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读后感(7篇)

上传人:凯和****啦 文档编号:194668316 上传时间:2021-08-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的读后感(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经的读后感(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经的读后感(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经的读后感(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经的读后感(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的读后感(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的读后感(7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的读后感(7篇) 仔细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开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诗经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保藏。 诗经的读后感1 我们真的应当庆幸我们拥有了这么一部古老的诗集,在岁月长河中穿行的过程中,四周的空气和他摩擦,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电光雷火。四字的组合,就是中国文化的方阵,四声铿锵,掷地有声;赋比兴的成熟,拓展想象,催生情感,我们的脑海一朵朵思维浪花刺眼生光;淑女形象,古典情节,分散成一块块富有意味的礁石,矗立成林,灿烂生花。 可是,现在,我们的河流面临着断流的逆境。汉字在电脑文化面前大有退缩为只有语言符号功能的砖头,齐整规一,用

2、来堆砌同一种类的高楼大厦,诗意被用来称赞不懂事故的疯子。那位伊人在哪里?还有没有蒹葭之岸?那种蕴藉绵长的情致哪里去了?我们的生命除了钞票还剩神么? 这也是一条母亲河,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民的心灵中,经风雨,历磨难,成为中华民族生命皈依的文化、情感、审美的大河。我们是这条河里的一条鱼,由于宿命的连接,我们无法超越水源而存活。不少鱼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只鹰,天空是自己的家乡和归宿。但是,他们忘了,作为我们不能长出翅膀,这是我们生存于天空的劣势却是生存于大河的优势。回到大河,我们欢乐无比。一条鱼的生命灵魂里只能有一条大河,其他的水源都是临时的栖身繁衍之地。 诗经是我们文化、情感、审美的“圣经”

3、,是一种生命基因,一种灵魂酵母,诗经是我们的另一条母亲河。我们彼此的区分仅仅在于,君住大河头,我住大河尾,我们共饮一河水。 长江已经被我们转化用做照明白,由于我们的黑夜太漫长了;而我们现在的心情越来越浮躁,我们的情怀越来越失去古典意味,我们由于进步而越来越不欢乐。 诗经之河断流之日,中国文化被截断之时! 诗经的读后感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古人穿衣装扮的规定非常严格,必需按不同社会阶层的要求而穿着。汉代以前,商人不得穿丝绸,只能穿葛麻。战国时期的吕不韦由于是商人而备受卑视,所以投机政界,

4、以转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而读书人的地位始终很高,可以穿着当时很优雅名贵的青色衣服。因此,诗中“青衿”指代书生,后成为文人贤士的雅称。 子衿的应当是一女子。有一些日子没见到心仪的人,心里有些担忧。女子走上城头,想借着登高,看看是否你能看到他的身影。然而,眼前千帆过尽,总不见心中的青青子衿。为什么还没有来?女子心里一遍遍嘀咕,一次次踮起脚来张望,一点着急,一点固执,一点失落,一点嗔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女子的相思之深跃然纸上。 假如说思念是有颜色的话,那肯定也是青色的。毛传说:“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或许在古代女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关于青衿书生知己的梦幻。也难怪,从古至今流传的爱

5、情故事中,男主角几乎都是书生。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西厢记中的张生、桃花扇中的侯方域,等等。 子衿中的女子是这样的思慕、等待、张望着“青衿”,一往情深深几许,自古以来女子就是深闺孤独人。常言道,痴男怨女,为何女子要怨,想来也是那痴情的男子迟迟不愿交付真情。君不见,夕阳西下,还有女子的翘首期盼。 诗经的读后感3 当历史的书卷已被岁月的尘埃所掩盖,当先哲圣人的期盼已被白雪掩盖,我多么想转回身去撷取一片精神的圣叶,笔尖祈愿书香。 你看到了吗? 隔着时间的洪流,任凭狂风吹打,任凭烟雨浸湿,! 你听到了吗? 它的低吟浅唱,它的语言沧桑,你也在怀疑吧,它是谁?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没错,

6、就是诗经。 翻开诗经,体会先人的语言和情感,穿越千年的时间罅隙,洗涤思想,净化心灵。诗经中我最喜爱的一句便是“生死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当我们现代人毫不迟疑不假思考的说出“我爱你”的时候,这三个字突然变得那么轻,轻的经不起触碰。 这使我联想到了当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现象:早恋。好像许多人已经习以为常,但请用古人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是多么的可笑之极,古人把爱看得与生死一样重,他们觉得爱是回响在每个人生命中的潮汐声,而不是任凭的嬉戏。 当以这一点来看,我觉得现代人应当多读诗经。古人的思想含蓄,表达委婉。虽不至轰轰烈烈的壮伟,却又细水长流,绵延一生的温良与感动。 明黄色的灯光,拉开窗

7、帘,让月光透过书窗洒下。翻开它,一页一页,一字一句。 千年的文化,岁月的积累,拂去心灵上荡涤的尘埃。思绪明净,持一杯淡酒,品一绪心灵的明净。 诗经中的大智大慧,大善大爱,就犹如那彼岸繁花,虽然触不到,但它永久存活于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在这个争名夺利的尘世能够找到一方安享心灵的净土。 彼岸,繁花正好 诗经的读后感4 这是诗经卫风竹竿里的一句:“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在诗经中有许多我喜爱的篇章,如子衿、鸡鸣、葛生、蒹葭、采薇竹竿比起前者并不是更负盛名,恰恰相反,它可以说并不是很出名声,广为人知的篇章。它的词句也不算最美丽的,事实上在诗经内的大部分诗句也都偏向质朴清雅。可我依旧选

