整体布局等。它与绘画、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都有相同或相通

7、之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的狂草艺术,据说是因为看到公孙大娘舞剑,得到启示而成功的,书法与绘画更有内在的联系,有人说:“书画同源,各艺同辙。”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书法作品必定具有线条美、墨韵美、空间美、意境美。高明的书法家还善于捕捉和提炼社会生活或自然界中美的现象,把它融入书法艺术的创造之中。据说王羲之为了研究执笔和运笔,曾仔细地观察鹅在池中浮游的神态,从中悟出写字的道理。唐代书法家怀素,夏日观看天上奇峰般的云彩,夜间静听嘉陵江的涛声,从中激发起书法创作的灵感。今天,我们学习书法,在加强多方面文化艺术修养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生活,善于把生活中的美巧妙地引用到书法艺术中来。学习书法,还要加强道德情操的

8、修养。常言说:“书为心画”、“书如其人”,书法作为一门以文字为基础的造型艺术,必然要渗入书法家一定的情思、气质、个性、审美情趣和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有句名言“心正则笔正”,说明加强道德情操修养对学习书法的重要性。中国书法发展简史书法发展简介大致分做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介绍。 中国书法的发展与各种书写体的形成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秦统一之前的所有文字称大篆,秦灭六国后采用的统一文字叫小篆。产生于秦末盛行于西汉的文字叫隶书体,东汉末年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章草,后发展为今草。到了唐代出现了大草(也叫狂草)同时汉末也出现了行书体。到了两宋行草、行楷

9、、行书均以成熟,一直影响到现在。成为今天运用最广泛的书体之一,到魏晋时期,在隶书体的基础上出现了楷书。楷书到了唐朝发展到顶峰,现在已成为日常运用的最广泛的文字体了。以上所述的各种书体除了书法艺术的共性外均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艺术魅力,难分伯仲、各领风骚,只有对其进行多年的实践方能走进这绚丽的殿堂。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谈及中国书法史,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即最早的书法是什么样子?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简单。不过,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应该涉及到:一、可以查考的中国历史最早起于何时;二、文字是怎么产生的;三、文字史是否与书法史同步;四、现有的实物资料能否满足我们的研究要求。第一个问题纯归史学家们考虑,第二个和第

10、三个问题留给理论家们去讨论,第四个问题,则属于我们的书法家以及书法艺术爱好者们。其实,实物资料的审美价值,更容易让人发生兴趣。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庖(po)牺氏八卦造字、神农结绳造字和仓颉象形造字等说法,但谁也不能断言。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文字在出世并投入使用之后,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在这段道路上,是靠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这两条腿前进的。早在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在日常使用的陶器上用笔来描画或者作记号。倘若“书画同源”之说有道理,那么文字史或者书法史起码不晚于此。甲骨文,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成熟书法。1899年王懿(y)荣在一种称为“龙骨”的中药材上面,偶然发现一些刻画

11、符号。“龙骨”,就是龟壳,而上面的刻画符号,后来经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证明,就是“甲骨文”。它最初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是距今约三千四百年前的商代遗物。后来经过不断挖掘,出土甲骨片达十万枚之多;而上面的刻画符号,也总计约4500个,其中约一半左右被逐一破译和解释出来。甲骨文内容大多为“卜辞”,乃记载占卜吉凶之事件。甲骨文,主要是刻划而成的,从书法角度欣赏,已经完全具备了章法、结体、用笔等主要构成因素。如现藏历史博物馆的一片商武丁时期(公元前13-12世纪)的牛胛骨,上面刻字多达128个,记述丁酉日商边之事,刀法灵秀,变幻莫测,奇趣丛生。甲骨文的章法或整齐或错落,结体或规则或随意,线条或纤

12、弱或刚劲,这除了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的客观限定之外,不能否认其主观审美趣味和“书法意识”。另如祖庚祖甲时期甲骨、廪(ln)辛康丁时期甲骨、武乙文丁时期甲骨等,亦各具气象。有意思的是,少数甲骨不是刀刻,而是用朱书或墨书所写,这证明,当时已开始使用毛笔之类的书写工具。周代,金文为主要的书体存在形式与书法表现形式。金文,又名钟鼎文,是钟鼎等器物上铸造的款识文字,或阴或阳。金文在商殷晚期(公元前14-11世纪)业已成熟,如戍(sh)嗣(s)子鼎、宰甫鼎、母戊(w)方鼎(dn)。其后西周武王时期的天亡簋(u)、利簋,成王时期的何尊,康王时期的庚赢卣(yu)、庚嬴鼎、大盂鼎,昭王时期的召尊、令簋、令方彝(y)

13、,风格渐分,甲骨文的尖刻感彻底泯灭,但也并不拘泥于典型的肥厚笔画。西周中期,长篇金文更为普遍,如共王时期的永盂、墙盘,懿王时期的师虎簋,孝王时期的大克鼎,其大篆书也更显圆匀挺秀。至西周晚期,如厉王时期的散氏盘,宣王时期的毛公鼎、虢(u)季子白盘,金文抵其颠峰,古奥浑朴,凝重大度,肥瘦自若,容与徘徊。至春秋战国,在周代金文基础上,诸侯各自独创自己地方色彩的书法,如越王勾践剑、蔡侯尊、曾侯乙编钟,字体修长,颇具装饰和夸张意趣。 秦石鼓文(亦称陈仓十碣(ji)、猎碣、雍(yn)邑(y)刻石),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石刻书法,其书体介乎古籀与秦篆之间,结体方整而宛通,风格浑穆而圆活,是由大篆到小篆的转型期代

14、表作。石鼓文在唐朝初年出土于陕西宝鸡,韩愈曾作石鼓歌记之,因出土早,所以对后世影响极大。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期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

15、(shn)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主要作品有:殷商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西周大盂(y)鼎、毛公鼎铭文;西周散氏盘;东周石鼓文。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兵马俑一样,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秦代墨迹,今可见者有青川木牍(d)、侯马盟书、云梦睡虎地秦简等。竹木简牍和帛书,告别了钟鼎器物的依托,使书法以墨迹的形式系统地出现了。而且,这些墨迹书体,已经由长而扁,由圆而方,开隶书之先声。在同时期的器物如楚王鼎上,亦有此消息。秦始皇统一六国,实施“书同文”,制定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