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的问题综述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4570894 上传时间:2021-08-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的问题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的问题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的问题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的问题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的问题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的问题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的问题综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的问题综述 教材是连接课程方案与教学实践的枢纽,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载体.研究者普遍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相当依赖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依据所使用的教材而决定教什么、怎么教以及给学生布置哪些习题等1.正因如此,在过去20年里,教材在教师教和学生学数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但是教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未真正认识领悟教材价值,流于表面,甚至出现脱离教材的现象,过度注重知识和技能,忽视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过度注重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忽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过度重视结果,忽视过程;过度注重对考试有用的例题、习题,忽视阅读材料等.学记尚书记载:“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

2、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为此需要教师进行多角度解读,钻研教材的隐性价值,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数学的视角 教育是传递知识,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毋庸在这个问题上吹毛求疵2.数学专业知识是数学教材的骨架,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材的灵魂,从数学学科视角挖掘教材是首要的,也是必需的.美国着名学者布鲁纳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3对数学而言,就是务必使学生理解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师讲好数学,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是教师要理解数学,弄清楚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基本思想方法.教师虽不是数学家,但是讲授的是数学知识,需要从数学的角度、从纯

3、数学的视角来看教材,弄清楚数学概念、命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教材中哪些是数学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尤其是原理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不学无术”4.教师要深入钻研数学教材,把其承载的数学知识提取出来,还原为学术形态,掌握其精髓,把握其本质,理解其内涵.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教师对教材数学知识的本质把握,哪有可能站得高、看得远,高屋建瓴、游刃有余地处理教材内容?合作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罢,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做铺垫,如何有效开展?现在,一些教师的公开

4、课、示范课引起了评课者(或专家)的质疑,“你们上的是数学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在部分教师对数学知识的忽视或者重视程度不够,重点不够突出. 从数学学科的视角来分析教材,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并非要求教师一定去学大量的纯数学知识,教师可从纵向上了解中小学数学中每个主要概念和定理的来龙去脉和直观意义,从史学的角度了解,力争做到中小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对接,以切实把握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精神.唯有如此,才能知道数学概念从何处来,到哪里去,把知识连成线、串成网、构成体.例如,用函数的思想处理方程、不等式的相关问题,方程、不等式本质上都是函数的特定状态,这样可使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紧密联系在一起

5、;再如,高中阶段用初等代数的语言定义函数单调性,微积分中则是用导数刻画单调性,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目前数学教学中一味地去形式化是不可取的,容易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后果,毕竟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近两年的“国培计划”明确要求加大教师对于数学专业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领悟,作为教师必须掌握讲清概念的本领,只有讲清概念,才能讲清数学. 二、教的视角 教师对教材理解要体现教者本色,对教材内容按照教的视角进行重构.在数学教与学研究手册中,Elizabeth Fennema和Megan Loef Franke说道:“另一类与内容并不完全分离的知识是应该如何在教学中表达数学.这牵涉取出复杂

6、的教材内容,并将它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表达形式,这种从数学到可理解的表达形式的转变正是区分数学教师与数学家的地方.”5“数学是由一大群高度有关联的抽象概念所组成的,如果教师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抽象概念转换化为能使学习者把数学与他已经知道的联系起来的方式,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理解地学会这一切.”5需注意,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首先,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浏览整套教材、整册教材,宏观了解其编写体例与说明、要求及教材的基本特点,形成对教材的宏观认识.清楚各个知识单元组块之间的安排次序,明确单元之间的前后联系,进一步明确单元内每一个概念与命题的地位与作用.反过来,再把每一个概念与命题放到整节课、整

7、个单元、整章、整册书、整个学段进行通篇考虑:教材呈现的静态知识隐藏什么数学思想方法?蕴涵什么情感因素?是直线式还是螺旋式编排?知识衔接如何?关联度有多大?后续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加深还是其应用?等等. 其次,教师要从细微之处入手.教师需要仔细推敲教材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幅图、每一道例题、每一个练习、每一个备注.只有反复推敲打磨,才能有效确定重难点,毕竟有的新知识可能在练习中出现.然后对教材中的主题图、概念、命题、例题、习题进行教学法的加工,使之符合自己的风格,按照教学逻辑来设计教学,根据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境进行更改,形成自己的特色.教材从内容呈现方式来看,是由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混

