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94618999 上传时间:2021-08-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XX-202X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小题,总分50分)1. 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中指出:士最初是最低级贵族,地位在大夫和庶人之间。春秋 战国时上层贵族下降,下层庶民上升,士阶层是上下流动的集合场所,人数随之大增。这一 阶层扩大,使得士不再是有职之人,从固定的封建关系中游离出来,进入一种“士无定主” 的状态。士阶层的扩大A.推动了国家统一的步伐B.导致了诸侯国制定重农抑商政策C.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D.奠定了社会思想活泼的社会根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是“上层贵族下降,下层

2、庶民上升,士阶层是.上下流动的集合场所” 以及“士不再是有职之人”等信息,这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变动,特别是士阶层的地位提 高,这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社会根底,D正确;材料本身无法表达兼并战争的开展, 也就不能说推动了国家统一的步伐,排除A; B项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题干主旨没有直接的逻辑 关系,而且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于商鞅变法之际,排除;私学的开展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而不是士阶层的扩大,排除C。2,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为本欤。”由此,可见孔 子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A.人性本善B.血缘远近C.宗法等级D.君臣尊卑【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材料“君子

3、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为本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孝弟也者,表达了血缘宗族,这反映了孔子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血缘关系,故B正确。人 性本善,属于孟子思想,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宗法等级,故C排除。材料信息不能说 明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君臣尊卑,故D排除。【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 全球通史指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 法家思想已被儒学全盘吸收B. 儒家思想日益僵化走向衰落C. 因为先秦典籍缺失儒学失去了思想根基D. 中央集权的原那么已经融入到新儒学体系

4、【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可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汉代 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文化专制的表达,其目的也是为了稳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这都表达了法家思想,因此说是法家思想的胜利。故答案为D项。A项错在“全 盘”,排除;B项,儒家思想日益僵化走向衰落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使儒 家思想得到开展,排除;C项,汉代儒家思想虽然得到开展,但是根本的内容并未发生变化, 排除。4. 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易书诗礼春秋等为教学内容。上述措施A. 有利于古代文化传承B. 禁绝其他思想传播C. 确立了地方教育体系D. 开始形成文官体制【

5、答案】A【解析】【详解】太学中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有利于儒学地位的提高,有利于传播古代的文化, 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说到要禁绝其它思想,故B项错误;太学不是地方教育机构,故C 项错误;文官体制在汉代之前已经形成,D项错误。5. 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唐宋学者把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这体 现了A. 中国文化的开展空前成熟B. 中国文化的先进性C. 中国传统文化居主体地位D.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答案】D【解析】【详解】汉代学者董仲舒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开展了儒学,唐宋学者融合了佛道 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一一理学,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

6、现中国文化的开展空前成熟,排除A;材料只是表达中国文化吸纳多种文化,具有包容性,无 法表达先进性,排除B;材料只是表达中国文化吸纳多种文化,具有包容性,无法表达中国传 统文化居主体地位,排除C。6.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其 仁者境界与老庄境界的最大不同是()A. 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B.宣扬追求自然的幸福C.强调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D.宣扬追求自由的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这两项表述与之不符,故AD错误。宣扬追求自然的 幸福是老庄的境界,与朱熹认为的“仁者”境界不符,故B错误。朱熹认为“仁者”应“仁 民

7、爱物”即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故C正确。7. 某论文列出了一下主要参考书目:李威熊中因经学开展史论、陈鼓应等明清实学思 想史、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该论文研究的对象最可能是A. 王阳明的知行录B. 李贽的焚书C. 王夫之的周易外传D. 魏源的海国图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经学”可知内容与儒学有关,可排除地理历史著作的D项海国图志;明清 之际是实学开展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实学主张经世致用,做实际学问,反对理学和心学 的“空谈心性”倾向。而王阳明知行录是其心学的重要作品,因此排除A项;李贽生活时代主要在16世纪,焚书被视为李贽“离经叛道”的代表作,因此排除B项。既属于儒 学范畴,

8、又符合实学的应该是王夫之的周易外传。因此C项符合题意。8. 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儒之出也惟经济离此一路即另著一种四书五经,一字不差,终书生也,非儒也。”颜元认为“儒”应该A. 追求物质财富B.提倡工商皆本C.践行经世致用D.讲求重义轻利【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儒之出也惟经济”可以看出,他强调儒学的出路在于学习与经济有关的,体 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故C正确;ABD项与主旨不符合。9. 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 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 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

