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妙招作文材料引述容易犯的六大毛病及五大对策

上传人:in****us 文档编号:194705163 上传时间:2021-08-3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妙招作文材料引述容易犯的六大毛病及五大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妙招作文材料引述容易犯的六大毛病及五大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妙招作文材料引述容易犯的六大毛病及五大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妙招作文材料引述容易犯的六大毛病及五大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妙招作文材料引述容易犯的六大毛病及五大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妙招作文材料引述容易犯的六大毛病及五大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妙招作文材料引述容易犯的六大毛病及五大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妙招作文材料引述容易犯的六大毛病及五大对策 作文材料引述容易犯的六大毛病 在作文中,引用材料是必要的,但在引用材料的时候,考生则存在很多误区。那么,怎么 样引用材料才能避免失误呢?接下来,我们结合一个作文材料探讨一下。 奋斗书写 / 无悔青春 【作文题目】 对于中国人而言, 很多人认为, 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 而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请从传统与当下奋斗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 谈谈你的理解与看法。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

2、00 字。 【常见引用失误】 一、不加思考,照抄材料 没有重点,照抄照搬材料是大家经常犯的错误。出现这种错误, 原因是一些考生没有从审 题立意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取舍, 同时又不知道怎么对材料进行概括;还有一些考生为了凑够字 数而将材料全部抄下来。这样就造成引述材料太多,分析论述太少。 【例 1】 对于中国人而言, 很多人认为, 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 而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想要奋斗的话,需要知识加实干。(奋斗是什么) 【例 2】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号角, 新时代的我们都在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过去的奋斗人们有些 偏

3、重背景, 这无可厚非, 而现今处于新时代的我们的奋斗更倾向于创新与实干,这是实现伟大 目标的必备条件。 (背景诚可贵,创新实干价更高) 从引述材料的角度看,很明显,例1 只是照抄材料,毫无新意。而例2 则做得很好,引述 非常简洁,并且对材料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加工。两相对照,高下立见。 二、引述过简,不知所云 与照抄材料相对的是,引述材料时,叙述太过简略,令读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导致难 以入手去分析材料。 如一个考生这样写作: 看完了材料,我并不感到惊讶不管是传统奋斗还是现代奋斗,都需要我们个人的努力。 (奋斗在于努力) 这样写 , 对原材料的引用太简略,让读者无法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内容。 三

4、、理解失误,随意引申 材料的立意是丰富多彩的,但也不能“信马由缰”,随意引申。 如有个考生这样写: 对于中国人而言, 很多人认为, 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 而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这些话不正说明了“变化才是硬 道理”吗?(变化才是硬道理) 这样的引述重点关注了原材料的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 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 这句话, 由此而提出了“变化才是硬道理”的观点,脱离了材料的关键词“奋斗”,立意出现偏差。 四、引而不析,缺乏逻辑 例如: 对于中国人而言, 很多人认为, 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 而当下奋斗的

5、五大关键词为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奋斗。 (奋 斗) 文章对所提供的材料全文照抄且不作任何分析就得出结论,中间缺乏过渡, 逻辑上不够严 密。 五、扩写改编,内涵不深 有的考生在运用材料时 ,或以原材料为基础进行扩写,或提取原材料关键语另编故事。这 种为编故事而编故事的做法,看似想象丰富,且虽不偏题,但是欠深刻,只能得到及格分。 例如: “奋斗”是一只小黑猫, 每天都踱来踱去, 时刻做好抓捕猎物的准备。 ( 一只奋斗的猫 ) 六、穿靴戴帽,套题写作 有的考生虽然在文章头尾处引用了材料,但文章主体部分与材料毫无关联;甚至有的考生 写的文章只有题目与材料有关,全文内容与所给

6、材料毫无关联。例如一篇考生作文 成功需要 奋斗开头引用了材料, 然后得出“成功需要奋斗” 的结论,接着大谈特谈奋斗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在结尾处又引用材料以欺骗改卷老师的眼睛。这样的作文属于“穿靴戴帽式”套题作文, 得分是很低的。 以上就是引用材料的六大毛病,那么,在写作文的时候怎么引述材料才能恰如其分呢? 1. 开头概述加分析,保留材料重点 对所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挖掘、提炼,概括出主旨,成为自己所写文章的中心。然后,联 系生活实际,围绕主旨,对原材料中心进一步阐发和论述。 例如: 传统奋斗,人们认为离不开背景,俗话说“要赢在起跑线上”,有背景的人拥有别人无法 享受的资源, 有背景的人可以依靠父

