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的绿色守护人

上传人:绿****1 文档编号:194762493 上传时间:2021-08-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雨中的绿色守护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风雨中的绿色守护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风雨中的绿色守护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雨中的绿色守护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雨中的绿色守护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雨中的绿色守护人-武都区渭子沟林场森林资源管护侧记本报通讯员 贾崇智初冬的擂鼓山,白雪皑皑,寒气逼人。大山周围却层峦叠嶂,绿树成荫,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然而在这风霜雪雨、野兽出没的大山深处,一批又一批与树林为伴、和山石为友的守护者默默奉献着,这就是曾经令人羡慕、历尽艰难、饱经风霜的渭子沟林场职工。渭子沟林场始建于1958年,位于武都南部,西与舟曲相连,南与文县接壤,管护森林面积2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90843m2,森林覆盖率62.92%。这里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有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二级保护植物银杏、大果青杆、杜仲等,三级保护植物水曲柳、厚朴、刺五加等;这里气候温暖湿润,也是野

2、生动物繁衍的最佳地区,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盘羊,二、三级保护动物黑熊、岩羊、林麝、兰马鸡、锦鸡等。无数林场人夜以继日、默默地守护者这里,他们曾经以森林资源独特的优势、丰厚的收益欢笑过、潇洒过、自豪过。可是,好景不长,森林资源的逐年减少,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于1998年开始试点,2000年在全国正式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禁伐,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所有国有林场全面停采,以木材销售为主的收入来源随着林业建设方向的调整而切断。而在管理体制上,全市除极少数国有林场享受全额拨款的事业供给外,绝大多数国有林场随着财政体制面向市场经济而全面“断奶”,加之目前国家对国有林场投入不

3、足、基础设施滞后、工资拖欠严重、项目实施困难、退休职工逐年增加等原因,使国有林场面临的矛盾日显突出,脱岗离职频繁,在社会上形成诸多不安定因素,给国有森林资源带来了安全隐患。2008年初,林场人的艰难和困境,引起市、区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黄华明、区政府区长朱宝莹等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林场的解困和发展问题,调整领导班子,化解突出矛盾,协调解决解困资金和社保问题,基本稳定了职工的情绪。在组建姚寨风景区生态管护站的选址、征地、搬迁、重建过程中,区委黄书记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并安排区财政局每年在城区绿化经费中拨给姚寨沟管护站绿化经费20万元,基本缓解了林场管护经费不足的

4、瓶颈问题。林场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加强林政管理,争取开发项目,严明工作纪律,完善规章制度,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在国有森林资源管护上,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责任的经营责任制。区林业局与林场、林场与职工层层签订责任书,确定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保护天然林资源的积极性,保持了林场二十六年来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的历史记录。在项目建设上,积极争取场部、检查站、护林站的灾后重建资金,继续申请上报了国有林场扶贫项目。在内部管理上,林场进一步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巡山制度,严格考勤纪律,实行每天签到制,职工出勤天数和管护效率与职工的工资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取得了明显效果。基础设施建设上,及时拆除了场部、检查站、茶园沟、槐树坝等护林站因地震造成的危房,在场部、检查站修建了8间活动板房;在现姚寨林业管护站的基础上,迁移组建了姚寨风景区生态管护站,新修15间活动板房,并在闸门口沟口设立检查站,为姚寨旅游风景区的绿化、栽植苗木的成活和管护以及森林资源的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林场人尝试了人间的酸辣苦甜,经历了人生的喜悦、困苦和艰辛,现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积极贯彻林业政策,努力实施灾后重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各项工作规范、有序、稳步运行,有效地确保了国有森林资源安全。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随笔札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