9、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这说明A. 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B.历史研究需要多种史料相互补证C.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D.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根据史书 记载印证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说明历史研究需要多种 史料相互补证,B正确;AC材料无法表达,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排除。10. 下表是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工程(局部),该表说明中国古代科技()20XX年10月遗产项名称批准时间传统桑蚕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XX年10

10、月雕版印刷技艺20XX年10月中国针灸20XX年11月中国珠算20XX年12月二十四节气20XX年11月A. 具有注重实用性的特点B.侧重继承与创新的结合C.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D.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答案】A【解析】【详解】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工程的多数内容,如手工 业技术、医学、历法等与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注 重实用的特点,A项正确;表中工程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不能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侧重“创新”, 排除B项;表中罗列的工艺工程不能说明科技“理论体系完整”,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 国古代科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D项排除

11、。11. 韩愈谈到人生“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时,提到 一些文人往往通过一种书体挥洒性情,某书法大家作品被其誉为“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堪称一代法书。韩愈所赞誉的书体是A. 小篆B.楷体C.行书D.草书【答案】1)【解析】从材料“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可知,薜愈所称赞的这种书法艺术的特点是张扬狂放,变 动犹如鬼神,应该是草书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排除;B项注重规 范和法度,排除;C项虚玄灵动、飘逸潇洒,排除。点睛:此题难度很大,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所描述的这种书法艺术是哪种风格,其次是要区 别草书和行书,考查学生的分析区分能力。12. 宋

12、代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同时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世俗文化。导致宋代文化向下层平民社会普及的主要原因是A. 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壮大B. 理学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C.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D. 社会危机严重,士人群体逐渐形成【答案】C【解析】材料中“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世俗文化”即是指市民文化,这与商品经济开展,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有关,故此题选择C项。A不是主要原因;B不属于市民文化; D与市民文化没有关系。13. 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 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

13、满人为主的内城, 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A. 群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B. 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C. 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D. 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答案】C【解析】【详解】清代严格限制商业戏园,说明忌惮商业文艺影响其统治,达官贵人“城外看戏” 说明艺术魅力巨大。材料无关矛盾缓和,A项错,戏剧不等于启蒙思想,当时文化专制仍旧盛 行,BD两项有违史实,只有C项符合题意。【点睛】利用明清时代特征,分析社会生活变化与中国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14.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文明的建树者,对抗一切过去偏狭的、自满的事物, 敢于蔑视与人类为敌的神界律条,敢于否认最高主神宙斯

14、的权威,坚决地、毫无条件地站在 人的一边,把天火盗到人间,使人类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普罗米修斯神的出现表达了希腊人A. 参政热情的高涨B. 崇尚和谐的社会秩序C. 自我意识的觉醒D. 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答案】c【解析】【详解】普罗米修斯“对抗一切过去偏狭的、自满的事物”,蔑视神界律条,“否认最高主 神宙斯的权威”表达了希腊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应选C。材料没有表达“参政热情”的信息, 故排除A。材料没有表达“崇尚和谐的社会秩序”的信息,故排除B。材料在没有表达“人人 平等”的信息,故排除D。15. 古代雅典某思想家认为,“没有比政治权力分配均等更为荒唐的了,应当作为权力分配 主导原那么的不是一种算

15、术的(机械的)均等,而是一种几何的(按照公民的才能来划分等级 的)均等” o这一观点旨在A. 保障公民民主权利B. 反对贵族把持政权C. 鼓励公民理性思考D. 确立民主政治根底【答案】C【解析】“原那么的不是一种算术的(机械的均等,而是一种几何的”的信息说明鼓励公民不要机械思 考,要从理性角度思维,故C正确;其他说法不符合题意。16. 公元十六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与自然科学同时开展。下面对它们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 是新兴科学与古典文化的对抗B.共同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地位C.为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提供了论据D.为工业革命做了人才与科学的准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文艺复兴是借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不是复兴古典文化,故A项错误;古 典文化揭露就教会的荒淫虚伪,自然科学的进步使得教会神学理论诸如“地心说”破产,两 者共同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地位,故B项正确;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 制提供了论据,故C项错误;西方手工工场的开展为工业革命做了人才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