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2《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194751397 上传时间:2021-08-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2《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2《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2《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2《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2《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2《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2《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1.2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课题光是怎样传播的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2课,本课的重点是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这个问题对于成人是基本常识,人们很早以来就是通过对光照射下的物体和影子的观察,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本课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先让学生从经验的角度,推测光的传播特点,再通过实验观察光行进的路径,并初步建立“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核心概念。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第二部分探索,猜想光是怎样传播的,并通过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第三部分研讨,学生通过观察,解释“光是直线传播的”,利用光的传播的道理

2、,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列举出光和声音的传播都有哪些特点,并加以比较。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光有了简单初步的了解。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不够严谨,考虑问题不周全,因此,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去寻找证明自己假设的依据是本课的一大难题。本节课通过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实验验证,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力等多方面的素养。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与声音的传播对比,发现光的传

3、播特点。 2.能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3.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4.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重点能够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难点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人说话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这是为什么?教师点拨:声音传播的方向不仅是四面八方的,而

4、且能绕过遮挡物,被人的耳朵感知。我们看不见幕后的人,说明光无法绕过遮挡物,无法被眼睛感知。这也是通常说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像声音一样,光也有自己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呢?板书课题光是怎样传播的。说出个人见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用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来引发学生思考,光和声音的传播到底有哪些不同。2. 科学探索探索:探究光的传播路线实验猜想:光 沿直线传播的(填“是”或“不是”)。实验材料:四张矩形卡纸、手电筒、四个能直立的夹子。实验步骤:(1)在前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直径约为1厘米的小孔,第四张卡纸不打孔作为屏。(2)把这四张卡纸用夹子夹住并直立

5、在桌子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左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前三张卡纸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3)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把手电筒放置在第一张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直接穿过这些小孔。如下图所示:这时我们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在表格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4)把第二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左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第一张卡纸上的小孔。这时,纸屏上有什么变化吗?同样的方法移动第三张卡纸呢?在表格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活动手册:实验现象:当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打开手电筒,光源会通过这三个小孔,在第四张纸屏上留下光斑。当移动第二张卡纸时,手电筒的光源通过第一张卡纸上的

6、小孔,光斑落到第二张卡纸上。实验分析:(1)当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打开手电筒,光源会通过这三个小孔,在第四张纸屏上留下光斑,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移动卡纸,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光线无法同时穿过三个小孔,这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播放视频探究光的传播路线准备实验材料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完成活动手册绘图,并简单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猜想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让学生推测光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寻找推测的依据,是本节课的重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教科书上介绍得很清楚,且操作简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阅读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

7、自主阅读和操作的能力。交流实验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的观察及规范操作。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设计验证实验,在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正乐趣。教师指导学生,实验中要进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记录要真实、完整。记录表需要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验和记录,这是培养学生记录能力和记录习惯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证明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线。3. 科学研讨研讨一: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光的路线不会随着卡纸的移动而改变方向,由此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研讨二:简单解释下“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是因为

8、声音通过空气介质传播,被我们听觉器官所感知。我们看不到说话的人,是因为他本人在屏幕后,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光线被屏幕挡住,所以我们看不到。研讨二: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声音是以波的形式振动传播的,可以绕过障碍物。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是能在木头、钢铁等固体中传播。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虽然无法绕过障碍物,但是传播速度快。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还可以在玻璃、塑料等透明物体中传播,但不能在木头、钢铁等不透明的固体中传播。交流研讨交流研讨学生交流汇报,进一步得出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结论。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地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在

9、明白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道理后,学生能用这个道理解释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总结光的传播与声音的传播相比有什么特点,这也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4.拓展提高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1.激光器是一种新型光源,具有发射方向集中、亮度高,方向性好等特点。因此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人们常常采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正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2.射击瞄准: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吗?拓宽知识面,生活中跟光的传播的应用有很多,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光的广泛应用。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本

10、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能与声音的传播对比,发现光的传播特点;能有依据的推测光的传播路径;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1.2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淡化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首先,从听到幕后人说话声,却看不见幕后人的经验出发,对比声音和光的传播方式,推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然后,通过设计光直接穿过小孔和移动一张卡纸两个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改变来探究光是否沿直线传播。接着,通过研讨交流,达成共识,确认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最后,通过列举事例,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依据,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验证解释”的过程,不仅认识了光是怎样传播的,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微信air333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