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浒里关于元宵节的习俗

凯和****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72KB
约4页
文档ID:194868742
水浒里关于元宵节的习俗_第1页
1/4

水浒里关于元宵节的习俗 古人怎么过元宵节?《水浒》里关于元宵节的习俗 《水浒传》描写了众多的节日民俗,元宵节是着墨最多的三次描写了在元宵节发生的故事,把看灯的漂亮和情节的紧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呈现了宋朝元宵节的风俗 第一次写了只有“三五千人家”清风镇元宵节的状况:“且说这清风寨镇上居民,商议 放灯一事,预备庆赏元宵科敛钱物,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采悬花,张挂五七百碗花灯土地大王庙内,逞应诸般社火家家门前,扎起灯棚,赛悬灯火市镇上诸行百艺都有虽然比不得京师,只此也是人间天上 其次次写了大名府元宵节宋朝实行的是四京制,除了首都开封府号称东京以外,还有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和北京大名府,书中写道:这北京大名府是河北头一个大郡,冲要去处却有诸路买卖,云屯雾集;只听放灯,都来赶趁在城坊隅巷陌,该管厢官每日点视,只得装扮社火;豪富之家,各自去赛花灯远者三二百里去买,近者也过百十里之外便有客商,年年将灯到城货卖家家门前扎起灯栅,都要赛挂好灯,巧样烟火;户内缚起山棚,摆放五色屏风炮灯,四边都挂名人书画,并奇异古董玩器之物;在城大街小巷,家家都要点灯大名府留守司州桥边,搭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红黄纸龙两条,每片鳞甲上点灯一盏,口喷净水。

去州桥河内四周上下,点灯不计其数铜佛寺前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青龙一条,周回也有千百盏花灯翠云楼前也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着一条白龙,四周灯火,不计其数 第三次写了开封府的元宵节宋朝的首都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100多万人口,也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元宵节也是最狂欢的夜晚:四个人杂在社火队里,取路哄入封丘门来,遍 六街三市,果真夜暖风和,正好嬉戏转过马行街来,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射犹如白日,正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 大名府的元宵节是“照依东京体例,通宵不禁,十三至十七放灯五夜”,看来大名府和东京汴梁已经全国都是放假五天,五天都通宵达旦狂欢 元宵节是宋朝人的狂欢节,全国上下处处是灯的海洋书中绽开了一个个狂欢的夜晚:(首都东京)四个人杂在社火队里,取路哄入封丘门来,遍六街三市,果真夜暖风和,正好嬉戏转过马行街来,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射犹如白日,正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大名府):“豪富之家,各自去赛花灯远者三二百里去买,近者也过百十里之外家家门前,扎起灯栅,都要赛挂好灯,巧样烟火户内缚起山棚,摆放五色屏风炮灯,四边都挂名人画片,并奇异古董玩器之物。

在城大街小巷,家家都要点灯……州桥河内,四周上下,点灯不计其数各地州府还把自己最拿手的灯送到东京展览,州府的官员为了在京城展现自己的力量,进献自己精致出众的`花灯梁山劫去莱州进贡了五架灯,其中的“玉棚玲珑九华灯”就是“上下通计九九八十一盏”的组灯,仍旧有四架灯到了东京,像这样的灯中的极品,在东京的花灯里确定还有不少,再加上宫廷的灯,东京已是人间天上冬至以后,开封府便开头雇人在御街宣德楼前搭建彩山架子,灯山上彩之后,“金碧相射,锦绣交辉”还有临时搭建的“横三门”,上面大书“大观与民同乐”或“宣和与民同乐”字样,一派富足祥和的景象 元宵节也是一个服装穿戴展现秀,其中全民戴花是一大亮点宋江等人正月十一进京赏灯谋求招安,东京城处处“往来锦衣花帽之人,纷纷挤挤,各有服色”柴进、燕青在东京酒楼上,“凭栏望时,见班直人等多从内里出入,?头边各簪翠叶花一朵”,一位姓王的班直告知他们:徽宗给每个班直“皆赐衣袄一领,翠叶金花一枝”,原来戴在头上的翠叶金花是进出皇宫的通行证可以看出宋朝人元宵节是要戴花的,这在梁山英雄中是有所体现的,东京的中级军官林冲、徐宁都戴漂亮的花,连大名府的侩子手蔡庆,生来爱戴一枝花,贫苦渔民阮小五“鬓边插朵石榴花”,燕青更是“鬓畔常笄四季花”,一年四季都戴花。

宋江重阳节所作的《满江红》中写道:“鬓边不行无黄菊”,由此可知出席菊花会的众头领,每人都在鬓边插上了菊花招安后的梁山英雄108人头上全部戴着御赐的金花,参与了皇帝的筵席一朵小小的簪花,甚至成为上层社会身份的标识、等级的象征《东京梦华录》说宋徽宗每次出游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从驾的臣僚、仪卫,也都赐花簪戴当季节日不同戴的花也不同,如:上元夜戴闹蛾、玉梅、雪柳;端午戴茉莉;立秋戴楸叶;重九簪菊元宵节戴花是以闹蛾、玉梅、雪柳为主,展现了宋朝对美的观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和民俗 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