8、合编排的,这三种语言是如何转换的?三种语言承载的教材内容对培养学生担负何种职能?这些需要教师从教的角度思考,如例题中的插图是告诉学生一个情节、一些生活原型,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地方,切不可将插图变成文字,要让学生自由地发挥、理解、想象. 三、学的视角 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技能、活动经验、生活背景等基础上的.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之后,进行相应的教学.”6只有当学习的新内容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才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从而产生新的认知结构,从学生学的视角来看待教材,务必要考虑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以及潜在的认知水平,教师需要换位思考,“把

9、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他应当看到学生的情况,应当努力去理解学生心里正在想什么,然后提出一个问题或是指出一个步骤,而这正是学生自己原本应想到的.”7教材虽然在编写时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此一时彼一时,随着时代发展,教材未必能紧随改变.教师需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基础,从学生的认知逻辑来挖掘教材,使其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模拟”学生的学习过程,回顾以前自己学习时的困惑,站在学生的角度观察,概念呈现是否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出发点是否合适?是否符合自己班级学生实际?学生如何理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包括插图)、备注、例题、习题?有没有困难?如果有,困难在什么地方?这些困难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解决

10、路径是否唯一?等等.1994年,Sfard在第18届数学教育 心理学大会上提出,如果要洞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遇到的困难,历史无疑是一个极佳的视角.不仅如此,他还说:“这种相似性在同化或创造或学习新概念的特别关头是非常显着的,已经建构的知识要经受彻底的再组织,整个认识论基础也要重新建构.”此外还要依靠自己过去的教学经验,有效地但不露痕迹和自然地帮助学生,为此教师需要不止一遍地问同样的问题. 基于学生,为了学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始终是教师钻研教材的落脚点.钻研教材还需要具有发展性,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使教材内容真正成为促进学生个体自由和谐发展的载体、工具.教材内容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

11、教师唯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材、挖掘教材,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师与学生课堂对话的深度与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教材承载的数学科学知识体系同中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现有水平是矛盾的,年龄越小,知识越少,矛盾越尖锐.因此,钻研教材务必思考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起点,使得“跳一跳,摘到桃子”.再者,教师面对的学生不同,其学习路径就不同,遇到的困难也就不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处理方式.此外,还需要思考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过程中对态度、理想、情感和兴趣的习得,使其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这就是伴随学习或者附带学习.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例

12、题、习题等难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例题、习题等更侧重于基础性习题,多结合知识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等. 四、考的视角(评价的视角) 教材是中考、高考等各类考试试题的来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教材的例题或习题进行改编,获得较为新颖的高考数学试题,但是并不是完全出自于教材,而是基于教材,高于教材.那么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与能力,也应该具备从命题者的视角,从考的角度来挖掘教材,为考而教未必都是坏事.2010年高考数学四川卷文、理科第19题,直接考查教材中最基本的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的推导;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试题“证明内角相等的圆内接五边形必为正

13、五边形”就源自于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圆”第3节“正多边形和圆”的练习第2题“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吗?各角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呢?如果是,说明为什么;如果不是,举出反例.”这些来自于教材的试题得分比较低,说明了教师对教材有所忽视.教师钻研教材不能脱离中考、高考,这是中国目前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师生共同陷入学生解题和教师讲题的“题海”中.有大学教授曾建议:“中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教材的利用与开发、重数学本质的揭示与思维过程的暴露、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重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内化、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与提炼.”8譬如,在复习概率知识时,不是简单对

14、学过的知识重复,而是要帮助学生整体宏观建构概率知识网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这样记忆才能牢靠,提取才能快速,应用才能灵活.在梳理知识网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强化随机思想.随机思想是高中数学课程的核心思想之一,贯穿于高中数学课程始终,也是高中数学的一条主要脉络9. 五、生活的视角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曾说:“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10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的数学教师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普遍重视不够1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知识,把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与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15、.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教材里的主题图、例题、习题的背景,都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有个体的生活背景,又有社会群体的公共生活背景、科学背景等,如中学教材中方程的引入、应用等都密切联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必须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应用过程中培养.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原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举一”的数学归纳能力,掌握知识之后,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应用能力,把学到的新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

16、,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学校应该关心学生毕业离校时世界将要发生的情况,要据此来培养青少年,使他们善于适应做成人时将要遇到的情况.”12当然凡事都有个度,这个需要处理好“生活化”的度13,不是“去数学化”,不是以“生活化”取代“数学味”. 六、研究的视角 教师拥有研究者的视角,进行全方位研究,在这里特指课后反思.如教师对方程的课后反思,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反思,以研究者的角色查找自己钻研教材是否存在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学习的困难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否合适,哪些方法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有没有更好的解题策略.通过一系列这样的思考,找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优点、缺点,通过不断地摸索,扬长避短,多次反复,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