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运动训练学》作业考核试题

上传人:lsj5****2131 文档编号:194696589 上传时间:2021-08-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运动训练学》作业考核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运动训练学》作业考核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运动训练学》作业考核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运动训练学》作业考核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运动训练学》作业考核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运动训练学》作业考核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运动训练学》作业考核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范大学网络学院 运动训练学试卷( A) 年级: _ 学号:_姓名_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 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运动技术对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起着(A )。 A、决定性作用B、主导作用C、重要作用D、不重要 2体能对于短距离跑、游泳等速度类项群运动员来说,起着(C ) 的作用。 A、重要B、较重要C、决定性D、基础性 3按照周期学说的基本理论,一个大周期包括一个准备时期,一个比赛时期及 一个恢复时期,也就是一个(B )的完整过程。 A、竞技状态保持和消退B、竞技状态形成、保持和

2、消退 C、竞技状态准备、比赛和恢复D、竞技状态形成和消退 4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称为(C )。 A、灵敏素质B、反应素质C、柔韧素质D、灵敏素质 5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是(C )。 A、可靠性和合理性B、系统性和科学性 C、经济性和实效性D、科学性和实效性 6比赛时用网将双方选手隔开,各据一方徒手或持器械击球的竞技项目称 为(B )。 A、格斗对抗项目B、隔网对抗项目C、竞赛对抗D、竞赛行为 7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是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D )。 A、基本作用B、重要目标C、基本过程D、重要前提 8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

3、的能力称为(A )。 A、力量素质B、耐力素质C、速度素质D、灵敏素质 9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 练的方法称为(D )。 A、技术减难法B、战术加难法 C、模拟训练法D、比赛训练法 10运动员在身体训练课中常常会进行两种以上运动素质训练,一般来说, 快速力量练习应安排在课的(B )进行,以保证取得理想的效果。 A、后半部分B、前半部分C、中间D、结束部分 二、词语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指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 员的指导下,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协调能力:指运动员的

4、机体个部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配合,合理 有效的完成动作的能力。 3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用的 计谋和行动 4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 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 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 通过生物适应过程、 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5循环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是日常健身运动训练方法之一。根据训练的具 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 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是一种综合形式的练习方法, 比较生动 活泼,能提高运动员的练习情绪和积极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

5、 5 分,共 25 分)。 1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答: 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 元性 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运动训 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 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训 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现代科技支持 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2简述运动员现实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答:运动员的起始状态标识着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的起点,对起始 状态的诊断在运动训练中起重要作用。 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 客观、准确的出发点对训练工作效果即实践额检查评定实践有 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3举例说明什么是间歇训练法及其特点。 答

6、: (1)间歇训练法的类型;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 即: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 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方 法。 (2)训练中的应用特点: 第一,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 较短(40 秒之内 );速度力量的负荷强度较大,心率负荷指标多在每 分 190 次左右;间歇时间极不充分,以心率降至120 次为开始下一 次练习的确定依据; 练习内容多为单个技术或组合技术;练习的动作 结构 基本稳定;能量代谢系统主要启用磷酸盐系统以及乳酸能系统。 第二,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对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 来讲,下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约在 40

7、秒钟或如 180 秒钟左右 ), 速度负荷强度通常赂低于主项比赛强度的105 左右,心率负荷控制在每分180 或 170 次左右即可,间歇时间以心 率降至 120 次为开始下一伙练习的确定依据,动作结构前后稳定。 第三,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 较长,负荷时间至少应在5 分钟以上,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为每 分 160 次分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 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 的确定依据一次持续练习的动作种类可以单一,也可多元,供能以 有氧代谢系统为主。 3简述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训练内容与负荷特点。 基础训练阶段: 主要是训练协调能力和基本运动能力;多项基本 技术

8、; 一般心理品质; 基本运动素质。负荷特点是循序渐进、留有余地 4简述战术训练常用的方法。 (1)分解与完整训练法; (2)减难与加难训练法; 3)虚拟现 实训练法 ; (4)想象训练法5 程序训练法6 模拟训练法 7 实战法 四、综合题(每题15 分,共 30 分)。 1为什么在一周的训练中要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 答:在一次训练后,人体有些系统会产生深度的疲劳,而另一些 系统则只产生中度的或轻度的疲劳。各个系统的恢复过程也呈现出异 时性的特征, 因此我们有必要, 也有可能在一周中的交替不同训练日 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供能系统参与运动

9、。在各种运 动中,三个供能系统参与工作的水平也是不同的。 第二,不同的训练内容,对人体各生理系统的要求也不同。 第三,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肌群或肌群以不同的工作方式 提供运动的主要动力。 第四,不同的训练内容对运动员施予不同的心理负荷。 第五,不同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能状况的要求不同,以发展素 质、技术及战术等不同竞技能力为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体状态的 要求就不同。 因此在周训练计划中交替女排不同的训练内容,既能够使运动员 所需要的各种竞技能力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又可避免负荷过于集中 而导致过度训练的产生。 2为什么有些运动员其某项竞技能力的发展并非突出,但他(她)们仍可 获世界冠军,请

10、运用运动训练学相应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并举例说明。 a)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是指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 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反映着竞技能力各要素之 间的关系。b) 每名运动员在参照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确 定自己的训练目标并安排自己的训练计划时,应考虑个体特点, 注意保持和发扬个人的优势能力。相对于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的 能够反映优秀运动员总体共同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而言,每一名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 不均衡状态,这种非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c) 运动员竞技能 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以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 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在特 定的水平,这 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总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某一方面有缺陷,可以由其优势方面弥 补。例如决定跳远运动员的能力主要是最高跑速和下肢的力量 素质,如果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较弱但助跑速度很快依然可以 弥补起跳时的高度限制, 给以很高的初速度达到预想的运动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