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94811556 上传时间:2021-08-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第四章:优先战略保民生怎么解决就业难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拥有13亿多人口的我国来说,就业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然而,2011年春节前后,招工难现象却再度发生。在不少地方,曾经熙熙攘攘的劳务市场,如今却显得有些冷清;曾经是农民工“一岗难求”,如今却是招聘企业“一工难求”。面对缺工困境,不仅东南沿海很多企业奔赴中西部地区上门“请工”,当地企业也纷纷开出优惠条件,家门口“留工。一时间,招工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冷热两重天:就业难与招工难2011年春节前后,劳动力市场上再度出现就业难与招

2、工难两难并存局面。一面是年复一年的就业难,一面是再度出现的招工难,看似相互矛盾,却又“两难”并存。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不禁疑惑:当前的就业形势到底应该怎么看?解析“两难局面:招工难难掩就业难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招工难表明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已经“逆转”;也有人表示,招工难只是特定时期的暂时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要认清当前的“两难”局面,必须透过表象,深入分析,把准就业形势的“脉”.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加快发展,其农民工薪酬与东部地区农民工薪酬的差距逐渐缩小。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调研显示,东部地区打工者月收入为1455元,中部为1389元,西部为1382元。东部比西部

3、仅高5%,而5年前为15.先看招工难。据对16个用工大省的调查,招工难,主要难在用工需求较大的东部沿海地区,难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难在薪酬待遇较低的企业和岗位,尤其在春节前后的特定时间段表现得更加明显。可见,招工难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季节性等特点,而不是全局性、普遍性的难。权威声音就业主要矛盾仍然是供大于求尹蔚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矛盾仍然是供大于求。最近几年中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招工难,主要发生在制造业、服务业的一线,这主要是结构性矛盾造成的。“人口红利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结束.出现这一现象,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比如,我国经济回

4、升向好,用工需求普遍增加;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一批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完善和落实,不少劳动力返乡务农;部分企业薪酬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权益没保障,拴不住心,留不住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预期提高,对工作比较“挑剔”;一些农民工自身条件、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符;等等。实际上,招工难反映的是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在某些方面的“不匹配”,而不是劳动力总体上的短缺,更不意味着就业形势已根本好转。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岗位缺口大。据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历史最高峰,为9。97亿。城镇平均每年需就业劳动力约为2500万人,岗位缺口每年

5、将在1300万人以上。此外,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需转移就业约800万900万人,可以说就业压力是长期存在的。供需有错位。我国劳动力市场不仅总量供大于求,而且存在供需不对接的矛盾。一边是有人没事干,一边是有事没人干;一边是有事不会做,一边是有事不愿做。比如,不少大学毕业生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也不愿到有“用武之地”的广大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深度解读就业优先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6、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服务不完善。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还不发达,中介组织不规范,信息渠道不通畅,一方面很多岗位“虚席以待”,另一方面很多劳动者“求职无门”.就业指导和培训不到位,使劳动者求职能力和职业技能难以提升,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政策不健全。由于户籍、社保等方面的政策壁垒还没完全打破,导致就业机会不平等。各种不合理的“土政策”、潜在的就业歧视、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等,抬高了就业门槛,限制了劳动者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流动,造成部分劳动者难以就业.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党和政府始终把扩大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

7、进充分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必须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力气,想方设法解决好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从2006年开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7部委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23年的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5年来,全国已选派14.3万名高校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服务。就业政策“领航”: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对于劳动者来说,能否找到工作,首先取决于岗位是否充足,岗位越多,就业的机会越多。要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政策是关键。只有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才能为促进充分就业提供保障。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初步建立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形

8、成了一整套稳定扩大就业、鼓励创业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促进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5700万就业人口,接近法国人口总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十二五”期间,我国需就业劳动力比“十一五期间每年多出100万.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地位,推出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在支持企业发展中创造更多岗位.企业是经济活动和吸纳就业的主体.要继续积极支持和鼓励现有企业稳定在岗劳动力,建立失业预警等机制.同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设立新的岗位,并根据吸纳劳动力的数量给予相应奖励。目前,中小企业承接着80左右的新增就业人口.应发

9、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切实贯彻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财税、融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解决其吸纳就业不稳定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成为吸纳就业主体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属于私营企业,目前私营企业840多万户,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74,个体工商户超过3400万户,1.8亿多劳动力在个体私营企业从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拓展岗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应以最大化就业为重要依据,处理好调结构与保就业的关系.制造业改造提升,必须考虑充分就业的要求,尽量减少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培育新兴产业,应着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产

10、业。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弹性最大的部门,发达国家70%以上的就业在服务业,而我国仅为34。1%。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服务业,加快提高服务业比重,以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专家点评扩大就业必须倚重服务业蔡昉(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从投入产出效果看,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第三产业是1000个,说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极大。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接近30的就业人口,可能是工业吸纳就业的合理能力,而中国工业目前的就业人口正好和这个水

11、平接近,无法再接纳大规模的劳动力。扩大就业必须倚重服务业。在帮扶困难群体中“订造”岗位。对于大龄下岗人员、残疾登记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可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保障其就业.积极开发城市环保、绿化、卫生、交通、便民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并优先安置符合岗位要求的困难人员就业。自主创业“启航”:就业天地更宽广多年前,一提到“阿里巴巴”,人们就会想到那位与四十大盗斗智斗勇的神话人物;如今,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马云。他创立的阿里巴巴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并通过网络平台帮助人们实现就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创业创造岗位,就业源于创业.创业不仅可以实现自身就业

12、,还具有带动他人就业的“倍增效应”。据测算,一个人创业,平均可以带动3个人就业。以马云、任正非、刘永好等为代表的新时期自主创业的典范,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而且带动千千万万人实现了就业。目前,85个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正在深入开展。通过创建活动,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有利于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体系。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自主创业。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培训、健全创业服务等方面作出明确部署。从2009年开始,全国27个省、自治区的85个城市开展创建首批国家级创业

13、城市工作.要进一步落实有利于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提供服务保障,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政策传真农民工、大学生、困难群体等创业可享受多项政府扶持政策对初创企业,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高校毕业生为10万元);从事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财政全额贴息。自2011年1月起,从事个体经营者,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

14、、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从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不高于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加大政策扶持。创业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创业者面临的障碍、风险远大于普通就业者,需要政府予以大力扶持。应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者开放。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工商、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和减免。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帮助创业者“轻装上

15、阵.强化创业教育。创业难,成功创业更难,我国大学生初次创业成功率仅为2.4%,这与创业者缺乏相应的创业能力和素质密切相关。应强化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广泛采用案例剖析、考察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帮助劳动者掌握、提高与创业相关的各种能力。在大学开设创业教育、创业案例讲解、创业投资等创业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2011年,将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等一系列举措,引领15万名大学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教育部推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营造良好氛围。当前主动选择创业的劳动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