8、择竹竿里的一个短句“淇水在右”来作为新摘录本的题目。 竹竿大致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卫国女子出嫁远离家乡,她回忆起家乡的河流,少女时出游的情景,但现在已远离了这些回忆,只能驾车出游,以解思乡之愁了。因而我觉得这首诗很动人。那卫国女子怀念家乡,也是在怀念着故人,少年时玩耍玩耍的欢乐回忆啊,她悲叹着,许是在叹时间吧? 我发觉,世人的年华,也终像那条淇水。沿着河畔欢快地跑过去,就再无回来的路可寻了。我们的“成长”,也是如此,总会遗失什么宝贝,很久很久以后才惊悟没有好好地挥别。可是没事的啊,请你看那“淇水在右”。家乡的河流,始终在你身旁同行。 至于为什么是“淇水在右”,而不是同篇的“淇水滺滺”,这是

9、由于我的小私心啦。我的家乡在南方的城,而我是南方的人。“水以北为左,南为右。”淇水是向着南方而流的。仅管我知道淇水离南城并不近,也只是位置靠南面而已,并不是真的流到南城来,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古代,南方是蛮荒之地,而现在我只愿傍家乡南城而居。 淇水在右,是寄予着我很多想象和美梦,感悟和思绪的诗篇呢,所以我私自打算把它作为我的摘录本的名字。还但愿原不要介意。 诗经的读后感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早在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就已经收录了311首,诗经读后感。诗歌总能给人以没的享受,有利于陶冶情操。诗经是最古老、最经典的诗歌之一。我第一次熟悉它还是我在一次看杂志时,文章中写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0、。”这句千古佳句让我印象极深。最近,我又通过语文课本再一次熟悉了一下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宛在水中心女子是副什么模样,或许怎么也走不近,看不清她的容颜,但她总令人憧憬,让男子甘愿克服重重险阻也要去追寻,或许这就是爱情的魔力。路途艰险,怎样才能够到达彼岸,对心中的女子表达爱意。隔岸观花,可以想像得很美。或许,这就是距离产生的美吧。 水草的深处氤氲着一种若有若无的

11、感觉,让我们遐想万分。蒹葭,诗经里最令人心动与伤心的草,离爱情那么近,仿佛触手可及,萦回在梦里,却是灵魂不能轻易到达尽善尽美的境界。诗经的主要是爱情诗,他让我们充分了解到古人的爱情。 诗经其实是很有意思,它简单读,它就似乎在眼前,而不是高高在上、高山仰止的经典。 诗经的读后感6 诗经是我国古代五经之一。其中它按音乐划分为三个类别:风、雅、颂。而我最喜爱的一篇莫过于十五国风中的蒹葭。 蒹葭一诗虽然看似平常,犹如于诗经中三种表现手法中的“赋”(平铺直叙),但假如细细品读,会深感意味深长。它叙述的是:一位玉树临风的美男在芦苇边隐模糊约地观察了一位楚楚动人的花季少女在湖中心,从而不顾一切去追寻她。 就

12、是这么一个简洁的故事,但假如细细品尝,就会发觉文中的“伊人”不仅是指纯洁的少女,也泛指生活中的抱负。而美男追寻的路程,又可看作是寻求抱负的困难长途。这么一来蒹葭不再是“赋”;而是“兴”(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是激励我们的壮丽诗篇呀! 从中告知我们要为自己的抱负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而再看看我自己,每次都说要写一本书,但哪一次,我是坚持把书写完的呢?还不是都只开了个头,就放弃了呢?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缺少的不正是恒心吗?所以要想胜利能不有毅力,有恒心吗?恒心是胜利之根本,之源泉!要想胜利必需有恒心;必需坚持不懈!有了恒心,不但能胜利而能起到事半功倍!

13、鲁迅先生曾对老子一书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而我想说:“不读诗经,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诗经的读后感7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始终存活于心”始终都很喜爱这句话,由于它不是从前那天真到可耻的誓言,而是我们心里曾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唱过的歌谣。唯美中带有一点凄凉,让人回味无穷! 轻轻地翻开诗经那本冰封的古书里,隐藏着厚重的感悟。悄悄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细读这本书,你会发觉,豪放是外骨,悲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做笔记,由于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才智与思潮。 每次读完这本

14、书时,我总会悄然落泪,由于它赐予我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学问,更重要的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懂得了真谛,学会了去面对,去等待。假如说诗三百是前人要我们明白得到,那么后人也应当懂得珍惜。这本书里记录着许很多多地孤独和不舍之情,总演绎着悲剧,但它叙述的令人赞叹不已。或许是这样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瞧这动人的描写,清亮如泉水,艳的让我想起了一位绝代佳人息妫。她被世人称之为“桃花夫人”,由于她长得如同桃花般娇艳欲滴,静婉美约,容貌绝伦,可她的命运却不堪回首,他的艳美而亡三国,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倾国容貌,都使后人无法遗忘。 欲望总会占据人心的某些领域,但并非无法触碰。当我们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来人世间为了什么,一切就会清晰了。经典之作,当然有经典之处,而诗经却恰恰写尽了人心所向,世间所恼。 这是一本受益终身的良书,它沉醉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