7、母轻松地获得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岗位。不可否认,他 们当中很多人也是通过自己的奋斗才取得成功的,况且,并非所有人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活在当下,唯有以知识充实自己, 以实干拼搏前进, 方为奋斗之道。(腹有诗书,脚踏实地) 2. 主体活用原材料,增强文章实力 例如: 当下成功,不是靠背景,而是靠知识与实干。马云没有高学历的背景,依旧可以靠自学和 无数昼夜的汗水拼搏成就人生。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出身平凡,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 国参加“天眼”的建设,在艰苦的条件下,凭借自己的知识宝库与实际行动,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就。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 背景已不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知识与实干才是助力青年走向

8、 成功的关键。(腹有诗书,脚踏实地) 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先表明观点,接着列举了马云和南仁东的例子,最后得出结论。全段 紧扣材料,论证思路清晰,段落层次分明,结论水到渠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结尾回扣原材料,增添文章魅力 古人写文章有“凤头”“豹尾”之说,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或卒章显志、或言尽意 未穷等作用。然而由于时间仓促,一些考生的考场作文往往草草收尾,或重复观点,或空喊口 号。如果在结尾回扣原材料,照应题目或开头,则能增添文章的魅力。 例如: 诚然,无论是传统奋斗关键词还是当下奋斗关键词,都符合时代的价值观, 也为人们指引 了奋斗的方向。 新时代出现的变化, 无疑是一种进步和升

9、华, 而传统奋斗的方向也有其价值和 意义。因此,我们应正确看待,积极总结出融会贯通的奋斗正道。 何为奋斗之正道?结合经验,辅以知识,最后加以创新,便为奋斗之正道。(何为奋斗 之正道) 这个结尾巧妙地运用原材料来收束全文,照应了题目,干脆利落,掷地有声。 总之,切不可盲目跟风,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只有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恰当地运用 材料,才能使立意正确,行文通畅。 作文材料引述误区 考生在写作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 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 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 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

10、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 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引述的 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 要有“拙”;要有“勤”;能补“拙”,并出成果。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 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再如论点是“不要畏惧失败”,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 须具备下列三个要素: 要有“失败”;要有“不畏的情况”;经过顽强奋斗后取得胜利。这里的“失败” 因素很重要,而学生在引述材料时常常忽视关于“失败”因素的引述。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 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

11、烁,模棱两可。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 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 蓄势。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当然, 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二忌材料使用不当 。试题是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 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 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 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 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评卷人)不明白你 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 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材

12、料和写作 要求则无法直接联系起来, 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材 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 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作文写一般的回答问题等同起来, 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这种为答题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较普遍的毛病,为材料作文之一 大忌。 首先看材料在写作过程的作用, 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作文的材料 则是特定的观点的载体。 也就是说: 前者的材料只是为了引出一个话题,本身并不规定文章的 中心,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后者的材料却是写作内容和立意的依据,本

13、身规定了 文章的中心 , 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其次看写作的角度,话题作文围绕的是话题, 所写的文字只须与话题有关就可以,材料作文围饶的是材,所写文字与材料密切相关。 (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 (2)句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1引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或论点。或开门见山,或边联系实际边叙述感受,或述读材 料,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需要注意的是,“引”的语言要精练,概括力要 强, 80 字左右为宜,否则,会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不简洁。“论题或论点”从材料中“引” 出,是一种高层次的紧扣“材料”。请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

14、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 “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 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然后顺势提出观点“找准自己 的位置”“引”得巧妙又干脆论点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 作文材料引述五大对策 材料议论文五步曲:“一标二转三证四联五结”。 一标,标题, 二转, 是指正文开头就要转述材料提出论点。 三证,是指从原材料中提出论点后,摆事实,讲道理,就是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论点的正 确,使之有说服力。 四联, 是指应该由点到面生发升华。 五结, 紧扣主题,写好结尾。 01 照搬法 此法适用于短小的供料,引用时可一字

15、不易地抄录。如:根据“材料 2”和“材料 3”,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 2 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是,排在第一位 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 3 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 样对待 ?”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这里三则材料非常简洁明了, 引述材料可用照搬法, 一次性照搬两则形成对比, 或一次照 搬一则分而用之亦可。 02 概述法 供料的篇幅比较长,内容比较丰富,引述时可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加以概括。如:1987年 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1、1987年 6 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

16、取得了团体冠军。 2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 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31986年 4 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41986年 4 月中旬,育民小学听到一些家长的反映。有的家长说:“举办游泳训练班会 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 ?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么?” 51986年 5 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一 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近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 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强国相比, 还 有很大差距。 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在水里泡大的孩 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61986年 5 月,在取得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办。经过科学训练,学 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在400 600 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