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94759487 上传时间:2021-08-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单元对应的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共四课内容,分别叙述了政治上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到统一;民族关系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成长;科技文化的繁荣发展。本单元学习要点有两个,一是认识两宋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二是认识辽夏金元等北方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就第一个要点而言,各方面的变化都要结合两宋时期的基本发展线索去了解,而文化领域的变化影响更为深远,本课是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属于本单元的难点。2.正文内容及逻辑关系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

2、了中国文明史上又一高峰。纵观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不仅有着承前启后的时代特征,还有着人类文化发展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传承性与发展性、兼容性与选择性并存的特点。本课在逻辑关系上遵循两点原则:一是先讲宋,再讲少数民族政权,一是按照文化史著作的叙述顺序依次展开。3.核心概念本课在教学时应该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注意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新变化如何引起思想文化的新变化。中国古代史的核心概念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本课从文化角度叙述了辽宋夏金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既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也充分学习和借鉴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族人民通过文化传承和创新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二

3、、教学立意学生在初中已初步学习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具备一定的史实基础。课标对教学的要求基本定位在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上,这就要求我们将教学的思路指向聚集在学生的如何建构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以及学生在认识历史过程中如何使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得到发展。建议教学时适当跨越朝代界限,与前后历史时期进行对照观察,探其源,辨其流,才能更好的理解宋元文化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发展方向。少数民族文字是统编教材新增内容,是本课的难点,各少数民族之间在文化上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共同构筑起了辽宋夏金元文化的大厦。儒学复兴是本课的重难点,北宋儒学的复兴不仅仅是儒学的发展,社会的需要,这一时期的教育、科举、文学、艺术、甚至

4、科技等方面都有儒学复兴的烙印。在教学中建议以儒学复兴为基点,加强历史事件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克服历史事实的碎片化现象,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史实的通透理解。古代文化史的教学难度很大,设计操作不好,容易使学生陷入一堆笼统的历史碎片,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拟定通过“一个话题”:宋元文化的交融碰撞;“两个重点”:儒学的复兴和少数民族文字;“三个环节”:阅读、聚焦、回望,帮助学生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清晰把握宋元文化的新变化,探究其发展传承中的社会动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对于本课教学,应该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在时空框架下把握这一时期文化成就,同时通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理解这一时期重要的历史现象儒

5、学的复兴和少数民族文字。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涵养家国情怀。三、教学流程(一)基本流程1.阅读,梳理知识脉络阅读,是本课学习的基础,我们可以利用导学问题的形式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梳理概括知识的内在联系。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文本,利用好教材对学生构建有意义的历史认识是有益的。2.聚焦紧扣核心问题中国古代史的核心概念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本课文化则体现出多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大背景下的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本环节聚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要把握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常常需要看在文化构成的各个层面之间相互渗透的交接点。北宋中期开始的儒学的复兴运动是理解宋元文化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教学建议将

6、本部分内容问题结构化处理。将儒学复兴的背景、理学的主要内容、儒学的社会化途径以及对程朱理学的评价四部分内容以问题形式提出:前情提要、盘整理学、社会化途径、你怎样评价谭嗣同的观点。这些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具体目标,有利于将零碎的历史事件用问题链接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至关重要,在本课学习中还可以发给学生助学单,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作为课下师生交流用。学生的问题会反映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看到学生思维的发展层次,更能体现出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在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各个民族文化的汇集交融是促成中华民族统一性与不可分割性的重要因素。教材第四子目

7、只是简单介绍了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创造的文字,其中对蒙古文字叙述稍多,教学中可以从三个角度把握少数民族文字的特点,一是利用契丹、党项、女真的文字图片理解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二是利用教材对元朝秘史的介绍,认识少数民族文字对于少数民族政权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三是提出教学延伸问题:为什么八思巴文字在元朝难以推广?3.回望形成合理解释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本课重难点,回忆课堂中的关键词,思考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和教师的适当点拨,形成思维导图,将本课的逻辑链条整理。思维导图用于学习评价环节,其最大特征是简洁有效,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进行联

8、想、记忆和深化理解,发展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和历史价值判断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学习历史的视野更加广阔,线索更清楚,重点更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有了更具体的着力点。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师生共同提炼宋元文化的特征。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的重要指标,我们的高一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上学会一种思维的方法,并将其迁移到其他知识的学习,将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二)教学反思新教材总体容量大、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密度大,课文的叙述高度概括,面对新教材的这些特点和难点,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教学中首先应该做好减法,从思考学生怎样学的角度,把握教材内容的取舍,从发展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角

9、度,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历史课简洁一些,以便学生学会发问和解决问题,有自己扩展延伸历史知识、历史认识的可能。所以教师做减法的背后需要“加”的支撑。历史教师要增加的是思想、观点、角度,因此教师需要注意不断丰富自己,涵养历史教师的智慧,修炼自己的内功,实现教师与学生在从容中共话历史。(三)学习评价建议1.针对本课的重点知识和深层逻辑,设计若干思考问题。比如:儒学自身发展的困境与现实的需要促进儒学复兴,同时宋元时期的教育、科举、通俗化宣传手段如何促进儒学复兴?2.讲练结合,学以致用。比如围绕思考点“你如何评价存天理灭人欲”的学习后,再设计情境问题:你如何看待谭嗣同的观点。,四、教学延伸搜集资料,了解两宋史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其对以后的影响。是本课教材中的学习延伸问题。其实教学延伸也可能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本课我在教学过程中预设了两个教学延伸问题:八思巴文字为什么在元朝难以推广?你在本课学习中还有哪些新的问题。教学延伸能激发学生跳出教材,发掘教材的未表和欲表之意,更好的理解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